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茶陵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

湖南茶陵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

湖南茶陵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主要包括洮水水庫和水庫大壩以下的洮水河段,以及洮水水庫兩岸周邊山地,總面積2490.7公頃,其中濕地面積1757.0公頃,濕地率70.54%。

公園以保護洮水水庫、洮水河流及其水質和濕地生態系統功能為核心,利用獨特的濕地資源、濕地景觀與公園形象,挖掘濕地公園孕育的系列文化,提升公園在濕地保育及科普研究等方面的服務功能,最終把公園建成為集濕地保育、科研監測、形象展示、文化傳播於一體,城鄉居民飲用水水源保護、水利發電、農田灌溉和庫區調蓄防洪等多種功能兼備的可持續發展的國家級濕地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湖南茶陵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
  • 地理位置: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
  • 面積:2490.7公頃
  • 級別:國家級
  • 管理單位: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林業局
  • 批准時間:2014年12月16日
位置境域,地理環境,地質地貌,土壤,水文,氣候條件,資源情況,動物資源,植物資源,開發建設,功能區劃,工程項目,交通線路,外部交通,內部交通,

位置境域

湖南茶陵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湖南省茶陵縣桃坑鄉、舲舫鄉境內,主要包括洣水水系支流洮水河上興建的洮水水庫和水庫大壩以下的洮水河段,以及洮水水庫與洮水河岸周邊部分山地。濕地公園由西北向東南呈腸型廊道走向,猶如一條騰飛的巨龍,東端至茶陵縣與炎陵縣交界處,西端至洮水下游與洣水匯流處。地理坐標為東經 113°38'17''~113°51'5'',北緯 26°37'13''~26°44'7''之間,東西寬 21.2 千米,南北長 12.7 千米,濕地公園總面積 2490.7 公頃。
湖南茶陵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

地理環境

地質地貌

東陽湖濕地公園所在的茶陵縣域地層在漫長的地質發展史中,經歷了加里東、海西、印支、燕山、喜山和新構造期等強烈的地質構造運動,自寒武系至第四系,絕大多數有出露,並伴隨岩漿侵入和成礦作用,形成鄧阜仙、錫田岩體及豐富的礦藏。早古生代(距今5.7~4.4 億年)奧陶紀末期,茶陵地區地殼受到強烈擠壓,將寒武——奧陶系地層褶皺隆起,出露于海面,形成東南、西北部兩條褶皺帶。中生代(距今 2.5~0.7 億年)的早三疊世末的安源運動中,茶陵地區褶皺上升,結束海侵。中侏羅世末的寧鎮運動中,茶陵再次褶皺隆起。結束海相沉積。中、西部內陸湖盆出現。早白堊世至晚白堊世,先後形成西部偏北和中部兩盆地(分別屬於醴攸、茶永盆地一部分)。至新生代第四紀,基本形成茶陵大地的現代地質、地貌形態。境內岩石有花崗岩、板頁岩、砂岩、砂礫岩、石灰
岩、紫色砂頁岩、第四紀紅土和河流沖積物七類。
功能區劃圖功能區劃圖
全境以山地為主,全縣 800 米以上的山峰 131 座,其中 1000 米以上的 54 座;山地、丘陵、崗地、平原面積分別占全縣總面積的 49.73%、21.48%、12.95%、13.27%。東陽湖濕地公園在地質構造上處於湘東新華夏系及華夏系,地形地貌以水庫、河流和山地為主,海拔在 120.0~485.0 米之間。

土壤

濕地公園範圍內成土母質主要以第四紀紅土、石灰岩風化物、花崗岩風化物、變質岩風化物為主,土壤類型主要包括水稻土、菜園土、潮土、紅壤、黃壤等,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

水文

濕地公園位於洣水支流洮水的中下游,由洮水水庫、水庫大壩以下的洮水河以及周邊的部分山地組成。洮水發源於炎陵縣大院農場南部,經楊柳灘進入茶陵,流經桃坑,於舲舫中洲匯入洣水,全長 107 千米,其中境內長 49.3 千米。
東陽湖東陽湖
洮水水庫是一座以防洪、發電為主,兼顧灌溉、旅遊和城市供水等綜合利用的水利水電樞紐工程。是湖南省唯一一座由縣級政府管理的大Ⅱ型水庫;株洲市目前最大的水庫。洮水水庫因紀念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茶陵詩派”創始人李東陽而命名為“東陽湖”。

氣候條件

濕地公園所在的茶陵縣處於東亞較典型的季風氣候區域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水、旱時段分明,氣溫年較差大,境內年平均氣溫為 17.3-18.0℃,其中最高年平均氣溫 19.0℃(1963 年),最低年 17.2℃(1970 年),具有西南高於東北,丘崗高于山區分布趨勢。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 1360~1700 毫米。日照多,年平均日照達 1744.7 小時,占可照時數的 39%。
濕地公園地處河谷地帶,較茶陵縣其它地區更加溫暖濕潤,年均氣溫 17.4℃,最高氣溫 40.3℃,最低氣溫-7.2℃。年日照時數在 1700 小時以上,年均無霜期 290 天以上,年均降水量為 1649 毫米。

