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縣誌(1979-2005)

秭歸縣誌(1979-2005)

《秭歸縣誌(1979-2005)》是湖北省秭歸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秭歸縣誌(1979-2005)
  • 作者:湖北省秭歸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10月
  • ISBN:978-7-80238-878-9/K·517
  • 編纂人員:王進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運用現代科學理念和方法,全面真實地記述秭歸縣1979-2005年自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力求思想性、科學性和資料性相統一。二、本志上限為1979年,下限為2005年,是對第一部《秭歸縣誌》(1901-1985)的續修。為完整反映秭歸縣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本志上限較上部志書下限上溯7年。

作品目錄

  • 封面
  • 秭歸縣誌
  • 秭歸縣第二輪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秭歸縣誌》(1979—2005)編纂人員
  • 圖片
  • 秭歸縣行政區劃圖
  • 秭歸縣坪鎮新縣城街道圖
  • 三峽工程大壩庫首第一城——秭歸新縣城
  • 199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國家主席江澤民(左一)視察秭歸,在移民家訪談
  • 原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右三)曾五次視察秭歸。圖為2003年10月2日第五次視察秭歸,察看新縣城歸州街
  • 1989年4月21日,全國政協主席李先念(左一)視察秭歸
  • 1993年10月13日,原國家主席楊尚昆(左三)視察秭歸
  •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右三)先後兩次視察秭歸。圖為2000年9月14日第二次視察秭歸
  • 1996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右二)視察秭歸
  • 1998年12月30日,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右二)視察秭歸
  • 2003年10月2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二排右二)視察秭歸縣,在森達三峽鞋業公司車間與工人交談
  • 1997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胡錦濤(右三)視察秭歸縣彭家坡村臍橙基地
  • 1998年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左一)視察秭歸,在移民新村銀杏沱與移民交談
  • 新縣城茅坪全景(2003年8月攝)
  • 新縣城茅坪夜景(2004年元宵節攝)
  • 20世紀70年代老縣城歸州(1974年3月攝)
  • 老縣城歸州解放街(1997年攝)
  • 老縣城歸州迎和門(1998年攝)
  • 新縣城茅坪原貌——茅坪鎮剪刀峪(1992年3月攝)
  • 剪刀峪因此石得名(1993年4月攝)
  • 1998年9月28日縣城東遷茅坪舉行慶典
  • 新縣城茅坪屈原路(左)與平湖大道(右)(2004年8月攝)
  • 新縣城茅坪橘苑廣場夜景(2004年5月攝)
  • 新縣城茅坪平湖大道(2004年8月攝)
  • 新縣城茅坪歸州一街(2004年11月攝)
  • 新縣城茅坪夔龍山公園大門(2005年6月攝)
  • 新縣城茅坪歸州二街(2005年8月攝)
  • 新縣城茅坪橘苑小區(2004年7月攝)
  • 位於新縣城茅坪長寧大道的廣電大樓(2004年10月攝)
  • 位於新縣城茅坪平湖大道的建行大樓(2004年8月攝)
