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曲

湘南曲

《湘南曲》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通過女主人公與從瀟湘歸來的客人的問答,表現了女主人公對遠在瀟湘的故人的懷念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湘南曲
  • 創作年代:中唐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孟郊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湘南曲
汀洲采白苹,落日江南春⑵。
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⑶。
故人向不返,春華復應夜⑷。
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⑸。

注釋譯文

⑴湘南曲:《孟郊詩全集》中沒有收錄這首詩,《永州府志》記為孟郊詩,沒有記明來源。余冠英選注《漢魏六朝詩選》,作南朝梁時期柳惲作,題為“江南曲”。個別字有不同,是為閨怨詩,屬樂府《相和曲歌辭》。
⑵落日:余注本作“日暖”,寫景。
⑶“洞庭”兩句是說有客從洞庭回到主人公所在之地,對主人提起曾在瀟湘遇見過她故人。
⑷向:余冠英注本作“何”。復應夜,余冠英注本作“復應晚”,此兩句是女主人問歸客的話。意為春花又到了凋謝的時間,故人為何還不回來,與首二句相應。
⑸“不道”二句是述歸客的回答。只:一作“且”,一作“空”。

作品鑑賞

全詩通過女主人公與從瀟湘地區歸來的客人的問答,表現了女主人公對遠在瀟湘的故人的懷念,問答之中也暗含了對故人未能如期回家的抱怨。客人的回答,因不直言不歸的原因,更是顯得含蓄而富有意味。

作者簡介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貧困,曾游兩湖、廣西,無所遇合,屢試不第。46歲始中進士,50歲為溧陽尉。卒後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他與韓愈等人的創作被成為“韓孟詩派”。其詩或長於白描,不用詞藻典故,語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淺易;或精思苦煉,雕刻奇險。有許多思深意遠、造語新奇的佳作,也有些詩過於艱澀枯槁,缺乏自然之趣。他和賈島齊名,皆以苦吟著稱,唐人張為稱其詩“清奇僻苦主”,而蘇軾則稱“郊寒島瘦”。現存詩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