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底有人家

溝底有人家

《溝底有人家》是當代作家尤凌波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19年6月。

該書是尤凌波鄉土題材散文的結集。作者通過一篇篇白描洗鍊的文字,描繪出一幅幅關中地區農村的世象風俗畫。通過一格格農村昔日經典的生活場景畫面,展現了作者豐富的人生歷程與生活體驗,也映射出作者通過筆端的文字流露出的濃濃的鄉愁、鄉情、鄉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溝底有人家
  • 作者:尤凌波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19年6月
  • 字數:207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溝底有人家》總計87篇,全部描寫關中的風土人情。作者把人生豐富的經歷、感悟和對農村生活的深刻體驗,化為了筆端流淌出的細膩、精緻、鮮活的文字。作者通過一篇篇白描洗鍊、鮮活生動、感悟獨到的文字,描繪出一幅幅關中地區農村的世象風俗畫,通過一格格農村昔日經典的生活場景畫面——出門、坐席、做集,窯窩、地窖、磨道打胡基、打墓子、耍社火……向一代人打開了記憶深處的一道閘門。該書既波瀾壯闊,又細碎平常,可謂是一曲韻味悠長、盪氣迴腸的鄉村驪歌。

作品目錄

序一 周明
序二 商子雍
遠去的炊煙
滾燙的鄉情
溝底有人家
蛙鳴綠池
好綠一村樹
燕子歸來
出門
坐席
老碗會
做集
分家
枸桃紅了
甜甜的苞谷稈
槽頭興旺
村上死了牛
一頭沉
戴墨窩子的老漢
三爺
霧騰騰的菸袋鍋
剃頭匠
一刀斬斷是非根
農家小院
熱騰騰的炕
油燈情
窯窩
瓦盆人生
獨輪走田埂
磨道深深
地窖幽幽
漿水戀故鄉
石頭情緣
打胡基
耍社火
燈紅雪白
嗚咽的嗩吶
鄉村廁記
糞事
杜陵原上蟈蟈叫
鄉村童趣
今黑放電影
風從場上過
月影搖瓜庵
金秋剝苞谷
節目要會演
偷雞
砸鍋分灶
探望
熬娘家
捻攏
擱壽枋
柿子有核兒
夠不著的饃籠
借身新衣裳
農家少閒月
冷暖鄉土
風霜雪雨總關農
雲飄天空影落地
鄉村的聲音
村邊那個土壕
水出庫峪
派飯
人過留影
先生
照壁故事多
喇叭響在古槐上
給娃認乾親
孩子的燒烤
關中裹兜情
假領子也潔白
打墓子
殺頭肥豬娶媳婦
虱子真難捉
日子
忙罷之後才過會
樹上的鳥兒
地上的蟲
蓖麻長田埂
月照麥積
淋雨綿綿
村道彎彎
清明聚
巷道風習習
皂角爹刺
戳窩
腳地
後記

