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所六十年代初開始系統選種工作,育成了秋大豆湘豆1號、2號,七十年代初育成了春大豆湘豆3號、4號。七十年代中期開始雜交育種,育成了湘秋豆1號。“六五”期間(1981-1985)育成了湘秋豆2號和春大豆湘豆5號、湘春豆10號,其中湘春豆10號通過了國家審定,至今仍作為國家區試南方春大豆組的對照品種。1986-2000年參加省和國家“七五”至“九五”大豆育種攻關課題,以高產穩產作為大豆品種改良的主攻目標,將提高蛋白質和脂肪含量,以及抗大豆花葉病毒病的育種結合進行,先後育成湘春豆11號至18號系列春大豆新品種,其中湘春豆11號、14號、15號、18號均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湘春豆11號列為“八五”國家重點推廣項目,湘春豆14號列為“九五”國家重中之重推廣項目,湘春豆15號、18號均獲國家“九五”主要農作物新品種二等後補助。“十五”以來(2001年至今)先後育成湘春豆19號、21號和22號三個新品種,其中湘春豆21號、22號脂肪含量分別達22.64%和23.36%,超過國家863攻關高油大豆品種脂肪含量達22%的育種目標,均於2004年3月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現正在湖南及南方類似地區推廣,可望成為湖南的主栽品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外文名:Hunan Provinc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所屬學院:農業學院
  • 所屬地區:湖南
  • 研究方向:栽培研究
  • 研究成果:湘春豆14號等
大豆栽培,品種資源,其它科研,

大豆栽培

為使品種成果儘快轉化為生產力,我所從湖南大豆生產的實際情況出發,以新品種為前提,先後對大豆間套形式、種植密度,氮、磷、鉀、硼、鉬等的施用量和施用時期,以及南方春大豆對氮、磷、鉀吸收利用與分配規律等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提出了春大豆畝產160-230公斤的綜合高產栽培技術,在生產上示範推廣增產增收效果非常顯著,其栽培研究成果有2項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品種資源

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我們曾兩次對本省大豆地方品種資源進行了調查、徵集和整理鑑定。八十年代初又完成了本省野生大豆資源的考察與收集,以後在收集整理的基礎上,開展了特徵特性觀察、抗病性鑑定、品質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並將保存的品種資源編寫成《湖南大豆品種資源目錄》,為大豆育種提供了一批優異親本。1957-1963年,我們對本省大豆品種類型分布進行了廣泛調查,並開展了生態習性研究,把湖南大豆分為春大豆、夏大豆和秋大豆三種類型。1962-1963年,我們通過引進國內19省(市)不同緯度地區品種進行春、夏、秋播的生態型鑑定試驗,提出了對我國北緯23-50度地區大豆品種引種規律。七十年代,我們又對美國、東歐、日本、蘇聯等國的大豆品種進行了引種試種和觀察鑑定,獲得了美國大豆在湖南試種結果和國外大豆引種觀察結果,為本省大豆引種提供了科學依據。1984-1985年,我們完成了《湖南大豆品種區劃》,將我省大豆品種區劃分為四個主區和兩個亞區。

其它科研

“七五”至“九五”,我所大豆科研工作者先後開展了“大豆種質資源的利用”、“大豆種質劣變及其抗性資源篩選”以及“南方春大豆春、秋播與籽粒蛋白質脂肪含量關係”等方面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