《溪山雨意圖》是由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墨筆畫卷,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該畫卷描繪的是黃公望筆下常見的江南景象,圖中景象煙雨空濛,筆法多樣,代表了文人畫高度成熟時期的審美需要,是宋元之後文人繪畫的主流風格。整個畫卷空無一人,山水則似真非真有恬淡、簡遠、空靈寂靜之意境,表達了畫家寄情山水,抒胸中逸趣之理想審美境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溪山雨意圖
- 作者:黃公望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規格:縱26.9m,橫106.9cm
- 材質:紙本
- 幅式:長卷
- 創作年代:元代
- 現收藏地:中國國家博物館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技法,構圖,名家點評,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溪山雨意圖》描繪的一幅雨中的江南山水景色。近景是坡岸,上有高低不同的樹木林立,自右向左,錯落有致,節奏分明;中間是大片空白,計白當黑,描繪的是浩淼無邊、平靜無波的湖水,寬闊的湖水沿著山巒流動,大片水域展現出兩岸平遠、幽靜的景色。正是夏暮正午時分,陽光熾灼、大氣蒸騰、疏林蕭蕭、滿目寂野。如鏡的水面無一絲漪漣,全無舟楫的蹤影。望斷水天相連,亦是收不盡的空曠。晴空曠野、萬籟俱靜。遠處是連綿起伏的群山,並有雲霧縹渺環繞, 深處山峰時隱時現,更顯空濛,烘托山雨欲來之主題;茅舍散落,點綴其中,空曠幽靜。
該畫卷上有黃公望、陶宗儀、史邦俊、項元汴、 文徵明、李日華、李肇亨、安岐、乾隆皇帝等人的鈐印以及清宮收藏印總計95處。除卻黃公望自題之外,還有王國器、倪瓚題跋兩處以及乾隆詩一首。
創作背景
“ 此紙未畢已為好事者取去。今復世長所得至正四年(1344年)十月來溪上足其意。時年七十有六。是歲十一月哉生明(即當月三日)識。”作者的這段話介紹了作畫的過程。黃氏70歲左右在平江(今江蘇蘇州)光孝觀寓居時用陸明本帶來的兩幅 “佳紙” 創作。開始是興之所致,信手畫之,還未完成就被“好事者”取走,數年之後曹永也就是曹知白之子 “世長” 得到此卷。因曹之白與黃公望年齡相仿,相交甚好,因而黃公望為曹永書寫題跋完善畫意,至此《溪山雨意圖》才算正式完成。作者再次“足其意”,得意彌補缺憾之時,已是數年後的至正四年,從農曆十月到十一月初三,歷時一個月左右才完成。
藝術鑑賞
技法
黃公望的山水畫,追求表現理、趣、興,即描寫在四時朝暮、風雨晴晦等特定時空環境中的山水景色來創造情景交溶的詩意境界。《溪山雨意圖》正體現出作者的風格個性。圖中把暮夏時節水過山中,夏雨將至未至,大氣中蘊釀雨意的空氣感,藉助可視形象準確充分地表現了出來。畫作立意獨特,並在形式和細節描繪上作了精心的探求。圖中以遠山坡腳、沙諸層層延伸構成的一條水平橫線,貫穿通幅,確定了布局的穩定大勢,起伏的群山外輪廓線處理得柔和平緩;一座座山峰也呈現穩定蹲居的勢態。溪邊的水草採用了單調的垂直長點,均勻地點出,近樹的長勢雖不乏穿插變化,但引人注目的幾株松樹,顯得高大挺拔無賓主朝揖的呼應,使樹叢的大體貌呈現出寧靜佇立的意態。構成遠山的長披麻皴、濃墨點染的丘壑,筆墨中充溢著含蓄凝重的韻味。白雲是點題之筆,用心所在卻未露著力之跡,用了平易輕鬆的虛寫,在顯示丘壑草木蒙榮的蒼潤墨色中留白,未著一筆。靠黑白色調的強烈對比,輕盈的雲團在畫面上十分突出。呈波浪狀曲線的雲團外緣、顯示雲塊澎起的動感。“ 亂雲如獸出山前”是暴風雨的前兆。這帶來雨意的雲,雖蘊含著興風造雨的運動,但動的徐緩、輕捷,描寫得十分準確。同畫面的整體基調既有動靜對比又是和諧統一的。
構圖
該畫作整體採用長卷,橫向的畫面,宜於布置視野開闊的大景觀,表現巨觀角度的大變化。圖中採取 “ 一河兩岸式 ” 構圖,近景描繪了沙坡層疊上有高松數株,亦有棘枝小草,樹枝皆勾勒而成,松樹皮也用細筆作圈, 松針用細筆寫出,雜樹葉及小草多用點苔示意,樹幹多取左斜勢,引視線穿越河水,指向中景。中景是小披麻皴所繪製的渾圓山體相繼延伸,間有蓊鬱汀樹,茅屋村舍;後有遠山,或淡墨勾勒,或清墨渲染,亦有雲霧環繞其中,以留白之法表現山雨欲來之勢。在構圖,景物塑造和筆墨運用上這些縝密的處理,使題材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構成強烈感人的藝術效果。
名家點評
元代畫家倪瓚,題跋:“黃翁子久雖不能夢見房山、鷗波,要亦非近世畫手可及,此卷尤其得意者。”
歷史傳承
《溪山雨意圖》於正至四年(1344年)徹底完成以後便收藏於曹永的手中,之後王國器得以鑑賞此畫並為此畫題跋;宣光四年(1374年)春,畫家倪瓚為此畫題跋;後此畫被文學家陶宗儀收藏並題跋、鈐印。
明朝時期,後此畫又收藏於畫家史邦俊手中,並被史邦俊題跋、鈐印;後又被文人文徽明鈐印並其子文彭收藏、鈐印;後被收藏家項元汴收藏並鈐印;後被戲曲作家李日華和畫家李肇亨先後收藏並鈐印。
清朝時期,被書畫鑑藏家安岐收藏、鈐印並收錄於《墨緣匯觀》卷三《名畫上》中;乾隆十五年(1750年),此畫乾隆皇帝收藏、鈐印並題跋;後被進士孫毓汶收藏;孫毓汶去世之後,其後人孫念台先生將《溪山雨意圖》捐贈給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博前身),自此,《溪山雨意圖》終歸國博,成為國家博物館的重要書畫藏品之一。
作者簡介
黃公望(1269-1354),元代畫家。本姓陸,名堅,漢族,江浙行省常熟縣人。後過繼永嘉府(今浙江溫州市)平陽縣(今劃歸蒼南縣)黃氏為子,居虞山(今宜山)小山,因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大痴道人。曾為浙西廉訪使徐琰的書吏,後隨張閭入京為吏,繼而因張閭獲罪一同入獄,獲釋後入全真教,賣卜江湖,以修道、書畫終了一生。其山水畫宗法董源、巨然,由此生髮,自創一格;創淺絳山水,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為“元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