  • 位於新縣城茅坪丹陽路的第一中學校園(2005年8月攝)
  • 位於新縣城茅坪的二水廠(2005年5月攝)
  • 位於新縣城茅坪陳家沖的污水處理廠(2003年6月攝)
  • 位於歸州鎮陶家坡的歸州新集鎮(1992年3月攝)
  • 位於沙鎮溪鎮大嶺村三星店的沙鎮溪新集鎮(2003年4月攝)
  • 移民新村——茅坪銀杏沱村(2002年攝)
  • 秭歸縣通鄉油路通車儀式(2004年10月攝)
  • 昔日盤山路(1995年3月攝)
  • 兩河口鎮對馬場村修路背石頭(2001年5月攝)
  • 建設中的風茅路隧道(1998年8月攝)
  • 風(吹埡)茅(坪)公路九畹溪大橋(2004年9月攝)
  • 卜(莊河)文(化)公路龍潭河大橋(2005年10月攝)
  • 宜(昌)巴(東)公路青乾河大橋(2005年6月攝)
  • 位於歸州鎮火爐子溝20世紀60年代建造的石拱橋(下)、80年代建大橋(中)、90年代因三峽工程重建的橋(上)(2000年1月攝)
  • 歸州鎮吒溪河懸索橋(2004年3月攝)
  • 秭歸港夜景(2004年9月攝)
  • 茅坪港翻壩轉運一角(2003年2月攝)
  • 秭歸縣三峽庫區首批外遷移民歡送大會(1995年5月攝)
  • 秭歸移民外遷車隊(1998年9月攝)
  • 新灘古民居拆遷現場(1999年4月攝)
  • 2002年3月24日老縣城歸州拆遷爆破現場
  • 故土難離的外遷移民(1996年5月攝)
  • 記者在秭歸縣茅坪鎮採訪百萬移民第一戶譚德訓(1997年4月攝)
  • 移民搬遷臍橙樹(1997年7月攝)
  • 移民外遷帶走一壇土(1996年6月攝)
  • 縣城大搬遷車隊(1998年9月攝)
  • 庫區清漂(2005年8月攝)
  • 位於新縣城茅坪的“秭歸·中國臍橙之鄉”宣傳牌(2005年2月攝)
  • 縣委書記羅平(火良)(左二)2005年在水田壩鄉檢查柑橘品改
  • 2005年5月國際柑橘學會理事長阿爾布里哥(左三)等中外專家在縣長劉曉華(左二)陪同下考察秭歸柑橘生產
  • 縣委副書記羅聯峰(左三)在水田壩鄉主持臍橙開園儀式
  • 歸州鎮彭家坡臍橙基地(2005年攝)
  • 茅坪鎮曲溪茶葉基地(2005年4月攝)
  • 兩河口鎮烤菸基地(2001年8月攝)
  • 茅坪鎮九里大棚蔬菜(1999年3月攝)
  • 梅家河鄉大石包板栗基地(2002年攝)
  • 臍橙豐收橘農忙(2004年12月攝)
  • 豐收的旋律(2001年8月攝於周坪鄉)
  • 縣辦省級標準化生豬規模養殖小區(2005年攝)
  • 人工養殖野豬(2003年攝)
  • 庫區網箱養魚(2005年5月攝)
  • 1998年楊林橋鎮王二荒村林業整地
  • 茅坪鎮杉木溪封山育林(2003年8月攝)
  • 沙鎮溪鎮千將坪滑坡全景(2003年7月攝)
  • 周坪鄉界埡水土保持工程(2005年8月攝)
  • 茅坪鎮長嶺村水廠(2005年12月攝)
  • 沙鎮溪鎮馬家山人飲灌溉工程(2005年攝)
  • 沙鎮溪鎮干將坪農田整治後一角(2005年攝)
  • 江蘇森達三峽鞋業公司(2004年攝)
  • 江蘇AB三峽針織公司(2002年攝)
  • 建設中的茅坪九里開發區(1995年5月攝)
  • 匡通電子公司車間(2005年5月攝)
  • 寧波洛茲三峽服飾公司(2005年5月攝)
  • 江蘇維維豆奶車間(2005年4月攝)
  • 湖北華揚太陽能有限公司(2005年2月攝)
  • 帝元食品罐頭車間(2005年攝)
  • 花蕾魔芋公司(2005年攝)
  • 澤豐紙業公司車間(2005年攝)
  • 茅坪九里變電站(2004年攝)
  • 升坪電站大壩(2005年8月攝)
  • 復建於新縣城鳳凰山的屈原故里牌坊(2005年攝)
  • 西陵峽(2004年6月攝)
  • 西陵峽之牛肝馬肺峽(2003年9月攝)
  • 鳳凰山上觀大壩(2004年9月攝)
  • 位於老縣城歸州的九龍奔江(三峽大壩蓄水後淹沒)(1997年7月攝)
  • 泗溪竹海浴場(2002年6月攝)
  • 泗溪三疊水(2005年8月攝)
  • 九畹溪風景區入口(2003年3月攝)
  • 九畹溪“浪遏飛舟”(2003年8月攝)
  • 鏈子崖風景區入口(2003年7月攝)
  • 鏈子崖(2003年10月攝)
  • 2004年7月1日中國詩歌萬里行啟動儀式在秭歸新縣城歸州街舉行