資源情況

動物資源

濕地公園發現野生脊椎動物總計 173 種,隸屬於 27 目 75 科,其種數為為湖南省已知脊椎動物總數的 18.78%。

植物資源

濕地公園的森林植被劃分為 3 個植被型組,12 個群系;濕地植被劃分為 3 個植被型組,29 個群系。

開發建設

功能區劃

1.保育區:以洮水水庫大壩起至庫尾華里村附近,基本貫穿整個濕地公園,區域面積為2193.0公頃,集水源涵養保育、水源水質保育和水禽棲息地保育為一體。主要建設內容是以濕地生態系統保育為主,適當開展科研監測和輔以恢復措施,主要包括水質保護項目、水源涵養林保護與改造項目、水生生物及棲息地保護項目等。
東陽湖濕地公園東陽湖濕地公園
2.恢復重建區:主要包括洮水水庫的兩大汊口入庫區域,面積為120.6公頃,從地位位置上細分為中洞、華里等2個恢復小區。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濕地生態系統恢復項目、濕地科普宣教項目、濕地科研監測項目。
3.宣教展示區:主要包括洮水水庫管理局至洮水匯入洣水河流入口處區間的區域,面積為87.1公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濕地科普宣教中心建設項目、濕地資源濱江展示帶建設項目、宣教體驗廊道建設項目。
4.合理利用區:主要包括夏樂村和原苟子潭(青松嶺)紅軍戰址、哨所及周邊山地區域,面積為72.6公頃。主要建設內容是進行生態遊憩和紅色旅遊開發,突出主題和亮點(稻作文化、紅色文化、客家文化),構建以濕地科普宣教游、濕地一森林生態體驗游、系列文化觀光游為主題的生態遊憩項目。
5.管理服務區:該區位於水庫大壩外側,主要包括濕地公園的管理,服務機構設施及綠化場地,面積17.4公頃。主要建設內容為建設濕地公園管理局及相應的配套管理服務設施、設備項目和檔案資料收集匯總及自身隊伍建設。

工程項目

1.生態保護工程。一是水源水質保護項目:主要為飲用水水源地標牌6塊,浮標3千米,保潔船1艘,水源涵養林改造200公頃;二是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項目:主要為界碑、界樁、標牌385塊(個),防護網32千米,視頻監控系統1套;三是濕地文化保護項目總計3項。四是保護管理能力建設項目:主要為巡護艇3艘,巡護車2輛,巡護設備20套,巡護碼頭6個等。
東陽湖濕地公園東陽湖濕地公園
2.生態恢復與修復工程。一是水體修復項目:主要為污染“減源”宣傳牌30塊,華里村污染治理生態系統面積25公頃;二是棲息地(生境)恢復與修復工程面積為120公頃及水禽鳥類棲息林(地)建設等。
3.科普宣教工程:一是濕地科普宣教中心項目,主要為宣教中心建築600平方米及其相關配套設施;二是宣教長廊項目13千米,三是濕地觀鳥棧道1千米,田園驛站2處;四是大型宣傳牌示系統:在縣城和公園區內設定宣傳、解說、指示、警示等方面標牌總計176塊;五是音像圖文展示資料和手冊6000套(冊),解說體系及設備1項、宣傳網站1個等。
4.科研監測工程。主要包括氣象觀測站20平方米及觀測設備2套,水質水文監測站3處60平方米,鳥類環志和救護站120平方米;濕地監測信息系統1套及科研培訓、濕地資源與環境動態監測及各類考察研究、培訓等項目。
5.資源合理利用工程。主要為遊客中心建設600平方米,小型客車4輛,觀光電瓶車10輛,醫療和環衛設施各1處,以及苟子潭植物養生園、紅軍寨等生態文化和紅色文化景觀項目。
6.防禦災害工程。主要包括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地質災害防治、洪澇災害防治、突發事件應急、旅遊安全防護等項目。
7.社區共建共管工程:主要包括垃圾收集轉運站4個、生活污水處理淨化池4個、垃圾運輸轉運車1輛、農戶樂扶持15戶、社區培訓4項等。
東陽湖濕地公園東陽湖濕地公園
8.保護管理能力建設工程:主要包括濕地公園管理局、夏樂和湘江保護管理站2個200平方米、基礎設施建設4項、辦公設備及信息管理系統等。
9.基礎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游步道1.5千米、改建碼頭、購置交通設備、配套設施、供電工程2項,給排水工程2項、新建停車場1000平方米等項目。

交通線路

外部交通

茶陵縣境內擁有四條高速公路(衡炎高速、岳汝高速、泉南高速、茶安耒常高速)、兩條鐵路(衡茶吉鐵路、醴茶鐵路)以及國道 G106 和省道 S901 組成的“4211”縣域交通網。茶陵縣有衡茶吉鐵路和醴茶鐵路兩條鐵路,距株洲高鐵車站 180 千米,距株洲火車站 185 千米。茶陵縣城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220 千米,距南嶽機場 130 千米。

內部交通

濕地公園周邊有 S205、S347 組成的環湖公路,水泥硬化路面,寬 5 米,總長 91 千米,有 5 座大中橋和 14 處小橋涵。有兩條主要外聯通道,一條為茶洮公路(S205)——洮水大壩至茶陵縣城方向,水泥路面,路寬 5 米,距離縣城 20 千米;一條為 S347——夏樂村至浣溪鎮方向,水泥路面,路寬 5 米,距離衡炎高速浣溪出口 17 千米。
東陽湖濕地公園距黃花國際機場 240 千米,距南嶽機場 150 千米;距縣火車站僅20 千米,距株洲高鐵車站 200 千米,距株洲火車站 205 千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