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處於湯丘

湯處於湯丘

出土文獻篇名,《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中的第四篇,記述湯與伊尹的故事,是一篇戰國時期的文獻。有學者認為是《伊尹書》中的篇章,也有學者認為這是先秦《尚書》的《商書》中的篇章。

內容介紹,釋文,簡注,白話譯文,相關介紹,湯丘考證,

內容介紹

《湯處於湯丘》 由 19 支竹簡組成, 簡長約 44. 5厘米, 寬約 0. 6 厘米。此篇與另一篇《湯在啻門》 形制、 字跡相同, 內容相關, 當出於同一抄手。
先秦時期“伊尹學派”著述極多,到了漢代,這些篇章已經被纂集為《伊尹》和《伊尹說》兩種書,《伊尹》道家色彩比較濃厚,被歸入道家類;《伊尹說》文辭淺薄故事性比較強,歸入小說家類,並見《漢書·藝文志》。還有部分篇章被選入《尚書》的《商書》部分,見於《書序》和《史記·殷本紀》的有《尹至》(《史記》作《伊尹報》)《尹誥》(即《鹹有一德》)《女鳩女房》等篇。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五冊《湯處於湯丘》篇記載伊尹事跡,但主體還是在記言,應更接近道家類文獻,與《赤鳩》更接近小說家不同,反映思想可能與早期道家君人南面之術有關。作者強調‘敬天’ 、 ‘尊君’ 、 ‘利民’ 思想, 與戰國時期黃老刑名思想很接近, 這對於研究早期黃老刑名之學的產生, 乃至形成, 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根據學者研究,清華簡已經公布的《湯在啻門》《湯處於湯丘》《赤鳩之集湯之屋》《尹至》《尹誥》這一組與伊尹有關的篇章,很可能屬於先秦《尚書》某個傳本中《商書》的篇章,而並非是子書或小說之類。

釋文

湯處於湯丘,娶妻於有莘,有莘媵以小臣。小臣善為食烹之和,有莘之女食之,絕芳【1】旨以飿,身體僎㔙,九竅發明,以導心嗌,惜快以恆。
湯亦食之,曰:“允!此可【2】以和民乎?”小臣答曰:“可。”乃與小臣惎謀夏邦。
未成,小臣有疾,三月不出。湯反【3】復見小臣,歸必夜。
方惟聞之,乃箴:“君天王,是有台仆。今小臣有疾,如使召小臣【4】間於疾,朝而訊之,不猶受君賜?今君往不以時,歸必夜,遞奉道路之禭,民人【5】聞之,其謂吾君何?”
湯曰:“善哉,子之雲!先人有言:‘能其事而得其食,是名曰昌;【6】未能其事而得其食,是名曰喪,必使事與食相當。’今小臣能展彰百義,以和【7】利萬民,以修四時之政,以設九事之人,以長奉社稷,吾此是為見之。如我弗見,【8】夫人毋以我為怠於其事乎?我怠於其事而不知喪,吾何君是為?”
方惟曰:“善哉【9】君,天王之言也!雖臣死而又生,此言弗或可得而聞也。”
湯曰:“善哉,子之雲也!【10】雖余孤之與上下交,豈敢以貪譽?如幸餘閒於天威,朕惟逆訓是圖。”
湯又問【11】於小臣:“有夏之德何若哉?”
小臣答:“有夏之德,事貨以惑,春秋改則,民人趨忒,型(刑)【12】無攸赦,民人皆務偶離,夏王不得其圖。”
湯又問於小臣:“吾戡夏如台?”
小臣答:“後固【13】恭天威,敬祀,吊慈我民,若自事朕身也。桀之疾後將君有夏哉!”
湯又問於小臣:“古【14】之先聖人,何以自愛?”
小臣答:“古之先聖人所以自愛,不事昏,不處疑;食時不嗜珍,五味【15】皆哉,不有所傺;不服華文,器不雕鏤;不虐殺;與民分利,此以自愛也。”
湯又問於小臣:“為君奚【16】若?為臣奚若?”
小臣答:“為君愛民,為臣恭命。”
湯又問於小臣:“愛民如台?”
小臣答曰:“遠有【17】所極,勞有所息,飢有所食,深淵是濟,高山是逾,遠民皆極,是非愛民乎?”
湯又問於小【18】臣:“恭命如台?”
小臣答:“君既浚明,既受君命,退不顧死生,是非恭命乎?”【19】
(說明:文中【】中的數字為竹簡編號)