  • 始建於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的屈原祠,位於歸州城東屈原沱,1976年因葛洲壩工程興建搬遷到向家坪(1974年6月攝)
  • 1976年遷建於歸州向家坪的屈原祠(1993年6月攝)
  • 樂平里牌坊(2001年11月攝)
  • 在老縣城屈原祠舉行的端午詩會(1994年5月攝)
  • 在新縣城鳳凰山古民居內舉行的端午詩會(2005年6月攝)
  • 龍舟賽前祭龍(1994年5月攝)
  • 屈鄉包粽子(2003年5月攝)
  • 端午節龍舟競渡(2005年5月攝)
  • 2004年9月,由峽江號子王胡振浩(前排左一)創作並主演的《峽江船工號子》獲全國群星獎(2004年5月攝)
  • 秭歸花鼓舞參加宜昌旅遊節開幕式表演(2002年9月攝)
  • 楊林堂鼓(2003年攝)
  • 喬家壩文物發掘(1998年6月攝)
  • 國家一級文物越王州勾劍(出土於香溪鎮)
  • 國家一級文物戰國虎形銅帶鉤
  • 1999年1月在東門頭遺址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太陽人石刻
  • 國家二級文物戰國銅敦(出土於沙鎮溪鎮樹坪村)
  • 李正倫奇石——峽江三人:美人王昭君(左)、詩人屈原(中)、神農架野人(右)
  • 李正倫奇石——昭君懷鄉
  • 李正倫奇石——中華五千年
  • 李彰慶根雕——屈原
  • 鄧中貴奇石——屈子問天
  • 王建群根雕——永恆
  • 殷正華繪畫——峽江秋色
  • 鄭乃千繪畫——松
  • 周志春書法(一)
  • 周志春書法(二)
  • 向永龍書法
  • 周志春篆刻
  • 向永龍篆刻
  • 《秭歸縣誌》(1979—2005)編纂人員培訓班合影
  • 《秭歸縣誌》(1979—2005)編纂人員暨初審人員合影
  • 《秭歸縣誌》(1979—2005)二審合影
  • 《秭歸縣誌》(1979—2005)終審合影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 凡例
  • 目錄
  • 大事記
  • 概述
  • 第一篇 建置·區劃
  • 第一章 建置·境域
  • 第一節 建置
  • 第二節 境域
  • 第二章 行政區劃
  • 第一節 縣城駐地
  • 第二節 鄉鎮
  • 第三節 村(居)委會
  • 第二篇 自然環境
  • 第一章 自然資源
  • 第一節 土地資源
  • 第二節 礦藏資源
  • 第三節 水資源
  • 第四節 生物資源
  • 第二章 氣候·物候
  • 第一節 氣候
  • 第二節 物候
  • 第三章 自然災害
  • 第一節 水旱災害
  • 第二節 風雹災害
  • 第三節 地質災害
  • 第四節 病蟲鼠害
  •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狀況
  • 第一節 人口數量
  • 第二節 人口分布
  • 第三節 人口變動
  • 第二章 人口構成
  • 第一節 性別構成
  • 第二節 年齡構成
  • 第三節 行業與職業構成
  • 第四節 民族構戍
  • 第五節 姓氏構戍
  • 第六節 素質構戍
  • 第三章 人口控制
  • 第一節 宣傳教育
  • 第二節 計畫生育管理
  • 第三節 技術服務
  • 第四篇 城建·環保
  • 第一章 城鎮規劃
  • 第一節 縣城規劃
  • 第二節 鄉村規劃
  • 第三節 規劃管理
  • 第二章 縣城建設
  • 第一節 老縣城建設
  • 第二節 新縣城建設
  • 第三章 鄉村建設
  • 第一節 集鎮
  • 第二節 場鎮村莊
  • 第四章 城鎮綠化
  • 第一節 縣城綠化
  • 第二節 集鎮綠化
  • 第五章 城市管理
  • 第一節 市容管理
  • 第二節 城市環衛
  • 第三節 綠化管理
  • 第六章 建築業
  • 第一節 建築設計
  • 第二節 施工管理
  • 第三節 質量管理
  • 第四節 建築隊伍
  • 第五節 特色建築選介
  • 第七章 房地產業
  • 第一節 住房制度改革
  • 第二節 房產蓐理
  • 第三節 房產交易
  • 第四節 房地產開發
  • 第八章 環境保護
  • 第一節 環境狀況
  • 第二節 環境監測
  • 第三節 污染治理
  • 第五篇 交通·郵電
