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當山金殿

湖北武當山金殿

武當山金殿在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建造於明代永樂十四年(1416),殿內供奉銅鑄鎏金真武大帝造像,是我國古代建築和鑄造工藝之中的稀世珍寶,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北武當山金殿
  • 位置:湖北省十堰市
  • 時間:明代永樂十四年(1416)
  • 類別:中國古建築
  • 供奉:真武大帝
地理位置,建造樣式,建築精華,金殿地位,

地理位置

武當山金殿在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武當山,又名太和山,景區總面積312平方公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武當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太極拳的發祥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十大避暑勝地,1994年武當山古建築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武當山62處古建築群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當武術武當宮觀道樂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武當山道教醫藥武當山廟會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武當山是武當道教和“武當拳”的發祥地,其道教建築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紀,宮闕廟宇鑲嵌在峰巒岩洞和奇峰幽谷之中,布局巧妙、規模宏偉、技藝精深,集中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宗教建築的建築藝術成就,代表了中國古建築的最高水平。武當山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譽為“一柱擎天”。天造玄武、天然“真武梳妝像”,以及“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等神秘玄妙的自然景觀,讓人們不得不驚嘆天工造物的神奇。俗稱“金頂”。
武當山主峰

建造樣式

金殿,建造於明代永樂十四年(1416),面闊進深各三間,高5.54米,寬4.4米,深3.15米,全系銅鑄鎏金仿木構建築,重檐迭脊,翼角飛舉,脊飾龍、鳳、魚、馬等珍禽異獸,古樸壯觀,下設圓柱十二根,作寶裝蓮花柱礎,斗拱檐椽,結構精巧,額坊及花板上,雕鑄流雲等裝飾圖案,線條柔和流暢,圖案清秀美麗。殿基以花崗石砌成,周繞石雕欄桿,莊嚴肅穆,美觀大方。殿內供奉銅鑄鎏金真武大帝造像,其像身著袍襯鎧,披髮跣足,丰姿魁偉,面容慈祥,金童玉女侍立左右,拘謹恭順,嫻雅俊逸;水火二將,擎旗捧劍,列立兩廂,勇猛威嚴;神案下置“龜蛇二將”,蛇繞龜腹,翹首相望,生動傳神,巧奪天工。殿內神案及案上供器,均為銅鑄鎏金之品,上懸清康熙皇帝御書“金光妙相”金盾,藻井之上懸掛一棵銅質鎏金寶珠,相傳此珠可鎮山風,使其不能進入殿內,確保殿中神燈長明不滅,故人稱“避風珠”。殿體為分件鑄造,結構嚴謹,連線精密,毫無鑄鑿之痕,雖經五百餘年風霜雨雪及雷電侵襲,物轉星移仍金碧輝煌,宏麗如初,是我國古代建築和鑄造工藝之中的稀世珍寶,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殿前兩樓,一曰“金鐘”,一曰“玉磬”,均是銅鑄建造,鑄於明代嘉靖四十二年(1563)。
武當山-天柱峰武當山-天柱峰

建築精華

殿下峰腰繞石城一周,名紫金城,長達1.5公里,系以巨形條石依山勢壘砌而成,蜿蜒起伏,雄偉壯觀,外臨懸崖,險峻超俗,東、西、北三面緊臨絕壁,唯南面開門可通下山之道,此城建於明代永樂二十一年(1433)。登臨金頂,舉目遠眺,四周群峰環峙,蒼翠如屏,武當秀麗風光盡收眼底。金殿武當山最著名的道教建築,今為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是武當山的象徵,也是武當道教在皇室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標誌。 在金殿前,極目四方,八百里武當秀麗風光盡收眼底,群峰起伏猶如大海的波濤奔涌在靜止的瞬間,眾峰拱擁,八方朝拜的景觀神奇地渲染著神權的威嚴和皇權的至高無上。 金殿是當時中國等級最高的建築規制,高5、45米,殿頂翼角飛舉,上飾龍鳳、海馬、仙人等吉祥之物,栩栩如生。金殿整體為銅鑄,外飾鎏金,結構殿身的立柱、梁枋以及瓦鱗、窗欞、門檻等諸形畢備。各鑄件之間嚴絲合縫,渾然天成。金殿歷經近600年的風雨雷電、嚴寒酷暑,仍然金光奪目、輝煌如初,是中國古代建築和鑄造工藝的燦爛明珠,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古代科技水平的歷史見證,堪稱國寶。 這裡,是智慧和創造力的集成,是美和藝術的展覽。金殿內壁上淺雕流雲紋飾,線條柔和而流暢;紫色地墁,洗磨光潔,色調和諧柔潤;金殿內供奉的真武大帝、金童玉女和水火二將等神像,均為銅鑄鎏金,刻畫細膩,性格鮮明,生動傳神。
武當山金殿武當山金殿
在金殿的前面還有金鐘、玉磬兩座保存完好的銅鑄亭子,兩側有朝山進香的信士抽籤、蓋神印的簽房和印房,後面是父母殿,供奉著真武大帝的父母。

金殿地位

金殿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銅鑄仿木結構宮殿式建築,位於天柱峰頂端的石築平台正中,面積約160 平方米,朝向為東偏南8°。殿面寬與進深均為三間,闊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柱上疊架、額、枋及重翹重昂與單翹重昂斗拱,分別承托上、下檐部,構成重檐底殿式屋頂。正脊兩端鑄龍對峙。四壁於立柱之間裝四抹頭格扇門。殿內頂部作平棋天花,鑄淺雕流雲紋樣,線條柔和流暢。地面以紫色石紋墁地,洗磨光潔。屋頂採用“推山”做法為特點。殿內於後壁屏風前設神壇,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冊,右侍玉女端寶,水火二將,執旗捧劍拱衛兩廂。壇下玄武一尊,為金婉合體。壇前設香案,置供器。神壇上方高懸餾金匠額,上鑄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手跡“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際,懸盤龍斗邊餾金牌額,上豎鑄“金殿”二字。殿體各部分件採用失蠟法鑄造,遍體餾金,無論瓦作、木作構件,結構嚴謹,合縫精密,雖經五百多年的嚴寒酷暑,仍輝煌如初,顯示我國鑄造工業發展的高度水平,堪稱現存古建築和鑄造工藝中的一顆燦爛明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