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湖南省醴陵市)

醴陵

湖南省醴陵市一般指本詞條

醴陵市,為湖南省轄縣級市,由株洲市代管,地處湖南省東部,總面積2156.46平方千米,醴陵市東鄰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上栗縣,北接瀏陽市,西倚株洲市蘆淞區淥口區,南界攸縣。截至2018年末,醴陵市轄19鎮、4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1個示範區,戶籍人口105.3萬。

醴陵市擁有淥江書院、宋名臣祠、醴泉古井、狀元芳洲、文筆奇峰、雲岩寺等名勝古蹟。醴陵市境內浙贛複線橫貫東西,醴(陵)茶(陵)線連通南北,距株洲站僅40千米,滬昆高鐵、滬昆高速、106國道、320國道縱橫交錯,市區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90千米。

2019年,醴陵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6.4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72.92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醴陵市
  • 外文名稱:Liling 
  • 行政區類別:縣級市
  • 所屬地區:湖南省株洲市
  • 下轄地區:19鎮、4街道、1個經濟開發區
  • 政府駐地:仙岳山街道左權路59號
  • 電話區號:0731
  • 郵政區碼:412200
  • 地理位置:湖南省東部
  • 面積:2156.46平方千米
  • 人口:105.3萬(2018年戶籍人口)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仙岳山官莊水庫世界陶瓷藝術城
  • 火車站醴陵站醴陵東站
  • 車牌代碼:湘B
  • 行政區劃代碼:430281
  • 地區生產總值:716.4億元(2019年)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文物古蹟,風景名勝,仙岳山,官莊景區,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建制沿革

春秋戰國,屬楚國黔中郡
秦朝,屬長沙郡臨湘縣。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屬長沙國臨湘縣;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封長沙相劉越為醴陵侯。食邑600戶,並建侯城於轉步古城村。
東漢,從臨湘縣劃出一部分置醴陵縣,並從湘南縣劃入部分地區。時縣境東到江西楊岐山,西至湘江沿岸。據此,醴陵建置伊始。
三國時,醴陵屬吳國荊州長沙郡。
隋朝,屬荊州長沙郡;大業三年(607年),改臨湘為長沙縣,撤醴陵併入長沙。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從長沙縣劃出置醴陵縣。
宋朝,醴陵縣隸屬荊湖南路潭州長沙郡。
元元貞元年(1295年),醴陵縣升為醴陵州,屬天臨路;天曆年間(1328年—1330年)由州降為縣;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復升為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醴陵州復降為縣,屬長沙府
清康熙三年(1664年),醴陵縣隸屬湖南省長寶道長沙府。
民國元年(1912年),醴陵縣隸屬湖南省湘江道;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醴陵縣隸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7月,醴陵和平解放,屬長沙專區
1952年,長沙專區改名湘潭專區,醴陵屬湘潭專區
1983年7月,醴陵縣劃入株洲市管轄。
1985年5月2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醴陵縣,設立醴陵市(縣級);8月15日,醴陵市掛牌成立。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6月,石亭鄉撤鄉設鎮。
1998年9月,王坊鄉撤鄉設鎮。
1999年,東富鄉、栗山壩鄉、茶山鄉、神福港鄉撤鄉設鎮。
2002年,撤銷解放路街道、城東街道,設立來龍門街道;撤銷淥江鄉。2004年,醴陵市轄4個街道、20個鎮、16個鄉:陽三街道、西山街道、黃泥坳街道、來龍門街道;南橋鎮、富里鎮、白兔潭鎮、浦口鎮、王坊鎮、王仙鎮、東富鎮、泗汾鎮、沈潭鎮、船灣鎮、大障鎮、賀家橋鎮、馬戀鎮、栗山壩鎮、茶山嶺鎮、神福港鎮、均楚鎮、石亭鎮、仙霞鎮、黃獺嘴鎮;大林鄉、東堡鄉、黃沙鄉、梘頭洲鄉、孫家灣鄉、清水江鄉、嘉樹鄉、轉步鄉、軍山鄉、高橋鄉、長嶺鄉、板杉鄉、八步橋鄉、新陽鄉、官莊鄉、楓林市鄉。
2015年,清水江鄉與船灣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船灣鎮。賀家橋鎮與大障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明月鎮。神福港鎮與栗山壩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茶山鎮新陽鄉與仙霞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左權鎮;楓林市鄉與黃獺嘴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楓林鎮;撤銷富里、南橋2個鎮,設立李畋鎮;撤銷王坊鎮;調整浦口、王仙、東富3個鎮,東堡、板杉2個鄉的部分行政區域和黃泥坳、來龍門、陽三石3個街道部分管轄範圍,並將東堡鄉改設為溈山鎮,黃泥坳街道改設為國瓷街道、西山街道更名為仙岳山街道;板衫、嘉樹、孫家灣、官莊撤鄉設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末,醴陵市轄陽三石街道仙岳山街道國瓷街道來龍門街道白兔潭鎮浦口鎮王仙鎮泗汾鎮沈潭鎮船灣鎮均楚鎮東富鎮石亭鎮孫家灣鎮官莊鎮嘉樹鎮板杉鎮溈山鎮楓林鎮李畋鎮明月鎮左權鎮茶山鎮。市人民政府駐地仙岳山街道書院社區左權路59號。
醴陵世界陶瓷藝術城醴陵世界陶瓷藝術城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醴陵市位於湖南省東部的中段位置,東與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結界,東北連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北界湖南省瀏陽市,西接淥口區,南鄰攸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13°9′49″—113°45′43″,北緯27°22′15″—27°58′7″之間,南北長66.75千米,東西寬58.51千米,呈不規則矩形。全市總面積2156.4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醴陵市位於湖南東部,羅宵山脈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淥水流域,緊鄰長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經濟區。地貌以山地、丘陵和崗地為主,平原占16%,水域占5%。