  • 第一章 交通線路
  • 第一節 陸路
  • 第二節 水路
  • 第二章 交通基礎設建設
  • 第一節 路橋建設
  • 第二節 港航建設
  • 第三節 站點建設
  • 第三章 客貨運輸
  • 第一節 陸運
  • 第二節 水運
  • 第三節 翻壩轉運
  • 第四節 渡口運輸
  • 第四章 交通管理
  • 第一節 公路管理
  • 第二節 港航監管
  • 第五章 郵政
  • 第一節 郵路
  • 第二節 郵政業務
  • 第六章 電信
  • 第一節 固定電話
  • 第二節 電報
  • 第三節 數據通信·網際網路
  • 第七章 移動通信
  • 第一節 網路建設
  • 第二節 業務經營
  • 第六篇 農業
  • 第一章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 第一節 土地經營制度改革
  • 第二節 農村稅費改革
  • 第二章 種植業
  • 第一節 耕作制度
  • 第二節 土壤與肥料
  • 第三節 種子
  • 第四節 糧食作物
  • 第五節 經濟作物
  • 第六節 植物保護
  • 第七節 農業技術
  • 第三章 柑橘
  • 第一節 品種
  • 第二節 產業化建設
  • 第三節 技術服務
  • 第四章 林業
  • 第一節 植樹造林
  • 第二節 林業工程
  • 第三節 主更林特產品
  • 第四節 森林保護
  • 第五章 畜牧業
  • 第一節 畜禽養殖
  • 第二節 飼草飼料
  • 第三節 疫病防控
  • 第六章 漁業
  • 第一節 魚類資源
  • 第二節 水產養殖
  • 第三節 捕撈
  • 第四節 漁政管理
  • 第七章 水利
  • 第一節 農田水利
  • 第二節 水土保持
  • 第三節 水務管理
  • 第八章 農業機誡
  • 第一節 農機經營
  • 第二節 農機管理
  • 第九章 農村經濟管理
  • 第一節 經營管理
  • 第二節 農民負擔
  • 第十章 鄉鎮企業
  • 第一節 企業結構
  • 第二節 企業管理
  • 第三節 管理機構
  • 第七篇 工業
  • 第一章 工業經濟體制改革
  • 第一節 經營體制改革
  • 第二節 產權制度改革
  • 第二章 輕工
  • 第一節 製造·加工
  • 第二節 製鞋·針紡·服裝
  • 第三節 釀酒·飲料
  • 第四節 食品·加工
  • 第三章 建材
  • 第一節 水泥及製品
  • 第二節 磚瓦
  • 第三節 沙石料·石灰
  • 第四節 石材及其他
  • 第四章 機械·電子
  • 第一節 船舶修造
  • 第二節 農機具
  • 第三節 電子
  • 第五章 電力
  • 第一節 電源建設
  • 第二節 輸電網路
  • 第三節 電力經營
  • 第六章 採掘·冶煉
  • 第一節 採掘
  • 第二節 冶煉
  • 第七章 化工
  • 第一節 鈣磷化工
  • 第二節 醫藥原料
  • 第八章 工業園區(開發區)
  • 第一節 規劃
  • 第二節 設施建設
  • 第三節 開發實施
  • 第八篇 貿易
  • 第一章 貿易體制改革
  • 第一節 經營體制改革
  • 第二節 勞動用工制度改革
  • 第二章 商業
  • 第一節 國有商業
  • 第二節 供銷合作商業
  • 第三節 個體及私營商業
  • 第三章 物資流通
  • 第一節 物資購銷
  • 第二節 民爆物品管理
  • 第四章 糧油貿易
  • 第一節 糧油購銷
  • 第二節 調運倉儲
  • 第三節 經營管理
  • 第五章 特種商品購銷
  • 第一節 菸草專賣
  • 第二節 食鹽專營
  • 第三節 石油經營
  • 第四節 藥品專營
  • 第六章 對外貿易
  • 第一節 進出口貿易
  • 第二節 引進外資
  • 第三節 經營管理
  • 第七章 服務業
  • 第一節 餐飲·住宿
  • 第二節 修理
  • 第三節 其他服務業
  • 第九篇 旅遊
  • 第一章 旅遊資源
  • 第一節 自然資源
  • 第二節 人文資源
  • 第二章 旅遊開發
  • 第一節 旅遊規劃
  • 第二節 景區·景點
  • 第三節 旅遊行銷
  • 第三章 服務與管理
  • 第一節 服務企業
  • 第二節 服務設施
  • 第三節 旅遊管理
  • 第十篇 三峽工程移民
  • 第一章 實物調查
  • 第一節 三峽壩區