簡注

[1]湯,商湯,商朝的開國君主。處,居。湯丘,即商丘,“湯”、“商”音近通假。商丘即湯都南亳谷熟。
[2]有莘,國名,原夏朝的同姓國,在商丘之東,故《楚辭·天問》言“成湯東巡,有莘爰及。”其地在今山東曹縣北。
[3]媵,陪嫁。小臣,即伊尹。《墨子·尚賢下》:“湯有小臣”。《楚辭·天問》:“成湯東巡,有莘爰極,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王逸註::“小臣,謂伊尹也。”《呂氏春秋·尊師》:“湯師小臣”,高注云:“小臣謂伊尹。”
[4]食烹之和,食物烹飪的調和,即調味。《韓詩外傳》卷七:“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負鼎操俎,調五味,而立為相,其遇湯也。”
[5] 有莘之女,湯的妻子,根據《赤鳩之集湯之屋》篇的記載,她的名字叫“壬巟”。
[6] 絕芳旨以飿,芳,指芬芳的食物。旨,指甘美的食物。飿,同餟,這裡用為吃的意思。
[7] 僎㔙,即痊平,疾病痊癒、回復健康之意。
[8]九竅發明,發,開;明,通。古人認為人的九竅開而通暢則身體健康。
[9]以導心嗌,導,疏導、疏通。心嗌,心胸和喉嚨,表示心胸和呼吸舒暢。
[10] 惜快以恆,“惜快”即後來說的“痛快”。恆,長久。
[11]允,信,猶今言“果然”、“真的”。湯亦食之,曰“允!”就是說“果然很好吃”。
[12] 惎謀,“惎”通“基”,《爾雅·釋詁》:“基,謀也”,開始謀劃稱“基”。基謀,即開始謀劃、計畫。
[13]方惟,即《墨子·貴義》里為湯御的“彭氏之子”,“方”、“彭”古音近通用,氏名;“惟”是人名。
[14]箴,勸諫。
[15] 台仆,即臣僕。
[16]間於疾,間,痊癒。
[17] 遞奉道路之禭,遞,連續、不斷地。奉,逢、遭受。禭,通瘁,勞苦。
[18] 展彰百義,展彰,陳述說明,表示通曉。百義,各種道理。
[19] 閒於天威,“閒”通“嫻”,熟悉。
[20] 朕惟逆訓是圖,“逆訓”讀為“逆順”,“逆順是圖”意思是無論是逆還是順都要計畫好。
[21] 民人皆務偶離,即人民都打算結夥逃離。
[22] 五味皆哉,不有所傺,“哉”通“載”,“傺”《方言》:“逗也”,《廣韻》:“止也”。這兩句是說各種味道都吃,不止於某一種食物,即沒有專一的偏好。
[23] 遠民皆極,極,達到、照顧到。
[24] 浚明,睿智聖明。

