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湘鄉文廟)

文廟(湖南省湘鄉市文廟)

湘鄉文廟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湖南省湘鄉文廟,又稱孔廟,坐落於湘鄉一中校園內,是湖南省湘鄉最古老的宏偉建築之一,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廟址原在漣水之東仙林岡(今東岸坪),宋、元、明、清四朝,曾先後修復、重建、擴建達七次之多。清雍正十一年(1733),各地奉旨查修天下文廟,邑人黃宜中、蕭衍等因見廟居郭外,臨坍岸,便集銀五千兩,申議移建於黃甲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文廟
  • 地理位置:湖南省湘鄉市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御碑
簡介,建築,

簡介

湘鄉文廟,又稱孔廟,坐落於湘鄉一中校園內,是湖南省湘鄉最古老的宏偉建築之一,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廟址原在漣水之東仙林岡(今東岸坪),宋、元、明、清四朝,曾先後修復、重建、擴建達七次之多。清雍正十一年(1733),各地奉旨查修天下文廟,邑人黃宜中、蕭衍等因見廟居郭外,臨坍岸,便集銀五千兩,申議移建於黃甲嶺。
湘鄉文廟湘鄉文廟
文廟舊時的最後一次修復是清同治三年(1864),系湖南道台許隆阿為首組織。1994年,經湘鄉一中奔走呼號,多方募捐,籌集資金百餘萬元再度重修,使孔廟這一古代建築藝術的傑作,重現出金碧輝煌、莊嚴肅穆的絢麗異彩。
湘鄉文廟因其獨特的建築、精巧的雕刻和悠久的歷史而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

文廟主體建築大成殿系典型的明清古建築結構,重檐斗拱,紅牆碧瓦,酷似天安門城樓。大成殿內,過去曾供奉著“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孔子”之牌位,後來牌位不存,取而代之的是神態畢肖的孔子塑像。大成殿後面是崇聖殿,因其珍藏過許多儒家經典等珍貴古籍,故又稱“尊經閣”。
由大成殿走下台階,穿過庭院,便是大成門。門前懸掛著一塊紅底黑字金邊的橫匾,上書“大成門”三個大字。由大成門往外走,便是雄穩的麻石牌坊——欞星門。
欞星門由六根直立方型石柱和15根橫方石樑結構而成,相互對稱。每根直立石柱的頂端都蹲著一小石獅,虎虎有生氣。其雕工不能說精細,但不粗疏,形態不能說偉岸,但不萎縮,遵循中庸之道。昔日欞星門前,還有狀元橋。狀元橋是一座兩邊用石欄桿圍護的石拱橋,橫跨在荷花池上。荷花池前面左右都由紅粉青磚圍牆護著,內有一塊半圓形的空坪。左右圍牆都有門,平日關閉,只有在舉行重大祭祀活動時才打開。左門外左側牆上嵌刻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字樣的石碑。
相傳只有高中的狀元才有資格登上狀元橋,穿過欞星門,腳踩大成殿前坪之下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游龍出海”圖案上的昂首龍頭,直奔大成殿。
湘鄉文廟正廳的大成殿曾建有“先師孔子贊”和“四大賢贊”兩座御碑,還懸有多種御賜扁額,計有康熙二十二年(1683)頒“萬世師表”匾;雍正元年(1723)頒“先民未有”匾;乾隆元年(1736)頒“與天地參”匾;嘉慶四年(1799)頒“聖集大成”匾;道光元年(1736)頒“聖協時中”匾;鹹豐元年(1851)頒“德齊幬載”匾;同治二年(1863)頒“聖神天縱”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