  • 第二節 三峽庫區
  • 第二章 移民搬遷
  • 第一節 壩區征地移民
  • 第二節 庫區農村移民
  • 第三節 城鎮搬遷
  • 第三章 移民管理
  • 第一節 移民政策
  • 第二節 搬遷管理
  • 第三節 移民資金
  • 第四章 接受對口支援
  • 第一節 援助資僉
  • 第二節 援助物資
  • 第三節 援建項目
  • 第十一篇 財稅·金融
  • 第一章 財稅制度改革
  • 第一節 財政體制改革
  • 第二節 稅收制度改革
  • 第二章 財政
  • 第一節 財政收入
  • 第二節 財政支出
  • 第三節 國債
  • 第四節 財政監管
  • 第三章 稅務
  • 第一節 國家稅務
  • 第二節 地方稅務
  • 第四章 銀行
  • 第一節 機構
  • 第二節 存款
  • 第三節 貸款
  • 第四節 業務管理
  • 第五章 保險
  • 第一節 機構
  • 第二節 人壽保險業務
  • 第三節 財產保險業務
  • 第十二篇 經濟綜合管理
  • 第一章 經濟綜述
  • 第一節 經濟結構
  • 第二節 經濟成長速度
  • 第三節 固定資產投資
  • 第二章 計畫管理
  • 第一節 計畫體制改革
  • 第二節 計畫編制
  • 第三節 計畫執行
  • 第四節 物資及項目管理
  • 第三章 統計
  • 第一節 統計制度改革
  • 第二節 統計調查
  • 第三節 統計管理
  • 第四章 物價
  • 第一節 價格體制改革
  • 第二節 物價水平
  • 第三節 價格管理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節 工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 第二節 登記管理
  • 第三節 個體及私營企業管理
  • 第四節 經濟契約管理
  • 第五節 商標及廣告管理
  • 第六節 市場監管
  • 第七節 經濟檢查
  • 第八節 規費徵收
  • 第九節 消費者權益保護
  • 第六章 質量技術監督
  • 第一節 產品質量監督檢驗
  • 第二節 計量及標準化管理
  • 第三節 執法監督
  • 第七章 審計
  • 第一節 財政金融審計
  • 第二節 基本建設審計
  • 第三節 工商企業審計
  • 第四節 行政事業單位審計
  • 第五節 專項資金審計
  • 第六節 經濟責任審計
  • 第八章 國土資源管理
  • 第一節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第二節 土地利用規劃
  • 第三節 土地資源管理
  • 第四節 土地監察
  • 第五節 礦產資源管理
  • 第六節 地質環境管理
  • 第九章 國有資產管理
  • 第一節 資產狀況
  • 第二節 資產管理
  • 第十三篇 政黨·社團
  • 第一章 中共秭歸縣地方組織
  • 第一節 代表大會
  • 第二節 組織機構
  • 第三節 重大決策
  • 第四節 組織建設
  • 第五節 宣傳教育
  • 第六節 統一戰線
  • 第七節 來信來訪
  • 第八節 老幹部管理
  • 第二章 紀檢監察
  • 第一節 機構
  • 第二節 案件查處
  • 第三節 執法監察
  • 第四節 黨風黨紀教育
  • 第五節 領導幹部廉潔自律
  • 第三章 社會團體
  • 第一節 總工會
  • 第二節 共產主義青年團
  • 第三節 婦女聯合會
  • 第四節 工商業聯合會
  • 第五節 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 第六節 科學技術協會
  • 第七節 殘疾人聯合會
  • 第十四篇 政權·政協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會
  • 第一節 組織機構
  • 第二節 人大代表
  • 第三節 人大會議
  • 第四節 人大工作
  • 第二章 人民政府
  • 第一節 政府機構
  • 第二節 重要會議
  • 第三節 施政紀略
  • 第三章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
  • 第一節 人民法院
  • 第二節 人民撿察院
  • 第四章 人民政協