白話譯文

湯居住在湯丘,從有莘國娶了妻子,有莘把小臣伊尹當作媵臣陪送給他。小臣善於烹飪調和食物,有莘之女吃了,就不再吃其他芬芳甘美的食物而專門吃小臣做的飯,身體恢復健康,九竅通暢,疏導了心胸喉嚨,痛快而且持久。
湯也吃了小臣做的食物,說:“果然很好吃!你這調和味道的本領可以用來調和人民嗎?”
小臣回答說:“可以。”於是湯和小臣開始圖謀伐滅夏邦。
謀劃沒完成,小臣得了病,三個月不能出門。湯反覆地去見小臣,回來的時候一定都在夜裡。
方惟聽說了,勸諫湯說:“您是上天指定的王,因此應該有臣僕的等級。現在小臣生了病,如果等他的病好點了再派人召他,讓他來見您問他事情,不是象受了您的恩賜?現在您去沒有固定的時間,回來必定在夜裡,連續不斷地遭受這種道路上的辛苦,讓人民知道了,他們會怎么說您呢?”
湯說:“你說得很好啊!先人曾經說過:‘能勝任他的職責而得到相應的報酬,這叫做昌;不能勝任他的職責而得到報酬,這叫做喪。所以必須讓職責和報酬相當。’現在小臣能陳述說明各種道理,可以調和有利於萬民,可以修四時的政務,可以用來任命各種事務的官員,可以長久地供奉社稷,我就是因為這個才去見他。如果我不去見,那些人不會說我是懈怠於自己的職責嗎?我懈怠自己的職責不知道喪,我還當這個君主幹什麼?”
方惟說:“太好了君上,這是上天指定的王所說的話啊!雖然我死而又再生,這樣的話都未必能聽得到。”
湯說:“你說得很好啊。雖然我和上下交往,怎么敢貪圖名譽?不過是我有幸知道了上天的威嚴,因此來計畫一下順逆的事情。”
湯又問小臣:“有夏那邊的德行怎么樣呢?”
小臣回答:“有夏的德行,喜歡財貨而糊塗,不斷地更改法令,人民都不聽從;刑罰嚴厲而不肯寬赦,人民都謀劃著名結夥逃離,夏王總達不到他的目的。”
湯又問於小臣:“我伐夏怎么樣?”
小臣回答說:“您本來就恭敬天的威嚴,謹慎地祭祀,關心愛護人民,就像愛護自己的身體一樣。夏桀現在正害怕您將要成為夏的君主呢。”
湯又問於小臣:“古代的先聖人,怎么自愛的?”
小臣回答:“古代的先聖人所以自愛的方式,不做不明白的事情,不在疑難問題上糾結不清。吃飯不愛好珍饈,各種味道都吃,沒有特殊專一的偏好。不穿華麗的衣服,器物上不雕刻花紋。不虐殺動物,和人民共享利益,以這種方式自愛的。”
湯又問於小臣:“作為君主該怎么做?作為臣子該怎么做?”
小臣回答:“作為君主要愛民,作為臣子要服從命令。”
湯又問於小臣:“愛民該怎么做?”
小臣回答說:“走遠路的要有終點,辛苦勞作的要有休息的時候,飢餓的人要有飯吃,有深淵的地方可以渡過,有高山的地方可以翻越,遠處的人民都能照顧到,這不就是愛民嗎?”
湯又問於小臣:“服從命令該怎么做?”
小臣回答:“君既然是睿智聖明了,既然接受了君主的命令,執行的時候無論進退都不顧生死,這不就是服從命令嗎?”

相關介紹

清華簡《湯處於湯丘》是一篇戰國時期“伊尹學派”的作品。“伊尹學派”是先秦的著名學派,是依託商代名臣伊尹的思想和言論闡述自己的學說和政治主張,漢代被劃歸“道家”。該學派產生了大量的作品,從現在能得到的材料看,主要有兩類內容:一類是借湯與伊尹之口,討論治國安天下的方法,理論性較強;二類是創作了大量與伊尹有關的故事,裡面也包含一些第一類的內容,只是故事性較強。
到了漢代整理古書,前一種被編成《伊尹》五十一篇,列入“道家類”;後者被纂集為《伊尹說》,列入“小說家類”,並見《漢書·藝文志》,這兩種書漢代以後均佚失。在先秦,古書多單篇流傳,其中一部分著作被收入了《尚書》,成為各家傳習的內容,比如《尹至》、《尹誥》、《女鳩女房》、《尹訓》等篇,當然,當然可能由於思想上的差異,這些篇章不為儒家所重視,秦漢以後,這些篇章大多失傳。
從結構上看,《湯處於湯丘》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記錄小臣伊尹作為媵臣到了商,通過和味得到湯的賞識,並開始參與滅夏大計的謀劃;後半部分是湯問伊尹各種為君為臣的做法。
其中前半部分內容,被《墨子·貴義》所使用,其中所說的湯御“彭氏之子”即該篇中的“方惟”,由此也可知道,《湯處於湯丘》這篇在先秦也是被列入《尚書》的篇章,為墨家的學派所傳習。秦以後,這篇和其他伊尹學派的書篇一樣都從《尚書》中消失了,是因為戰國末期《尚書》主要靠儒家傳授,一些與儒家思想不符合的篇章就被拋棄。

