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彈詞

湘潭彈詞

有說有唱,韻散結合。說白又有散白、韻白兩種。也有一唱到底的短篇唱段。湘潭彈詞傳統節目中的短段叫作“小本”,湘潭彈詞是城市曲藝的一種,在上世紀初曾經興旺一時,大街小巷、茶樓飯肆都能看到藝人懷抱一把月琴彈唱。湘潭彈詞初以鼓板唱道情,後來發展為一人自彈月琴說唱;後來有了兩人對唱:一人彈月琴伴唱,一人以漁鼓筒板和小錢擊節,二人對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潭彈詞
  • 曲種:湖南曲種
  • 國家:中國
  • 拼音:xiangtantanci
簡介,歷史淵源,藝術特色,

簡介

湘潭彈詞有說有唱,韻散結合。說白又有散白、韻白兩種。也有一唱到底的短篇唱段。它的唱腔早期比較簡單,以板式變化體為主,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吸收一些民間小調和戲曲唱腔,成為板式變化體與曲牌聯套體相結合的曲調形式。有“八板九腔”和“九板十三腔”之說。湘潭彈詞傳統節目中的短段叫作“小本”,有《林英自嘆》、《湘子仕圖》、《寶釧記》等。長篇書有《月唐傳》、《七國志》、《楊家將》 、 《水滸》 、《西遊記》 、《慈雲走國》等。新編曲目有短篇《賀慶蓮》、《三塊假光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東郭救狼》、《智闖鄱陽》和長篇《郭亮》等。
湘潭彈詞是城市曲藝的一種,在上世紀初曾經興旺一時,大街小巷、茶樓飯肆都能看到藝人懷抱一把月琴彈唱。但在“文革”後迅速衰落,湘潭彈詞承載的所有歷史和文化都肩負在彭延昆身上。以前湘潭彈詞包括平腔、歡腔、柔腔、悲腔、大悲腔、怒腔、神仙腔等唱腔,彭延昆博采眾長,融化運用,自創“濫腔”,使湘潭彈詞的韻味更為深長。彭延昆對湘潭彈詞的另一個貢獻是極大地發揚了湘潭彈詞即興說唱的功能。在許多場合,彭延昆可以根據當時的情景,即興將正在發生的事進行表演彈唱,很有現場感。

歷史淵源

明、清兩代流行的曲藝形式。在明代,南方、北方都有彈詞流傳。到清代,北方仍有彈詞。彈詞”的名稱,最早在金代可以看到有近似的用法,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別稱《西廂記搊彈詞》 。雖然“搊彈詞”即諸宮調與後來所說彈詞並不是一回事,但同樣作為說唱文學形式,兩者還是有相似和相關聯之處的。明臧懋循《彈詞小序》中提到《仙遊》、《夢遊》、《俠游》、《冥游》四種彈詞,稱“或雲楊廉夫(維楨)避亂吳中時為之”,此說如確,則彈詞在元末就已出現。不過這四種都已失傳,無從深究。
彈詞在嘉靖、萬曆時已在南北各地演唱,大約自乾隆年間彈詞流行的地區已逐漸縮小於江蘇、浙江等江南一帶,而北方的詞話彈唱發展為鼓詞形式。戲曲家梁辰魚有《江東二十一史彈詞》。但明人對彈詞與詞話並沒有厘定明確的界限,詞話乃元明之舊稱,凡說唱話本通謂之詞話,如楊慎之《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即通行本《二十一史彈詞》。
彈詞樂器多樹以三弦琵琶或月琴為主,自彈自唱。有蘇州彈詞、揚州弦詞、四明南詞、湘潭彈詞、桂林彈詞、紹興平湖調等。曲調、唱腔各自不同,均用當地方言說唱。彈詞吸收了吳歌曲調,柔語如珠,纏綿委婉,最宜借弦索慢捻淺唱,故蘇州彈詞、四明南詞等一直流傳。記得八九十年代有期春晚,是蘇州彈詞,當時就覺得委婉動聽,不但由此愛上彈詞,更對蘇州話產生了濃厚興趣。有一次竟然在流行的一些民歌小調唱片中找到首蘇州彈詞。驚嘆。

藝術特色

二人對唱。早期都為街頭流動演唱,內容多為“勸世文”和短篇故事,1927年後,開始進入書場、茶館,坐棚說唱中長篇故事。曲本散文、韻文相間,說唱結合,以韻文的歌唱為主。說白又有散白、韻白兩種。
唱詞多為七字句。早期的唱腔簡單,只有板式變化。後來吸收民間小調和地方戲唱腔,成為板式變化體和曲牌連套體相結合的形式。具體說來為上下句結構的板腔體,有九板九腔。九板有平板、慢板、快板、散板、哭板等;九腔有平腔、悲腔、歡腔、柔腔等。不同的腔調分別用在各種板式中。平板是各種板式的基礎,平腔是平板中用途最廣的腔調。著名演員前有鞠樹林,後有舒三和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