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主要景點,武當山銅殿,鳴鳳山銅殿,五台山銅殿,萬壽山銅殿,拓展閱讀,
主要景點
武當山銅殿
武當山銅殿也稱金殿(武當山金殿),俗名金頂,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武當山天柱峰頂端,建於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是四大銅殿中建置最早的一座。銅殿面闊進深各三間,高5.54米,寬4.4米,深3.15米,重約400噸。全為銅鑄鎏金,仿木構建築,重檐迭脊,冀角飛舉,脊飾仙人禽獸,形象生動逼真。殿內供有真武帝君像及几案、供器等物,亦均由銅鑄成。殿體為分體鑄造,結構嚴謹,連線精密,毫無鑄鑿之痕,雖經五百餘年風霜雨雪侵襲,至今仍金碧絢爛,宏麗如初,實為我國古代建築和鑄造工藝中的一顆燦爛明珠。
鳴鳳山銅殿
該銅殿亦名金殿,又稱銅瓦寺,即現在的太和宮金殿。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東北郊鳴鳳山。明代中期仿武當山銅殿而建,後於崇禎年間移往雲南賓川雞足山,現已不復存在。現銅殿系清朝初年仿鑄。殿呈方形,邊長6.2米,高6.7米,約重200噸。殿內神像、匾聯、樑柱、牆屏、裝飾等均用銅鑄。殿旁有小銅亭並豎七星旗一面。殿字宏麗,造型精緻。周圍台基用砂石鋪砌,四周護欄用大理石製成。殿後有一株明代栽植的山茶花,每年初春開放,花紅似火,格外艷麗。
五台山銅殿
位於山西省五台山大顯通寺內,亦稱“顯通銅殿”。銅殿於明代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建置,外觀兩層,實為單層,殿高8.3米,寬4.7米,入深4.5米,為重檐歇山頂式建築,重達50萬公斤(500噸),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座銅殿。銅殿上層四面設有六扇門,下層四面設有八扇門,門上鑄有精緻美觀的花卉人物,殿內中央供奉著高約1米的銅佛,周圍銅壁上鑄滿小佛像萬尊。整個殿裝飾富麗,雕鏤用功,造型精美,保存頗為完好,是我國罕見的銅製文物。殿南原有五座銅塔,現存其二,高8米,形制秀美。 在山西五台山顯通寺內。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銅殿雕花鏤空、飛翼翹角,光彩奪目。殿內四壁鑄有銅佛1萬尊,精美無比。殿內供奉銅鑄文殊坐獅像,鑄藝高超,表情逼真,是明代銅鑄佛像之珍品。
萬壽山銅殿
位於北京市頤和園萬壽山佛香閣西坡,名寶雲圖,亦稱銅亭(因其外觀如亭狀),建於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是用銅鑄造的佛殿,號稱“金殿”。殿高7.55米,重41.4萬斤(合207噸)。為歇山重檐,枋木結構,四面菱花槅扇,花紋採用傳統工藝拔蠟法製作,絢麗精美。通體呈蟹青色,坐落在漢白須彌座上。殿內佛像供器經帝國主義撿掠破壞已蕩然無存,門窗亦散失不全,使寶雲閣狀如亭子。
拓展閱讀
獲世界吉尼斯最高銅殿記錄——靈隱銅殿,2000年落成,坐落於杭州靈隱寺內,高達12.62米,正方四面雕有四大佛山的自然風貌。杭州市佛教協會委託朱炳仁先生主持設計製作,八易其稿,歷時400餘天,計萬餘工而製成。
“靈隱銅殿”除以高著稱外,其製作工藝之精湛也在歷代銅殿之上。歷史上的銅殿製作均採用單純澆鑄工藝,而靈隱銅殿是傳統工藝與21世紀新工藝的結晶,採用鑄、鍛、軋、刻、鑲、鏤、沖、鎏金、點藍、氧化、做舊、封閉12種工藝,開創了大型銅工程建築中多種工藝綜合運用的先河。“靈隱銅殿”為單層重檐歇山頂的傳統古建築結構,飛檐雕瓦,翼角飛舉,翼展達7.77米,底面5米見方。歇山頂上龍吻對峙,火球騰金,窗花、斗拱、雀替、龍柱、額、枋都精雕細刻,諸形工美,銅殿正方四面雕有四大佛山的自然風貌,或天蒼地茫,玉宇澄清;或古剎巍峨,大江環流,展示巧奪天工的鍛刻雕技藝。殿基有銅磚鋪地,須彌座鑄有佛山經典圖畫。銅殿運用現代表面處理技藝,金燦尊貴,光芒閃爍。“靈隱銅殿”作為傳世之作、佛國瑰寶,展示了佛教文化的最新發展藝術。同時該建築作為中國現代銅建築的開山之作而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