  • 第一節 組織機構
  • 第二節 政協委員
  • 第三節 政協會議
  • 第四節 政協工作
  • 第十五篇 勞動·人事
  • 第一章 勞動與社會保障
  • 第一節 勞動管理與就業
  • 第二節 勞動執法與仲裁
  • 第三節 安全生產監督
  • 第四節 企業工資管理
  • 第五節 社會保險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節 編制管理
  • 第二節 人事管理
  • 第三節 人才管理
  • 第四節 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
  • 第十六篇 政法·軍事
  • 第一章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 第一節 目標管理
  • 第二節 平安刨建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節 刑事偵查
  • 第二節 治安管理
  • 第三節 交通管理
  • 第四節 消防
  • 第五節 監所管理
  • 第三章 審判
  • 第一節 刑事審判
  • 第二節 民商事及行政審判
  • 第三節 審判監腎
  • 第四節 案件執行
  • 第四章 檢察
  • 第一節 刑事檢察
  • 第二節 反貪污賄賂
  • 第三節 反瀆職侵權
  • 第四節 監所檢察
  • 第五節 民事行政撿察
  • 第六節 控告申訴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節 宣傳教育
  • 第二節 法律服務
  • 第三節 民事調解
  • 第六章 軍事
  • 第一節 機構
  • 第二節 兵事
  • 第三節 兵役
  • 第四節 民兵
  • 第十七篇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教育體制改革
  • 第一節 辦學體制改革
  • 第二節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 第三節 考試制度改革
  • 第二章 普通教育
  • 第一節 幼兒教育
  • 第二節 國小教育
  • 第三節 國中教育
  • 第四節 高中教育
  • 第五節 特殊教育
  • 第三章 成人與職業教育
  • 第一節 成人教育
  • 第二節 職業教育
  • 第四章 教育管理
  • 第一節 教師隊伍
  • 第二節 教育經費
  • 第三節 校園建設
  • 第四節 教學研究
  • 第五節 縣屬學校簡介
  • 第五章 科學技術
  • 第一節 科技機構
  • 第二節 科技項目
  • 第三節 科技成果
  • 第四節 科技普及
  • 第五節 科技服務
  • 第十八篇 衛生·體育
  • 第一章 衛生體制改革
  • 第一節 管理體制改革
  • 第二節 醫療制度改革
  • 第二章 衛生機構概貌
  • 第一節 縣級衛生機構
  • 第二節 基層衛生單位
  • 第三章 醫療護理
  • 第一節 中醫
  • 第二節 西醫
  • 第三節 中西醫結合
  • 第四節 護理
  • 第四章 公共衛生
  • 第一節 衛生監督
  • 第二節 愛國衛生運動
  • 第三節 疾病防控
  • 第五章 婦幼保健
  • 第一節 婦女保健
  • 第二節 兒童保健
  • 第六章 醫政·藥政
  • 第一節 醫政
  • 第二節 藥政
  • 第七章 體育
  • 第一節 民眾體育
  • 第二節 競技體育
  • 第三節 體育設施
  • 第十九篇 文化·廣播電視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節 文學藝術
  • 第二節 民眾文化
  • 第三節 圖書
  • 第四節 電影
  • 第五節 屈原文化研究
  • 第六節 文物
  • 第七節 文化市場
  • 第二章 廣播電視
  • 第一節 廣播
  • 第二節 電視
  • 第三節 多媒體網路
  • 第四節 廣告
  • 第二十篇 史志·檔案
  • 第一章 中共黨史
  • 第一節 資料徵集
  • 第二節 編纂出版
  • 第二章 地方志
  • 第一節 縣誌編纂
  • 第二節 專業志編纂
  • 第三章 文史資料
  • 第一節 資料徵集
