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武之事,古人言之多矣。惟漢轅固、黃生爭辯最詳。
基本介紹
原文,注釋,譯文,
原文
黃生曰:“湯、武非受命,乃殺也①。”固曰:“不然,桀、紂荒亂,天下之心皆歸湯、武。湯、武因②天下之心而誅桀、紂,不得已而立,非受命為何?”黃生曰:“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貫於足。今桀、紂雖失道,君上也;湯、武雖聖,臣下也;反因過而誅之,非殺而何?”景帝曰:“食肉毋食馬肝③,未為不知味;言學者毋言湯、武受命,未為愚。”遂罷。顏師古注云:“言湯、武為殺,是背經義,故以馬肝為喻也。”《東坡志林》④云:“武王非聖人也,昔孔子蓋罪湯、武。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而孔子予之,其罪武王也甚矣。至孟軻始亂⑤之,使當時有良史,南巢之事⑥,必以叛書;牧野之事,必以弒書。湯、武仁人也,必將為法受惡。”可謂至論。然予竊考孔子之序《書》,明言伊相湯伐桀,成湯放桀於南巢;武王伐商,武王勝商殺受,各蔽以一語,而大指皎如⑦,所謂六藝折衷,無待於良史復書也。
注釋
周武王②因:順應。
③食肉毋食馬肝:古人認為馬肝有毒,所以吃馬肉的時候都不吃肝。
④《東坡志林》:蘇軾雜說史論集。內容廣泛,無所不談,文章形式不拘。
⑤亂:淆亂,混亂。
⑥南巢之事:商湯把夏桀流放到南巢的事情。
⑦大指皎如:意旨明白清晰。
譯文
商湯和周武王的事情,古人議論的已經很多了。唯有漢朝的轅固和黃生二人,爭辯的觀點最詳明。黃生說:“商湯和周武王不是受命於天當上國君的,而是靠殺了舊君才當上國君的。”轅固說:“不然,夏桀和殷紂王是荒淫殘暴的國君,當時天下人心已轉向商湯和周武,商湯和周武是先獲得天下人心才去誅殺桀、紂,這是不得已的事,民心就是天心,這不是受命於天又是什麼呢?”黃生說:“帽子雖然破舊,仍然得戴在頭上;鞋子雖新,只能穿在腳上。如今桀、紂雖然無道,終究仍是君主;商湯和周武雖然是聖人,終究仍是臣子,反因君主有過就把他們殺掉,這不是殺弒又是什麼?”漢景帝說:“吃肉的人不吃有毒的馬肝,未必就是不知道肉味;講究學問的人不說商湯、武王是受天命當君主的,也不一定就愚昧無知。”於是才停止爭論。唐朝的顏師古註解這一段話時說:“主張湯、武是殺君的,是違背了經書上本義的,所以才用馬肝作比喻。”《東坡志林》里講:“武王不能算是聖人,過去孔子也是責備商湯和武王的。伯夷、叔齊不願吃周朝的粟米而餓死,孔子給他們以很高評價,這也等於狠狠責備了周武二王。直到孟子的書里,才把這種看法混亂顛倒過來。假如當時有比較好的史官,商湯把夏桀流放到南巢(今安徽巢縣南),一定會記成商湯叛亂;周兵大戰殷紂王於牧野(今河南淇縣南),一定會記成周武王弒君。商湯、武王都是仁德的人,也必然會依據法規接受弒君犯上的惡名。”這一段可以說是十分中肯的議論。但是我考察了孔子給《書經》寫的序言,明確地說過,伊尹做成湯的丞相起兵征伐夏桀,成湯把夏桀流放到南巢;武王征伐殷商,武王獲勝而殺紂王,各給他們一句有好有壞的評語,把自己的觀點說得十分明白透徹,這就是六藝里講的折中方法,這樣便不需要什麼良史重新去評寫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