氣候

醴陵市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8℃左右,年平均無霜期288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500至191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至1600毫米之間。

水文

醴陵市境內江河交織,均屬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淥水、昭陵河和澗江。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

醴陵市森林資源豐實,是湖南省重點林區縣之一,全市林地面積12.57萬公頃,有727種木本植物,森林覆蓋率為52.3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0%以上。

礦產資源

醴陵市瓷土、陶土、耐火泥、石灰石、沙石等非金屬礦產和鉛、鋅等金屬礦產蘊藏豐富,已發現的礦種有鈾、金、銀、鐵、錳、鉛、鋅、煤、石灰石、瓷泥等23種,礦產地117處,其中大型礦床1處,中型礦床6處。

水資源

醴陵市水利資源蘊藏量為87462千瓦,地下水量16.3億立方米。市內共有大中小型水庫193座。

人口

截至2018年末,醴陵市戶籍人口為10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3.47萬人,非農業人口41.83萬人。

經濟

綜述

2019年,醴陵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6.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8.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0.5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71億元,增長10%,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長9.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84.9億元,增長6.3%。三次產業結構由2018年的8.3:54.8:36.9調整為8.4:51.8:39.8。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依次為2.6%、72.3%和25.1%,分別拉動經濟成長0.2%、6%和2.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4萬元。
2013—2019醴陵市三產結構圖2013—2019醴陵市三產結構圖
2019年,醴陵市實現財政總收入72.92億元,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億元,增長5.3%。其中上劃收入15.5億元,增長3.7%。完成稅收收入32.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74%。公共財政預算支出76.4億元,增長12.3%,其中:教育、科學技術、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農林水事務、住房保障支出分別為10.4億、3億、10.9億、7.6億、11.8億、2.2億,分別增長9.2%、42.7%、7.5%、11%、45.1%、12.6%;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0.7億,下降0.8%。
2019年,醴陵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2%。分產業來看,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51.1%、13.4%、16.7%。從投資方向來看,工業投資增長14.9%,其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3.6%;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50.3%,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1.4%,民生投資增長65.7%,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6.4%。
2019年,醴陵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萬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萬元,同比增加3508元,增長8.9%;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萬元,同比增加2373元,增長9%。

