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南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湖南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般指本詞條

湖南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湖南省石門縣境內,地處東經110°29′~110°59′和北緯29°50 ′~30°09 ′之間,東南西三面分別與石門縣太平鎮所街鄉羅坪鄉東山峰管理區南北鎮接壤,北與湖北省五峯縣鶴峯縣毗鄰,總面積66568公頃。該區於1982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保護華南虎等瀕危動物物種及其棲息地和珙桐等珍稀植物物種及群落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壺瓶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譽為“植物王國”、“天然動物園”、“地質環境演變的教科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類別:自然風景區
  • 地點:湖南省石門縣
  • 開放時間:8:00-16:30
  • 面積:66568公頃
  • 榮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保護物種:華南虎、珙桐
  • 海拔:2000m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質,氣候,土壤,水文,面積範圍,保護對象,植物,動物,護區管理,地位價值,旅遊服務,

歷史沿革

1979年以來,石門縣人民政府及各級林業主管部門組織人員對壺瓶山自然保護區生物資源進行了多次科學考察。根據壺瓶山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和重要性,湖南省人民政府於1982年批准建立壺瓶山自然保護區。
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
1994年4月,國務院批准建立湖南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95年12月,常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該機構作為副處級事業單位,直屬石門縣人民政府管理,業務上接受上次林業部門指導。
1999年11月,常德市人民政府同意核定人員編制50人,經費實行差額補貼。
2004年7月,壺瓶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更名為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地理環境

位置

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處湖南省石門縣境內,東南西三面分別與石門縣太平鎮所街鄉羅坪鄉東山峰管理區南北鎮接壤,北與湖北省五峯縣鶴峯縣毗鄰,地處東經110°29′~110°59′和北緯29°50 ′~30°09 ′之間。

地質

雪景雪景
壺瓶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湘西北,在區域地質上位於楊子地台的二級構造單元鄂黔對台褶帶內。地層分布較全,主要有古生代的寒武紀、志留紀、泥盆紀和二迭紀的岩層出露,石灰岩、板岩和頁岩為其主要成土母質。區內為雲貴地窪湘西—黔東地穹之北緣,洞庭地窪之北隅,大巴穹東南角,其大地構造位置及性質,控制了區內地質、地貌的發展和演化。在晚元古代早期(距今約8億年),保護區及附近地區被海水淹沒,在晚元古代早期末,由於武陵運動的影響,地殼強烈上升,發生褶皺,出露水面。在燕山期和喜山期,地層再次發生強烈的褶皺,又有大規模的岩漿噴發和侵入,形成了一些背斜、向斜和斷層,且地殼也在相對間歇性地不斷抬升,而石門縣的東部地區則相對下降,從而形成了壺瓶山的主體。

氣候

壺瓶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受太平洋暖流氣候的影響,屬典型的季風氣候區,為亞熱帶山地氣候。全區年均氣溫9.2℃,極端最高氣溫38.2℃,極端最低氣溫為-15℃,年平均日照1509.9h,年降水量1898.5mm,年均雪日42.2d,海拔1200m以上地帶每年都會出現-10℃的低溫及冰凍(雨淞、霧凇)。具有氣溫偏低、春遲冬早、盛夏不暑、隆冬嚴寒、雨量充沛、濕度較大的特點。

土壤

壺瓶山大地構造屬武陵山脈背斜的一部分。由於境內地貌複雜,有低山、中山直至高山之分,地形起伏較大,懸崖陡壁,具有顯著的山地岩溶地貌特徵,山體最高海拔2098.7m,相對高差大,氣候覆雜多樣,生物資源豐富,土壤類型多,可分為6個土類,12個亞類,22個土屬。據歷史資料和實地調查,壺瓶山土壤地帶大致劃分如下:海拔550m以下為紅壤、紅色石灰土、旱耕土和水稻土;550~800m地段,土壤發育程度低,地帶性不明顯;800~1500m為山地黃壤、黃色石灰土、旱耕土;1500~2000m為山地黃棕壤、黑色石灰土;2000m以上為山地草甸土。

