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粵北全境基本上屬嶺南道管轄(今連陽地區曾一度屬湖南道)。唐王朝在粵北境內分置韶州(唐貞觀年置,治曲江)和連州。韶州轄曲江、仁化、樂昌、始興、湞昌(今南雄)六縣。五代,嶺南為南漢五劉氏占據。南漢在北江領域增設英州(治所在今英德縣城)和雄州(州治在今南雄城)。這樣,加上原有的韶州和連州,粵北共置四州。宋代時粵北屬廣南東路。境內仍置四州(雄州改為南雄州)。元代改州為路,元初在粵北地區置南、韶、連、英四路,俱屬江西行省廣東道。
天聖元年(1023年)因避仁宗趙禎諱,改湞昌為保昌。
宣和二年(1120年)賜保昌為郡。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南雄州為南雄路,領保昌、始興兩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為府,轄保昌、始興兩縣,屬廣東道。
洪武二年改行中書省,九年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南雄府屬相隨。南雄府位於廣東北部,“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