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社會科院社會學所

湖北社科院社會學所是湖北社科院主管的機構,1984年成立,專門從事社會學研究

發展階段,學術成果,學術交流,

發展階段

1984-年1989年,正值改革開放之初,百廢俱興,經濟發展、現代化建設事業需要社會學運用專業知識對市場經濟初期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觀念衝突現象進行分析與研究;另一方面,剛剛得到恢復的社會學面臨理論教材、人才培養等一系列問題。在這種背景下,我所社會學研究以基礎理論研究為主,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人口社會學、社區問題與社會研究方法。
1990年-2003年,伴隨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各種社會矛盾與衝突日益顯現。社會學作為一門與社會現實緊密聯繫的學科,需要走入社會,運用社會調查研究的學科優勢,解決社會運行中的各類問題。為了適應這種新的社會發展形式需求,我所社會學研究由以基礎理論研究為主轉為套用社會學研究。
2004年,中共中央在《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中提出,要使哲學社會科學界成為黨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庫”和“智囊團”,同時也進一步明確了地方社科院的工作定位,即:“地方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應主要圍繞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開展套用對策研究,有條件的可開展有地方特色和區域優勢的基礎理論研究” 。因此,從2004年後,我所結合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將社會學研究方向進一步明確為以科研為導向、服務湖北發展需求的套用社會學研究,作好湖北省政府的“思想庫”和“智囊團”。

學術成果

1984年以來,我所社會學研究在社會理論與調研方法研究的基礎上,開展了大量與社會問題、社會發展有關的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國家級課題研究有中國人口遷移與城市化、中國老年人口遷移與城市化研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利益群體研究(國家“八五“課題)、中國農村種族群體的演化與發展(國家“八五“課題)、趨向小康生活的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研究(國家社科基金)、當代中國婦女地位、中國內陸開發區可持續發展研究等。在省部級課題方面有湖北民俗志、漢貨精品的市場發育和湖北的名牌戰略、丹江口庫區產業結構調整、湖北私營企業的結構現狀、我省經濟發展中技術工人需求狀況的調查與分析、湖北穩定人口低生育率、新時期城市居民思想政治工作需求心態的調查和研究(省社科基金項目)、湖北農民素質研究(省社科基金項目)等。
在此基礎上,先後出版了包括《中國城鎮人口遷移:湖北卷》、《人口老化與老年社會保障》、《中國社會利益群體分析》、《現代社會調查技術與方法》、《當代社會調查研究的方法與技術》、《社會調查研究知識手冊》、《中國職業分類大全》、《現代職業分類概況》、《中國名城漢俗大觀》、《丹江口庫區產業結構》、《內陸開發區可持續發展研究》等在內的著作40餘部,發表各類論文、調研報告500餘篇,總計1000萬字。其中,十餘篇(部)論著榮獲國家級、省級和院級獎項,不少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轉載,如“新時期城市居民思想政治工作需求心態的調查和研究” 。其中,馮桂林研究員的《試論現代家庭活動中的個人責任》一文獲上海社科院和美國九十學社聯合舉辦的“中國社會文化與倫理道德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提名獎,其著作《中國名城漢俗大觀》、《中國職業分類大全》被收錄美國紐約圖書館。

學術交流

為了促進社會學發展,在社會學學科建設中,與社會各界開展了廣泛的學術合作與交流。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第一,在高校合作方面,通過研究生答辯會、學術研討會、學術講座等交往形式與其保持信息溝通、學科交流。第二與大部分地、市、州建立良好合作關係。這不僅有助於社會學的普及與宣傳,而且更大範圍的擴大了社會學的社會影響力。第三,擴大在民間層面的交往。即與有社會學興趣的社會人員保持交流與互動,擴大社會學在普通民眾中的知曉度。
在學術交流方面,參與了一系列學術交流活動。如國際上的布達佩斯國際老年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農村勞動力流動國際學術研討會、亞洲部分國家經濟改革中婦女與土地住房研討會、北京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上海社會文化與倫理道德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華人社區社會調查與新發現國際學術研討會、36屆世界社會學大會等;國內的社會學年會、國家職業分類研討會、全國社會心理學年會等。其中,1993年和1995年,李明開研究員的論文《從家庭生活中幾種觀念看鄉村婦女地位》作為課題成果分別出席了“當代中國婦女地位國際學術研究會”和“中國農村傳統與變遷國際研討會”。1995年,李委莎副研究員作為湖北省社會學界的唯一代表參加了“95北京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的非政府論壇活動。2003年,於真研究員參加了36屆世界社會學大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