  • 第二節 文史編輯
  • 第四章 檔案
  • 第一節 館室建沒
  • 第二節 業務管理
  • 第三節 編研利用
  • 第二十一篇 民政·扶貧
  • 第一章 基層政權建設
  • 第一節 換屆選舉
  • 第二節 村民自治
  • 第二章 優撫安置
  • 第一節 優待撫恤
  • 第二節 退伍安置
  • 第三節 擁軍優屬·擁政愛民
  • 第三章 救災救濟
  • 第一節 抗災救災
  • 第二節 社會救濟
  • 第四章 社會福利
  • 第一節 福利院
  • 第二節 福利企業
  • 第三節 福利彩票
  • 第五章 社會事務
  • 第一節 婚姻登記
  • 第二節 收養登記
  • 第三節 社團登記
  • 第四節 殯葬管理
  • 第五節 地名勘界
  • 第六章 扶貧開發
  • 第一節 扶持政策
  • 第二節 開發實施
  • 第三節 社會扶貧
  • 第二十二篇 文明創建
  • 第一章 思想道德建設
  • 第一節 愛國主義教育
  • 第二節 學雷鋒活動
  • 第三節 “五講四美”活動
  • 第四節 典型教育
  • 第二章 文明風尚
  • 第一節 見義勇為
  • 第二節 尊老愛幼
  • 第三節 婚嫁喪葬新辦
  • 第三章 文明創建活動
  • 第一節 文明城鎮建沒
  • 第二節 單位明創建
  • 第三節 農村文明創建
  • 第二十三篇 社會生活
  • 第一章 居民生活
  • 第一節 收入
  • 第二節 消費
  • 第三節 住房
  • 第二章 婚姻家庭
  • 第一節 婚育意願
  • 第二節 家庭規模與結構
  • 第三章 民俗
  • 第一節 生產習俗
  • 第二節 生活習俗
  • 第三節 婚育習俗
  • 第四節 喪葬習俗
  • 第五節 節日習俗
  • 第四章 方言
  • 第一節 語音
  • 第二節 辭彙
  • 第三節 語法
  • 第四節 熟語
  • 第二十四篇 鄉鎮概況
  • 第一章 鎮
  • 第一節 茅坪鎮
  • 第二節 屈原鎮
  • 第三節 歸州鎮
  • 第四節 沙鎮溪鎮
  • 第五節 兩河口鎮
  • 第六節 郭家壩鎮
  • 第七節 楊林橋鎮
  • 第二章 鄉
  • 第一節 水田壩鄉
  • 第二節 泄灘鄉
  • 第三節 梅家河鄉
  • 第四節 磨坪鄉
  • 第五節 周坪鄉
  • 人物
  • 一、人物傳
  • 夏明翰
  • 汪書興
  • 王昌海
  • 王山祖
  • 王克記
  • 汪永海
  • 曹秋祿
  • 汪永俊
  • 汪永科
  • 王功奎
  • 汪永元
  • 吳述均
  • 吳益昌
  • 郝正興
  • 吳承忠
  • 余從殿
  • 陳永太
  • 郝發萬
  • 盧永植
  • 王惠禮
  • 董遠槐
  • 王克詩
  • 王昌揚
  • 李量相
  • 李文龍
  • 張曉光
  • 劉繼泰
  • 趙岩
  • 亓元禎
  • 鄭存梓
  • 李懷遠
  • 李青春
  • 譚光沛
  • 盧克田
  • 王永萱
  • 牛選興
  • 徐耀穗
  • 杜綽強
  • 譚本成
  • 陳天賜
  • 王蘭池
  • 羅世德
  • 二、人物錄
  • 段廣澤
  • 何懷富
  • 劉厚明
  • 汪元良
  • 余西龍
  • 鄭家寶
  • 田才柞
  • 周函授
  • 姜毓琪
  • 甘德華
  • 姜崇官
  • 牟來甸
  • 譚本益
  • 謝永生
  • 胡興燦
  • 姜寧
  • 胡才
  • 楊道年
  • 蔡大梅
  • 束興森
  • 杜國東
  • 王啟寶
  • 三 人物表
  • (一)省(部)級以上勞動模範
  • (二)獲省(部)級以上表彰或獲榮譽稱號者
  • (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 (四)已故離休幹部
  • 專記 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秭歸紀實
  • 附錄
  • 一 檔案輯存
  • 二 詩文選錄
  • 三 淹沒三峽庫底的摩崖石刻
  • 四 續修《秭歸縣誌》提供資料人員名錄
  • 五 《秭歸縣誌》(1979—2005)評審情況
  • 索引
  • 後記
  •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