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重慶湖廣會館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是清代前期到民國初年重慶的移民文化、商業文化和建築文化的重要標誌,也是清代重慶作為繁華商皋的歷史見證。
建築布局
結構
重慶湖廣會館,又名禹王廟,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占地面積8561平方米。整個湖廣會館是由5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戲台,供同鄉文化娛樂。第二是院壩,供露天觀戲,及鄉親聚會用,第三,兩旁的耳房,就是議事廳,第四個就是主殿堂,供祭祀大禹或先賢用,最後一個就是廂房,位於院壩左右兩側,供鄉友讀書和食宿用。
特點
湖廣會館坐北朝南,大門面對千帆競渡的長江。整體建築依山而建,鱗次櫛比,結構嚴密,氣勢宏偉,分大轅門(廟門)、大殿廊房和戲樓庭院三部分。大殿、戲樓和廊房的所用木材。大殿為重檐歇山式,面積270平方米,通高12.5米,進深14米,闊16米。殿堂與戲樓相連線,大殿、戲樓雕樑畫棟,粉壁彩屏。尤其是大殿和戲樓飛檐下的環樓木雕,雕刻著“二十四孝”和《西遊記》《封神榜》中的人物故事和山水花鳥,刻鏤逼真,畫面屢出不窮。更為壯觀和珍貴的是會館的轅門建築,大門為仿木結構重檐石排樓,高6米、闊5米,石雕上山水、人物和花鳥圖案,玲瓏剔透。大門兩側有一對石雕的文武獅子峙立相望。
重慶湖廣會館建築特色與眾不同,在園林造景上多採用江南式園林的手法,會館院落之間高大的封火牆把會館分割成若干小院落,每個小院落間又有小門連線,空間上並不斷絕。這樣,每個院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功能和風貌,這是江南園林的特點和徽式建築結構的結合。
主要景點
八省會館
重慶城的“八省會館”,是湖廣會館(又名禹王宮,在東水門),江西會館(又名萬壽宮,在東水門),廣東會館(又名南華宮,在東水門),陝西會館(又名三元廟,在朝天門),同慶公所等建築群的總稱。當年八省會館中,建築宏偉氣派的要數財力雄厚的湖廣會館和江西會館。
禹王宮
湖廣會館奉祀大禹,所以又叫禹王宮。禹王宮始建於清康熙年間,面積2270平方米,是重慶湖廣會館建築群里較大的一處建築,禹王宮保留下來有兩個戲台,廳上面探出的龍頭,建築學上稱為斗拱。
廣東公所
廣東公所又名南華宮,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為四合院布局。四周高牆聳立,院內以戲樓為中心,是整個會館建築群中較大的戲台。戲樓為木結構歇山式淡綠加黃色琉璃瓦頂,戲台周圍欄板雕刻有西遊記、西廂記等中國傳統戲曲故事。
齊安公所
齊安公所是重慶湖廣會館建築群里是保存得較為完好的建築,建築面積約1600平方米(天井除外),僅次於禹王宮。齊安公所戲台是湖廣會館建築群保存較為完整、精美的戲台,戲樓周圍的精緻木雕當中,有兩幅浮雕分別反映了移民祖籍地和居住地的環境,意義深遠。
移民博物館
湖廣填四川移民博物館是中國移民專題博物館,以“湖廣填四川”為背景,從不同角度展示了移民入蜀的政治背景、經濟因素以及入蜀線路等,充分反映“湖廣填四川”這一段歷史。
匾額博物館
湖廣會館匾額博物館收藏明清致近代的各種匾額,分門別類展示了不同時期不同的文化歷史,是明清時代以來川渝一帶民風民俗變遷的縮影。
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湖廣會館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命名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湖廣會館位於重慶市渝中區長濱路芭蕉園1號。
交通指引
重慶市內乘坐重慶公交414路、440路、480路區間、觀光巴士T001路、觀光巴士T002路、觀光巴士T480路,在湖廣會館站下車步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