作品鑑賞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在帶來物質豐富的同時,也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鄉村。更為可怕的是,鄉鄰之間的那種淳樸原始的親情也隨風而去。這就使得許多裝滿鄉愁記憶的遊子,不斷試圖用文字去打撈和叩拜,只為尋求最初的記憶和對故鄉的思念與眷戀。《溝底有人家》便是這樣一部作品。作者通過一處處農村昔日經典的生活場景——出門、坐席、分家,窯窩、地窖、磨道,打胡基、耍社火、打墓子等物景的述寫,不僅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呼喚”,還有穿透世事、洞徹人生的哲理。
口口相傳的鄉約,讓村人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如《做集》中,一家人趕集去吃紅肉煮饃,“男人把自己碗裡的紅肉片片夾給了爹娘和娃娃,而女人又把自己碗裡的肉片分給了男人一半”。趕了一天集的男人“肚子餓得咕嚕叫喚呢,卻堅持趕十里路回家吃,踅摸到油料攤前買了幾個油糕,卻沒捨得吃一個,要拿回去孝敬老人呢”。《坐席》中,主家“雖然窮困,但哪怕借借貸拉賬”,在算客中“也不能忘了誰,把誰落下”,吃飯時“還要操心誰沒來,哪位長輩下不了炕,都要端一碗菜飯送到炕頭前,不然就是失禮,要挨罵哩”。從菜蔬、米麵到交通工具腳踏車,甚至熬藥的藥罐子,村人都是互相“借”用。看到“先生”幹不了重體力活,鄉人“寧可撂下自家的活計”,也要回報先生教書育人、治病救人的恩德。尊老愛幼,家和萬事興;投桃報李,禮尚往來;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讓沒有多少文化的鄉人知禮儀,懂操守,而這些也凝聚成中國千百年來的鄉村秩序,規範著人們的行為。
貧瘠的生活、苦焦的歲月,讓鄉人於寒冬里相互提攜,抱團取暖。如《滾燙的鄉情》里,“平素誰家攤了煎餅,都是先叫娃去給你三媽家、二大家、四婆家、五爺家……拿幾張,這一拿,就是半盆子面水不見了。隔天,你也可能收到另幾家的幾牙鍋盔、一碗麻食、兩個油旋子。”這種滾燙暖心的鄉情,不僅停留在平日的瑣碎里,就連蓋房、娶媳婦、葬埋老人的人生三大事中,都是全村鄉黨給操持。《老碗會》中,看到死了女人的壯漢給三個娃娃做的“半生不熟、薄厚不勻且沓在了一起的面片子”,村婦們分別從“自己屋裡端來了麻食、油旋子,遞給了娃。看我娃可憐,吃的這是啥嘛?給,我娃先吃這!”重情義,惜親情,講情分,讓鄉人們之間的關係十分親密融洽,整個鄉村都呈現出一派和睦、親如一家的情形。
緩慢的節奏、樸實的生活,讓鄉人生活知足,人生坦然。《甜甜的苞谷稈》,讓少有零食的鄉村孩子,吃到了甘蔗的香甜。灶膛里燎烤得黃焦嫩香的苞谷棒子,就連抹油加椒鹽炭火烤的也無法媲美。《地上的蟲》中,沒玩具可玩的農家孩子鬥蛐蛐、捉蟈蟈,這種幸福、快樂,雖然單純、清貧,卻雋永、深刻,永難忘卻。不僅是孩子,就連大人也沒有感覺到艱難日子的苦澀。在書中,聽到的是蟬鳴不知疲倦,看到的是黃燦燦的油菜花,遇到的是男人睡到了日升三竿。這種看似無欲的慢生活,在日復一日中演繹著另樣的人生。即使有矛盾,也會在《清明聚》里化干戈為玉帛,也會在《燕子歸來》時洞徹,“人也罷,雀也好,爭來斗去,都圖啥呢?”綠樹簇擁、青瓦坡檐的鄉村,不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它鑄成了中國鄉村的靈魂。這種善良、誠實、寬厚、融洽的村風民俗,值得傳承和頌揚。

作品評價

作家周明:讀到家鄉散文家尤凌波寄來的散文集《溝底有人家》,捧在手中,忽覺溫暖油然而生。我的同鄉詩人王久辛贊稱尤凌波寫得一手“楞楞的好文字”,這個評價非常形象準確。他的文字,樸素中透著秦人的力道,直來直去中體現了不拐彎不抹角的關中爺們的豪爽性子,卻又處處體現出日子的紅火和熱鬧,生活的煙火和人情的溫暖,不失細膩和柔情。這樣一位別具一格的作家的作品,值得一讀。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溝底有人家》
2019年6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978-7-02-015034-2

作者簡介

尤凌波,1960年秋月生於古都長安,幼年生活在終南山下,下過鄉、扛過槍、當過工人,後供職於媒體,高級記者。20世紀80年代起,在全國各大報刊發表雜文、隨筆、散文數十萬字。已出版《風從場上過》《隨風不遠去》等散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