第一產業

2019年,醴陵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3.2%。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3.4%,其中種植業增加值增長5%;林業增加值增長3.8%;畜牧業增加值下降0.5%;漁業增加值增長3.7%;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9%。
2019年,醴陵市農作物播種面積為105萬畝,下降1.39%,其中:糧食作物種植99萬畝,下降2.38%。糧食總產量達48萬噸,其中稻穀45萬噸。蔬菜產量82.5萬噸,增長11.1%,水果產量9.8萬噸,下降2.1%。全市種糧大戶(30畝以上)、家庭農場、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組織等規模經營主體共發展到5936戶(個),流轉耕地33.87萬畝。
2019年,醴陵市肉類總產量7.8萬噸,下降19.8%;水產品產量2.7萬噸,增長3.9%。出欄肉豬77.9萬頭,下降26.9%;出欄羊43.8萬隻,增長3.1%;出籠家禽626.5萬羽,增長8.3%。
2019年,醴陵市農機總數量達到18.11萬台(套)、總動力124.93萬千瓦,比2018年增加6.53萬千瓦,農機綜合作業水平達到82.6%。機耕、機收基本實現全覆蓋。全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共有建設項目18處,解決11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
2020年4月14日,醴陵市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單位。

第二產業

2019年,醴陵市工業總產值增長14.1%,工業增加值增長9.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48家,產值增長15.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按可比價計算,工業經濟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3%,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64%。
2019年,醴陵市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3.8%,同比提高0.5%;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增長0.9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9.9%;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9%。
2019年,醴陵市陶瓷、鞭炮煙花兩大傳統支柱產業產值分別增長13.5%和9.5%。日用陶瓷行業產量增長12.2%,工業陶瓷行業增長11.4%,鞭炮煙花行業產量增長9.2%。服裝行業產值增長19.1%,玻璃行業產值增長12.1%,汽配行業產值增長23.6%。
2019年,醴陵市建築業實現增加值57.5億元,增長14%。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29家,完成產值90.3億元,增長10.9%;建築房屋施工面積340.5萬平方米,增長2%,房屋竣工面積273.3萬平方米,增長10.7%。

第三產業

2019年,醴陵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8.3億元,增長10.4%。分地域看,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19.6億元,增長10.3%;農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8.7億元,增長11.4%。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218.6億元,增長10.9%;住宿餐飲業實現29.7億元,增長7%。
2019年,醴陵市新批進出口企業62家,年末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397家。全市實現進出口業績“破零”企業35家,“倍增”企業20家。全市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5.1億美元,增長6.8%。春秋廣交會,實現訂單1.9億美元,增長14.5%。
2019年,醴陵市接待國內外遊客801.35萬人次,增長26.32%;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3.25億元,增長27.67%。
2019年,醴陵市實際利用外資2.7億美元,增長11%;內聯引資69.3億元,增長18.9%。
截至2019年末,醴陵市擁有房地產開發企業53家,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積418.2萬平方米,增長35.5%;完成竣工面積38.2萬平方米,增長181.4%;實現商品房銷售面積83.9萬平方米,下降2%;完成銷售額48.9億元,增長2.1%,其中:住宅銷售額45億元,增長17.5%。
截至2019年末,醴陵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92.7億元,比年初增加28.9億元,增長8%,其中:住戶存款餘額303.8億元,比年初增加38.3億元,增長14.4%;各項貸款餘額265.4億元,比年初增加41.1億元,增長18.3%。
2019年,醴陵市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1%,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3億元。年末行動電話用戶78.65萬戶,網際網路用戶24.49萬戶。

交通運輸

醴陵市境內有滬昆鐵路橫貫東西,醴茶鐵路連通南北,西距特等貨運編組站株洲北站僅40千米。境內的重要公路幹線有滬昆高速、岳汝高速醴潭高速106國道320國道等。
2019年,醴陵市交通運輸增加值增長1%。全年完成自然村通水泥(瀝青)路建設379.52千米、窄路加寬44.6千米、村組聯通公路建設220.8千米、安保工程建設194.3千米、危橋改造7座、農村招呼站建設9個,行政村通客班車率達到100%。
醴陵至湘潭高速公路醴陵至湘潭高速公路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末,醴陵市有各類基礎教育學校數490所(不含教學點),其中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第八中學);完全高中2所(第七中學、株洲市五雅中學);高級中學4所;初級中學3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2所;國小142所;幼稚園298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在園幼兒共15.61萬人,其中:中學生(含中職學生)4.79萬人、小學生6.89萬人、在園幼兒3.9萬人、特校學生182人。學校、幼稚園教職工共1.14萬人。
2019年高考,醴陵市編排考室人數為3819人(其中普高考生3131人,職高考生688人),實際參考人數為3711人,缺考108人,其中一本上線人數達到1178人,比2018年淨增278人,一本上線率達37.62%。二本以上(含二本)上線人數為2190人(含藝術提前118人,不含職高對口升學129人),二本以上(含二本)上線率為69.94%,一本以上上線人數及上線率均為醴陵歷史最高且連續六年蟬聯株洲地區首位。
2019年,醴陵市國小入學率為100%、輟學率為0、升學率為100%,國中輟學率為0、升學率為98.5%,幼兒三年入園率為96%、一年入園率為100%。