水文

壺瓶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系洞庭湖區澧水第二大支流渫水的上游區域,境內各山溪均屬於渫水上源的江坪河和南坪河兩條水系,主要支流有北溪河、高橋河、金家河、龍池河及深溪河、水打溪、黃連河等。這些河流大多河床深切,碓石林立,峽谷幽深,水流湍急,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屬於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渫水河於石門縣三江口俞家河匯入澧水,流經湘鄂兩省,全長162km,流域面積3125.5km2。境內溪河年徑流量19億 m3。江坪河年均流量25.4m3/s,豐水期平均流量37.9m3/s,枯水期平均徑流量6.6 m3/s;南坪河(毛竹河)年均流量22.2 m3/s,豐水期平均流量為33.2 m3/s,枯水期平均流量10.5 m3/s;渫水所市段(距黃虎港20km)集水年紀1657km2,多年平均流量為62.1m3/s,平均徑流總量19.583×108m3,徑流深為1181mm,徑流係數0.69。其年內時間分配與降水量相應,有一半的徑流集中在6~8月。
神景寨度假村神景寨度假村

面積範圍

湖南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湖南省石門縣境內,總面積66568公頃。
①核心區:面積2280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4.25%。
②緩衝區:面積為1950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9.29%。
③實驗區:面積為24268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6.46%。

保護對象

壺瓶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以保護華南虎等瀕危動物物種及其棲息地和珙桐等珍稀植物物種及群落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華南虎、金錢豹、林麝等瀕危動物物種及其棲息地和珙桐、紅豆杉等珍稀植物物種及群落,最佳化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結構,維護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功能,結合社區經濟發展開展保護、科研、監測活動,實現保護區與社區的持續協調發展。