湯丘考證

《湯處於湯丘》文中,比較關鍵的“湯丘”這個地名,目前有幾種說法。
沈建華先生認為“湯丘”即周初唐叔虞的始封地“唐”。[1]
王寧先生認為“湯丘”就是商丘,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出土文獻研究工作室也是這個的看法。
王恩田先生認為“湯丘”就是“盪社”。
劉成群先生認為是河南偃師的垣曲商城。
關於唐、唐杜、盪社及秦寧公所滅之亳的問題,淸代學者孫詒讓在《唐杜氏考》一文中作過詳細的考證和分析,孫氏認為唐叔虞所封之唐在晉陽,唐杜之唐在杜陵,亦稱杜,故曰“唐杜”,二者非一;盪社即盪杜,亦即唐杜;杜陵之亳乃與唐杜接壤之國,與湯都之亳無關。(說詳見孫詒讓《籒䯧述林》卷一)
按:孫氏之說可謂確實無可易!唐杜為帝堯之後所封之祁姓國,與商人無涉。而唐若唐杜無“唐丘”之名,遍考古籍亦不見有商湯曾都唐之說,言湯所居之湯丘為唐實為鑿空。
《書序》云:“自契至於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偽《孔傳》云:“契父帝嚳都亳,湯自商丘遷焉,故曰‘從先王居’。”《孔傳》雖偽,而其言則多有所本。王國維《說“自契至於成湯八遷”》以為孔甲自殷遷商丘為七遷,至湯居亳為八遷,是湯本居商丘,後遷於亳也。王國維《說亳》又謂湯所遷之亳即北亳,亦即景亳、蒙亳,在今山東曹縣南,云:“然則亳於湯之世,居國之北境,故湯自商丘徙此,以疆理北方,逮北伐韋顧,遂及昆吾,於是商境始北抵河,王業之成,基於此矣。”此亦是湯本居商丘,後徙於亳也。實與山西之唐與陝西之唐杜無關。
盪社或盪杜與湯亦無關,孫詒讓指出:《封禪書》云:“於社亳有三社主之祠(孫氏原註:“社,《漢書·郊祀志》作杜,三作五。案此杜、亳亦因二國接壤,故連言”),社主,故周之右將軍”,顏師古《漢·郊祀志》注引《墨子》謂杜主即杜伯,《漢·地理志》亦云“京兆尹杜陵,故杜伯國,有周右將軍杜主祠四所”。按:盪杜有社是矣,所祀為其先君杜伯。古者“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盪社之社為祁姓之後所祀,怎么能說與商人、與商湯有關呢?
也有人說《秦本紀》之亳因為曾為湯所都之亳而得名,是又不然!考《孟子·滕文公下》云:“湯居亳,與葛為鄰”,葛國在今河南寧陵,古今無異辭,若湯所居亳在陝西杜陵,二者相距1200餘里,其間跨國幾何?可得言“為鄰”乎?故湯始居之亳必如王國維所言,在曹縣南之景亳,與寧陵相距不過百里,商丘與寧陵相距不過50餘里,則商、葛接壤為鄰可知矣。陝西之亳國雖不能詳知其得名所自(《史記索隱》雲“蓋成湯之胤”,此說若然,則當為商人之一支遷徙於此,以先王之舊都名為國名),然其與湯當時所都之亳無關亦可知矣。
故清華簡《湯處於湯丘》之“湯丘”仍當為“商丘”,湯本居此,娶於有莘、起用伊尹均在此,有莘氏故國在今山東曹縣北,與商丘亦相近;後圖天下,乃北遷之景亳以征四方,此與《孔傳》之說及王國維之考證若合符節,恐非偶然。
故言湯丘是在山西之唐與陝西唐杜之唐,均可商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