科學技術

2019年,醴陵市共申請專利117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80件,專利申請量居株洲縣(市)前列,專利授權786件。2019年建成省級眾創空間1家、星創天地1家,株洲市級星創天地1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全市共有省級以上研發平台26個。全市有28家企業(單位)獲得省級研發獎補資金,總計527.2萬元。全市新增24家高新技術企業,年末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07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42.2億元,增長18.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19.9%。

文化體育

2019年,醴陵市廣播綜合覆蓋率達到100%,電視綜合覆蓋率為100%,收視收聽率進一步提升。《醴陵新聞》全年播發稿件2600餘篇;民生欄目《瓷城零距離》播出民生新聞節目240餘期,稿件800餘篇;《今日醴陵》報全年刊出100餘期,稿件2300餘條;新媒體全年推出稿件4000餘條,系列報導27組,完成直播13場,冬粉增長3萬餘人。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大主題報導活動中,推出《追尋紅色記憶》、《醴陵70年》、《致敬雲南支邊60周年—根在淥水》三大系列報導廣獲好評。全年舉辦大型文化體育活動63場次,送戲下鄉126場,送電影下鄉4092場;市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已經全部實現免費開放。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末,醴陵市擁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686個,其中,駐醴醫療衛生機構2個、市直醫療衛生機構4個、民營醫療衛生機構12個、建制鎮衛生院19個、衛生院分院13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個、村衛生室494個、診所130個、醫務室7個。有執業(助理)醫師2128人,執業護士3103人,每千人口擁有醫生2.2人、護士3.2人;有全科醫生214人,村衛生室人員525人,有床位6251張,每千人口擁有6.45張。基層公衛專(兼)職專乾257人,其中婦幼專乾60人、計免專乾37人、傳染病專乾26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0.49萬人,參保率95%,累計補助22.84萬人次,補助金額5.45億元,統籌地區政策範圍內補償率65.54%。
2020年6月2日,醴陵市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社會保障

2019年,醴陵市民生領域支出61.3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的80.3%。全市新增城鎮就業7361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70人,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1.93%。2019年,全市“三項六險”社會保險總參保人數78.8萬人,總收入16.89億元,總支出20.2億元。社保卡持卡人數達69.16萬人,社保基金規範運作率和安全完整率均達到100%。
2019年,醴陵市新改擴建農村敬老院9所,農村五保分散供養標準達5616元/年,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標準達6360元/年。完成農村危房改造720戶,發放住房困難租賃補貼554戶。截止年底,全市共有貧困戶1.12萬戶,貧困人口3.72萬名。對貧困戶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全年共派出183支工作隊到17個貧困村、166個貧困人口在100人以上面上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2019年實現261戶618名貧困人口“摘帽脫貧”,貧困發生率降低至0.37%。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據《古今圖書集成》:東漢析湖南地置醴陵。據《湖南地理志》:以縣北醴泉得名。據《史記》:“漢高后四年,封越以醴陵國為食邑。”以故國名縣。

文物古蹟

醴陵窯
醴陵窯,位於於醴陵市東堡鄉、楓林市鄉、新陽鄉、黃獺嘴鄉、王仙鎮、醴陵城區,總分布面積約129平方千米,其核心區域位於醴陵市東堡鄉溈山村、望仙橋村和新庵村,分布面積為20.3平方千米。現存自宋以來的各類窯址約60座,與窯址相關的瓷泥礦井、瓷器運輸故道、生活設施、古塔廟宇等其它文物古蹟49處。
醴陵窯醴陵窯
淥江書院
淥江書院,位於醴陵市西山街道辦事處書院居委會,始建於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主體建築由頭門、講堂、內廳、齋舍、靖興寺和宋名臣祠等組成,總建築面積4123平方米。
淥江書院淥江書院