植物

壺瓶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區內已記錄維管束植物2836種,隸屬於228科、1026屬,是湖南省維管束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方。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珙桐、光葉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var.vilmoriniana)、銀杏(Ginkgo biloba)、鐘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紅豆杉(Taxus wallichiana(、南方紅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等6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長果安息香(Changiostyrax dolichocarpa)、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連香樹(Cercidiphyllum japonicum)等24種。列入CITES公約附錄的植物有朱蘭(Pogonia japonica)、石豆蘭(Bulbophyllum radiatum)等69種。新種有長果安息香、湖南花楸(Sorbus hunanica)、石門鵝耳櫪(Carpinus shimenensis)、石門葡萄(9Vitis shimenensis)、湖南菝葜(Smilax hnanensi)、石門小檗(Berberis oblanceifolia)、石門杜鵑(Rhododendron shimanense)等7種。區內現已記錄的菌類150種,分屬於22科61屬,其中能食用或藥用菌類約50種,有毒菌類約20種。
原始森林原始森林
植物區系
考察結果表明,壺瓶山自然保護區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植物屬泛北極植物區、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華中植物區系、湘西北片,與川東、鄂西同屬中國-日本植物亞區的核心部分,其植物區系具如下列顯著的特徵。
①植物種類豐富:保護區現已記錄維管束植物2836種,隸屬228科1026屬,分別占湖南省的科、屬、種的89.06%、72.39%、54.41%,其中蕨類植物39科92屬367種,裸子植物9科23屬37種,被子植物180科911屬2432種,是湖南省維管束植物物種最豐富的地方。
區內有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光葉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var. vilmoriniana)、紅豆杉(Taxus wallichiana Zucc.chinensis)、南方紅豆杉(Taxus wallichiana Zucc.var mairei)、銀杏(Ginkgo biloba)、鐘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共6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連香樹(Cercidiphyllum japonicum)等27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列入CITES附錄的植物有石斛蘭等69種;同時,壺瓶山是石門小檗 (Berberis ddauceifolia)、石門鵝耳櫪(Carpinus shimenensis)、石門杜鵑(Rhododendron shimenense)、長果安息香(Changiostyrax dolichocarpa)、石門葡萄(Vitis shimenensis)、湖南花楸 (Sorbus hunanica)、湖南菝葜(Smilaxhnanensi)7個新種的模式標本產地。2004年補充考察又發現3個植物新種,即壺瓶山膀胱果(Staphylea hupingshanensis L.H.Yan Sp.nov)、壺瓶山烏蘞莓(Cayratia hupingshanensis L.H.Yan sp.nov)、石門楠木(Phoeb shimenensis L.H.Yan.sp.nov)。
②區系成份複雜:就現知的種子植物743屬的分布區類型比較分析,該區具有我國種子植物屬15個地理分布區類型中的14個,僅只有中亞這一分布區類型沒有代表屬。這充分說明了這個地區在植物區系組成上的複雜程度,同時也可表明該區與世界各區的聯繫程度。
③區系起源古老:古老的屬也很多,突出的有21屬,即銀杏屬、檫木屬、棣棠屬、金錢槭屬、水青樹屬、貓兒屎屬、串果藤屬、領春木屬、珙桐屬、赤壁草屬和癭椒屬等。
古老孑遺樹種也很豐富,突出的代表有銀杏、連香樹、水青樹、領春木、珙桐、癭椒樹、貓兒屎、秤錘樹等。這充分說明了壺瓶山植物區系起源的古老性和殘遺性的特點。
④區系的特有性:通過考察,該區屬中國特有的屬有31屬,隸屬24科,占我國特有屬224個的13.8%,占我省41個特有屬的75.6%,占壺瓶山全部屬數的4.5%。在31個特有屬中,其中單種特有屬19屬;少種(2-4種)特有屬的10屬;多種(5種以上)特有屬有2屬。蕨類中的中國蕨類中的中國蕨屬為中國所特有,壺瓶山也有分布。
⑤區系的溫帶性
考察分析表明,該區的31個特有屬中,其中木本屬有21屬,占66.7%,而這些木本植物幾乎全部都是落葉的喬木或灌木。而各類溫帶屬數占該區的總屬數的54.5%。可見,該區植物區系具有強烈的溫帶性質。同時也顯示出較豐富的熱帶成分,各類熱帶屬占40.4%。從這兩者占該區總屬數百分比來看,明顯看出該地區是熱帶植物區系和溫帶植物區系的重要交匯地帶。
植被類型
壺瓶山自然保護區,地帶性植被在森林分區上為中亞熱帶北部常綠闊葉林亞地帶,屬三峽武陵山雪峰山林區。植被不僅具有北亞熱帶的典型特點,而且明顯反映出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特徵,是東亞兩大植被區系重要交匯地區,具有重要的植物地理學意義。
根據植被型組—植被型—植被亞型—植物群系—植物群叢為分類等級的分類原則,壺瓶山自然保護區自然植被類型共分為5個植被型組,9個植被型,包括51個群系。

