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耍社火
- 地理標誌:西北地區
耍社火又稱耍故事,是城市和鄉村民眾在春節期間普遍開展的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它將歌舞、戲劇和各種小型文藝表演融為一體。每年正月初八左右開始,十八左右結束,多數地區...
鬧社火又稱耍灶火,是中國北方地區的傳統民俗,每年過年過節舉行,穿街過村進行表演,成為人們慶賀一年成就的盛會,現在為的是紅火吉祥。社火凝聚勞動人民深層次文化基因...
社火小調屬於陝西省的傳統民俗文化。陝北民間在春節、廟會或其餘喜慶之日的民間歌舞活動統稱為耍社火,社火活動中唱的曲調稱為社火小調。社火品種有陝北秧歌、跑旱船、...
戶縣社火是陝西省西安市的傳統民俗文娛活動。戶縣社火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有芯子社火、平台社火、牛拉社火、馬社火、背火、掮火、高蹺、竹馬、旱船、大頭和尚、打...
備案立項號片名備案單位編劇備案結果備案地 影劇備字[2017]第2845號正月十五鬧社火西安星道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李瑩同意拍攝陝西省 梗概:田三為耍社火,受盡磨難,...
社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紮根生活,來自民間,深受民眾歡迎。千百年來,它經歷代民間藝人及廣大民眾的不斷創造、發展,去粗存精,豐富內容,形成了獨具特色的...
鹹陽社火是芯子、高蹺、竹馬、旱船、獅子、龍燈等的通稱。 是一種靠扮演、造型、技巧取勝的民俗藝術。它通過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和嚴密的構思,讓演員扮演成歷史人物和...
牛老爺社火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娛樂活動。獨行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楊莊街辦侯官寨村,屬於陝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侯官寨村共有七個村社:上堡村社...
莊浪社火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莊浪社火起源於宋元,普及於明清、盛行子民國。發展在改革開放的八九十年代。現已發展成有固定臉譜、服飾、道具和表演...
肖家坡社火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源於隋、唐、鼎盛於清末和民國,建國以來得到空前的發展,在陝西傳統社火中形成一朵獨具風格的亮麗之花。肖家坡村的社火(...
通渭社火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年俗文化。 源於古代社廟的祭祀活動,《尚書·堯典》《周書·洛誥》中就記有有關迎新年辭舊歲祭祀社稷的活動,宋書稱民間藝人合夥演唱為...
隴州社火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形式多樣,表演精彩,是集音樂、表演、器樂、雜技、繪畫為一體的民眾性的傳統民俗文化藝術活動。有尤顯古戰場的馬社火、玄妙險峻的高芯、...
每年正月十五前後,侯官寨的莊稼人都要耍社火,祈求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特別是耍大社火時,“春官”牛老爺那可是重點欣賞的領袖人物。...
苦水街高高蹺是甘肅省永登縣的傳統民俗文化。起源於元末明初,到現在已有近七百年的歷史。高高蹺是當地一門祖輩相傳的舞蹈表演藝術,也是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社火中一...
當年正月耍社火時,他就編排了牛斗虎這個節目,為了便於表演,將金錢豹改為一隻猛虎。牛斗虎這個節目在八家莊相傳已有六代,第一代虎頭的扮演者即舞蹈的創始人杜困,第...
王輔生,著名秦腔丑角表演藝術家,陝西省長安縣人。1924年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他孩提時期就受民間皮影、耍社火等遊藝活動的影響,對唱戲就愛得入迷。十一歲那年,經...
大吉大羊耍社火祖先定的5年一小耍,10年一大耍。後因之為4村聯耍聲勢浩大,譽傳百里大羊村為頭社(即領頭社),大羊村的聯耍社火是最有名的,譽為西秦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