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川黔蘇區位於湖南省桑植、大庸、永順、龍山和湖北省鶴峰之間,連游擊區包括湖北省宣恩,湖南省澧縣、永順,四川省黔江之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鄂川黔蘇區
- 主要地區: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
- 建立時間:1934年
- 領導人:任弼時、賀龍
湘鄂川黔蘇區位於湖南省桑植、大庸、永順、龍山和湖北省鶴峰之間,連游擊區包括湖北省宣恩,湖南省澧縣、永順,四川省黔江之間。
湘鄂川黔蘇區位於湖南省桑植、大庸、永順、龍山和湖北省鶴峰之間,連游擊區包括湖北省宣恩,湖南省澧縣、永順,四川省黔江之間。...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第2、第6軍團在湖南、湖北兩省西部邊界地區反擊國民黨軍“圍剿”的作戰,1935年2月初,湘鄂兩省國民黨軍11萬人,編成6個縱隊,向湘鄂川黔蘇區...
當時,全國已在231個縣、1910萬人中建立了縣以上的蘇維埃式政權,蘇區建設進入了全盛時期。除贛南閩西的中央蘇區,還有鄂豫皖蘇區、湘鄂川黔蘇區、鄂豫陝蘇區、陝甘...
夏曦、賀龍、關向應率紅三軍移轉湘鄂邊,1934年開闢黔東特區,10月與紅六軍團會師,創建湘鄂川黔蘇區,至此,堅持數年之久的湘鄂西蘇區完全喪失,紅三軍踏上新的...
1934年8月上旬,湘贛蘇區的紅6軍團奉命向湖南中部轉移。...... 初步建成湘鄂川黔邊新蘇區,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革命軍事委員會分會,任弼時任省委書記,賀龍任軍...
樊哲祥,湖北省公安縣蔡家灣村人,貧農民家庭出身,參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彭龍飛(1915年-1992年6月9日),曾任湘贛軍區連指導員、第六軍團營教導員。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後任晉察冀軍區縣保全大隊政委、團長,...
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後任八路路軍一二O師營長、支隊長,晉綏軍區分區司令員。指揮了忻縣戰鬥。 建國後,歷任西北...
賀振新(1916年-1966年),江西永新人。1933年由共青團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六軍團連指導員、營教導員。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後任西北...
任紅三軍第三支隊班長、文書、分隊長,紅二軍團獨立團管理科科員、連長、偵察參謀,軍團司令部偵察科科長等職,參加了洪湖蘇區的二、三、四次和湘鄂川黔根據地一至...
朱聲達(1914-1985),湖北省江陵縣人,曾任第二軍團連長。參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任八路軍一二0師營長,晉綏軍區團長、旅參謀長、旅長,第一...
夏耀堂(1908-1972),湖北石首人。曾會第三軍師糧秣科科長、第二軍團師供給部部長。參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任八路軍一二○師團供給處主任。...
曾任第三軍連、營長,第二軍團團長、軍團偵察科科長。參加了洪湖、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1] 中文名 何以祥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四川西充...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余秋里紅2軍團第6師第18團總支書記、政治委員,參加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參加長征。在長征中,曾率部擔任紅2軍團前衛,在貴州威寧縣則...
1935年3月28日,紅四方面軍由川陝蘇區的蒼溪啟程1935年11月19日,紅二軍團以及紅六軍團(1936年7月初正式稱紅二方面軍)從湘鄂川黔蘇區的桑植劉家坪出發 其中:紅...
彭富九,江西省永新縣人,1918年出生,1933年由青年團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六軍團電台隊長。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後任中央軍第二局研究員...
陳外歐(1910年-1984年),湖南省茶陵縣人,中國測繪學家,新中國測繪事業創始人之一。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長征以及百團大戰...
這次攻勢作戰,共擊潰國民黨軍15個團,殲滅近5個團,控制了永順等縣的大部和龍山、保靖、桃源、慈利的一部,建立了人民政權和地方武裝,初步建成了湘鄂川黔蘇區。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