動物

區內現已記錄的陸生脊椎動物315種,隸屬於28目82科。其中:哺乳綱8目26科64 種,鳥綱15目39科179種,爬行綱3目9科47種,兩棲綱2目8科25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華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金錢豹(Panthera pardus)、雲豹、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金雕(Aquila chrysaetos)等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獼猴、蘇門羚、林麝、穿山甲、紅腹錦雞、大鯢(Andrias davidianus)等48種;列入CITES附錄的有穿山甲、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等52種。區內現已記錄的魚類有30種,隸屬5目12科。
昆蟲資源極為豐富,現已記錄的昆蟲有4500餘種,隸屬於24目265科,其中已發表昆蟲新種39個,中國新記錄種11個,湖南省新記錄種81個,列入CITES附錄的有雙尾褐鳳蝶1種,國家重點保護種類有叉犀金龜、雙尾褐鳳蝶2種。
陸生脊椎動物
①物種多樣性豐富
壺瓶山自然保護區現已記錄陸生脊椎動物315種,隸屬4綱28目82科。其中兩棲綱2目8科25種;爬行綱3目9科47種;鳥綱15目39科179種;哺乳綱8目26科64種。
②動物區系屬東洋界華中區
壺瓶山自然保護區的脊椎動物區系組成以東洋界華中區為主。在保護區內現已記錄的陸生脊椎動物中,東洋界種類有200種,古北界種類37種,廣布種78種,東洋界種類占明顯優勢。而在東洋界種類中,華中、華南、西南三區的共有種類最多,這與保護區所處的地理位置相一致。
③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種類多
在保護區內現記錄國家重點保護脊椎動物54種,占保護區陸生脊椎動物總物種數的17.14%。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金雕(Aquila chrysaeto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雲豹(Neofelis nebulosa)、豹 (Panthera pardus)、華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共 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大鯢 (Andrias davidianus)、斑頭鵂鶹(Glaucidium cuculoides)、領角鴞(Otus bakkamoena)、赤腹鷹 (Accipiter soloensis)、松雀鷹(Accipiter virgatus gularis)、紅腹錦雞(Chrysolophus pictus)、白冠長尾雉 (Syrmaticus reevesii)、紅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小靈貓 (Viverricula indica)、大靈貓(Viverra zibetha)、獼猴(Macaca mulatta)、斑羚(Naemorhedus goral)、蘇門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等49種。
水生脊椎動物
①物種多樣性豐富
壺瓶山魚類資源豐富,現已記錄30種,隸屬5目12科。除日本鰻鱺(Anguilla japonica)為洄游性魚類外,其它均為純淡水魚類。其中鯉形目物種數最多,占該保護區已記錄魚類的73.33%,其次為鱸形目魚類,占16.67%。
②魚類區系屬華東區江淮亞區
本區魚類區系屬華東區江淮亞區。保護區已記錄的30種魚類中,廣布種有11種,其餘19種僅分布於華東區和華南區的各水系。
③垂直分布和數量優勢種明顯
數量優勢種是尖頭魚歲(Phoxinus oxycephalus)、馬口魚(Opsariichthys bidens)、寬鰭鱲(Zacco platypus)、平舟前台口鰍(Pareformosania pingchowensis)、沙塘鱧(Odontobutis obscur)、中華紋胸鮡(Glyptothorax sinense)、中華花鰍(Cobitis sinensis)、黃鱔(Monopterus albus)和叉尾鬥魚(Macropodus opercularis)等。魚類垂直分布亦隨其棲息地的海拔高度變化而明顯變化。
紅外線照相機拍攝的主要野生動物物種 (2002年5月~2003年12月)
序號
物 種 名 稱
外文名字
照片數量
1
赤腹松鼠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353
2
不明鼠類
Mainly Rattus sp.
275
3
紅腹錦雞
Chrysolophctus pictus
202
4
野 豬
Sus scrofa
99
5
不明鳥類
88
6
豹 貓
Prionailurus bengalesis
87
7
毛 冠 鹿
Elaphodus cephalophus
83
8
鼬 獾
Melogale moschata
81
9
青 鼬
Martes flavigula
60
10
黑 熊
Selenarctos thibetanus
28
11
果 子 狸
Paguma larvata
26
12
獼 猴
Macaca mulatta
19
13
勺 雞
Pucrasia macrolopha
16
14
蘇 門 羚
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11
15
豬 獾
Arctonyx collaris
6
16
黃 鼬
Mustela sibirica
3