風景名勝

仙岳山

仙岳山,又名丁仙山,海撥351.9米,位於醴陵市中部,行政區劃隸屬西山街道辦事處,地處醴陵市主城區西南,轄區總面積38平方千米。

官莊景區

官莊景區包括官莊水庫景區、桃花萬畝林場,總面積約14平方千米,東起官莊鄉桃花村,西至官莊大壩村、長連村,南至官莊大橫江村,北至官莊鄉潭塘村和新橋村。官莊水庫是國家大Ⅱ型水庫,總面積20平方千米,蓄水量1.069億立方米,灌溉瀏陽市、株洲縣及醴陵市22.9萬畝農田、10萬畝旱土。

著名人物

李畋,隋末唐初人,原名李世宗,避太宗皇帝諱改名李畋。富里鎮麻石人。唐貞觀年間發明鞭炮,被唐太宗御封“鞭炮祖師”,是萍瀏醴三市鞭炮產業的最初起源。
皮龍榮(?—1265年),南宋淳佑四年(1244)進士。景定元年(1260)拜端明殿學士,封醴陵伯。後得罪宰相賈似道,貶衡州,在途中自盡。文天祥評價他:“晏殊之學問,楊億之文章,仲淹之聲名,器之之氣節”。
楊大異,生卒年不祥,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進士。官至秘閣修撰大中大夫,封醴陵縣開國男。
吳獵(1142年—1213年),北鄉擂鼓橋人,為湖湘學派巨子。
文俊鐸(1853年—1916年),醴陵東堡人,光緒十年舉人,參與“公車上書”後轉而投身實業救國。
瞿光汶(1858年—1907年),醴陵南橋人,萍瀏醴起義爆發時,任醴陵西路軍總統。
馬益福(1865年—1905年),醴陵均楚瓦子街人,後被推為閩、贛、湘、鄂四省洪江會領袖。
文斐(1872年—1943年),醴陵東堡人,關心家鄉建設,著有《醴陵瓷業考》。
傅熊湘(1882年—1930年),醴陵八步橋人,職業報人,1906年加入“南社”,積極為革命鼓與呼。
程潛(1882年—1968年),醴陵官莊人。和平起義前任長沙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主席,起義後任湖南軍政委員會主席、湖南省省長、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
寧太一(1883年—1913年),醴陵東富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先驅,在獄中尚積極參加“南社”活動。
鄧光晉(1891年—1976年),醴陵白兔潭人,摸索出水稻浸種煤炭灰催芽法,1952年被評為農業生產勞模,獲農業部“愛國豐產”獎章。
朱克靖(1895年—1947年),醴陵板杉人。抗戰爆發後,參加新四軍,先後任戰地服務團團長、新四軍聯絡部長、華東民主聯軍政治委員等職。
李明灝(1897年—1980年),醴陵新陽人。在任重慶警備司令時與八路軍辦事處周恩來接觸,受到蔣介石查處。湖南和平解放過程中,充任共產黨代表和陳明仁進行接觸,起到橋樑作用。
李立三(1899年—1967年),醴陵城區福建圍人。中共早期傑出領導人。
陳明仁(1903年—1974年),醴陵洪源人。和平起義前任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官,1949年兼任長沙警備司令。和平起義後,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兵團,繼任司令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解放勳章
左權(1905年—1942年),醴陵新陽人,黃埔一期畢業。後任紅15軍軍長,八路軍副總參謀長。1942年在山西遼縣突圍時殉國。
宋時輪(1907年—1991年),醴陵楓林市人。建國後任第九兵團司令,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兼九兵團司令員。1955年授上將軍銜。
鐘緯劍(1907年—1935年),醴陵官莊沙田人,黃埔三期畢業,紅軍長征途中任中央軍委縱隊參謀長,是紅軍優秀將領。
耿飆(1909年—2000年),醴陵黃達嘴人。1948年任第十九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建國後調外交部,先後任駐瑞典等六國使節。1979年任中央軍委秘書長,1981年兼國防部部長。
楊得志(1911年—1994年),醴陵西鄉南陽橋人。建國後任第十九兵團司令員,1955年授上將軍銜。
張澤民(1940年—),醴陵石亭人,主持酒泉國家衛星發射中心載人發射場的工程設計,2003年成功放飛神州五號載人宇宙飛船,被譽為航天工程設計大師。

榮譽稱號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 財政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醴陵市名列其中;8月,醴陵市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12月31日,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醫療服務百佳縣市。
2020年5月,入選“2020年全國百強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