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秭歸花鼓,傳統民間舞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北秭歸花鼓
- 簡介:歷史源遠流長
- 基本舞蹈語彙:踏步轉身,側腰向前和折腰應兩袖
- 特色:男女成雙成對表演
湖北秭歸花鼓,傳統民間舞蹈。
湖北秭歸花鼓,傳統民間舞蹈。《秭歸花鼓舞》,歷史源遠流長,《楚辭》中所描述的“踏步轉身,側腰向前和折腰應兩袖”等,就是秭歸花鼓舞的基本舞蹈語彙。“男女成雙成對表演是秭歸花鼓舞的一大特色。”此舞通常由兩人或多對組合進行表演...
秭歸花鼓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被列入宜昌市“七鼓一曲”,1981年載入《中國戲曲、曲藝辭典》,1998年由湖北省舞蹈家協會編入《湖北省民間舞蹈集成卷》。新的《秭歸花鼓舞》是由傳統的花鼓子發展而來,主要以建東花鼓、三閭花鼓子、跳花鼓等為核心,以花鼓的“大鑼腔”長唱腔為基調,以小鑼腔、端陽腔、信陽腔等...
花鼓是我國各民族共有的一種傳統樂器,利用它來作為舞蹈的道具是許多民族人民的習俗。由花鼓為主角形成的花鼓舞也在許多地方盛行。舞蹈簡介 花鼓舞是一種中國民間歌舞。又稱地花鼓、花鼓小鑼等,主要流行於、湖南、湖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南宋吳自牧著《夢梁錄》中有臨安節日中百戲藝人表演花鼓的記載。明代傳奇《...
興山地花鼓是流傳在湖北宜昌市域秭歸、興山、宜昌等縣古老的傳統民間舞蹈之一,是一種載歌載舞的演唱形式。據老藝人祖輩相傳推斷,至少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從“一周二歲打花鼓,打到九州十三府”的台詞唱腔來看也說明了它源遠流長。基本簡介 文化遺產名稱:興山地花鼓 所屬地區: 湖北 · 宜昌 · 興山縣 遺產編號...
秭歸花鼓舞參加宜昌旅遊節開幕式表演(2002年9月攝)楊林堂鼓(2003年攝)喬家壩文物發掘(1998年6月攝)國家一級文物越王州勾劍(出土於香溪鎮)國家一級文物戰國虎形銅帶鉤 1999年1月在東門頭遺址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太陽人石刻 國家二級文物戰國銅敦(出土於沙鎮溪鎮樹坪村)李正倫奇石——峽江三人:美人王昭君(...
2008年,編導的《秭歸花鼓舞》代表湖北參加北京奧運會。2010年“九藝節”上,執導的大型舞劇《王昭君》榮獲“文華獎特別大獎”。簡介 梅昌勝,教授,湖北省舞蹈家協會主席、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民間舞的編創與教學工作,大型民族舞劇《荷花賦》獲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創作舞蹈《碟子的心聲》、《快板勁舞...
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秭歸縣文化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9年6月4日晚,“屈原傳說故事會暨非遺文藝匯演”在橘頌社區文化廣場舉行。共有5個屈原傳說傳承人講述屈原故事,穿插表演了《秭歸花鼓舞》《薅草鑼鼓》《楊林高腔》等6個非遺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