護區管理

管理體系
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
在管理體制上,壺瓶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壺瓶山鎮人民政府合署辦公,受湖南省林業廳和石門縣人民政府的雙重領導。管理局作為保護區的管理機構行使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職能,壺瓶鎮政府作為地方行政機關,行使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管理局內設辦公室、科教科和保護科,下設4個管理分局、10個哨所(檢查站)和62個巡護點。
人員結構
2002年,壺瓶山自然保護區規劃編制85人,有正式工作人員49名,其中決策人員4人,社區事務管理人員29人,科研、野外巡護管理和執法工作人員14人,後勤工作人員2人。從文化程度來看,大學及以上文化7人,大專文化26人,中專和高中文化10人,國中及以下文化6人。另外,保護區在社區居民中聘請了巡護員86人,屬於臨時用工。
管理措施
①確立共管模式。壺瓶山自然保護區屬集體林區,山林所有權與保護區管理權相互分離。多年來,保護區與當地社區在資源管理方面形成了共管模式,即在權屬不變的前提下,森林資源由保護區統一管理。
②爭取地方支持。建區以來,常德市、石門縣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加強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尤其是石門縣人民政府於1983年發布了《關於加強壺瓶山自然保護區管理的布告》,於2001年發布了《關於加強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源保護管理的通告》,為保護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據。
③健全規章制度。2002年以來,保護區相繼制定了保護區內部管理制度、巡護員管制度、巡護員考核辦法等相關制度和規定,為實現規範化管理打下了一定基礎。
④嚴格林火管理。保護區建立了防火制度,每年與各村、核心區哨所簽訂了防火責任狀,並在各村均組建了50~70人的森林防火應急分隊。確保林火不對森林資源造成大的破壞。
⑤加強周邊聯防。與周邊地區建立了聯防組織,簽訂了聯防協定,形成了較穩固的聯防關係。
⑥壯大社區經濟。重點是指導社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茶葉、乾果林等產業促進社區經濟發展,減輕社區居民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同時積極爭取生態富民項目,通過項目提高社區居民收入,提高社區參與自然保護的積極性。
⑦強化巡護執法。保護區採取定期定線路和不定期不定線路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野外巡護。核心區巡護由科教科負責,有管理人員2人,巡護員18人;村級巡護點的巡護工作由保護科負責,有管理人員5人,巡護員71人。
⑧規範旅遊活動。保護區編制完成了生態旅遊規劃並通過了專家評審。由於旅遊業起步晚,因此配套產業發展很不平衡。保護區正按照生態旅遊規劃對保護區的旅遊項目和旅遊活動進行規範。
科研與監測
保護區科研機構是科教科,現有工作人員9人。因受經費等條件的多重限制,科研設施和設備嚴重短缺,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科研基礎工作。機構的不完善與設備的缺乏嚴重製約著保護區科研工作的發展。
管理計畫
在GEF項目的資助下,壺瓶山自然保護區於2004年8月編制完成了《湖南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計畫》。本管理計畫的實施期限為5年(2004~2008年),總投資概算為2449.53萬元,其中GEF項目贈款資金782.56萬元,配套資金156.26萬元,保護區基本建設項目資金664.74萬元,生態公益林項目資金276.2萬元,林業事業費181萬元,待籌資金388.77萬元。
望月湖度假村望月湖度假村
在編制過程中,項目辦工作人員多次組織相關利益者參加管理計畫編制的研討會,共同探討保護區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威脅因素和限制因素。管理計畫確定了生態系統與資源保護、人類活動的持續管理、公眾宣傳與保護意識教育、機構能力建設、科研與監測、區域性協調發展等6個方面的項目內容和45個項目活動,以完善管理機構,提高管理能力,提升野外保護水平,促進社區經濟與自然保護協調發展,實現保護珍稀瀕危動物、珙桐等一系列珍稀動植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生態系統,維護其完整性和穩定性的目標。

地位價值

壺瓶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地處雲貴高原向東部低山丘陵的過渡地帶,區內保存有大量的古老珍稀瀕危物種,被國外專家學者譽為“華中地區彌足珍貴的物種基因庫”、“歐亞大陸同緯度帶中物種譜系最完整的一塊寶地”,具有極的科學研究價值和全球性重要意義。
1992年原國家林業部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召開的“中國自然保護優先領域研討會”將壺瓶山定為中國40個具有國際意義(Ⅰ級)的自然保護區之一。《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將壺瓶山列為中國具有全球意義的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中國生物多樣性現狀及其保護對策》將包括壺瓶山在內的“湘鄂川黔邊界山地地區”列為“具有國際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4512項目華南虎現存野外種群的調查》證實,本區是“目前僅有的兩處具有合適面積的華南虎棲息地之一”。

旅遊服務

①票價:生態游:80元/人;生態漂:120元/人。
②1.3米以下兒童免票(不含漂流項目),1.3米(停含1.3米)以上兒童需購全票。
③景區提供有償講解服務,象鼻子溝50元/趟,石碾子溝80元/趟;兒童漂流項目,可請專職安全員120元/趟。
④考慮景區公路的現狀,旅遊公司根據接待情況,針對不能放行的車輛,其客人由公司安排專車接送。
⑤門票當日有效,一經售出概不退票。
⑥售票時間:8∶00-16∶3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