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醫藥大學

湖北中醫藥大學

湖北中醫藥大學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是中國較早開辦中醫本科教育和最早開辦中醫研究生教育的湖北省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學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合格評估優秀學校,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學校前身是成立於1954年的湖北省中醫進修學校。2003年,原湖北中醫學院與原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合併,成立新的湖北中醫學院,2010年3月更名為湖北中醫藥大學。

截至2018年6月,學校占地總面積1610畝,建築總面積51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約1.6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49.7萬冊、電子圖書134萬冊;開設17個院系,開辦31個本科專業;擁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共有教職工1159人,其中專任教師688人;全日制在校生1.7萬餘人,其中本科生16006人。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4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3個
  • 主管部門:湖北省
  • 學校官網http://www.hbtcm.edu.cn
  • 中文名:湖北中醫藥大學
  • 外文名: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簡稱:HBUCM
  • 創辦時間:1958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醫藥類
  • 屬性:湖北省人民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2018年)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8年)
  • 本科專業:31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
  • 院系設定:中醫臨床學院、第一臨床學院、針灸骨傷學院、藥學院、基礎醫學院、檢驗學院、護理學院、管理學院等17個院系
  • 校訓:勤奮求實、發掘創新
  • 校歌:《湖北中醫藥大學校歌》
  • 校慶日:每年11月8日
  •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黃家湖西路1號(黃家湖校區)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曇華林特1號(曇華林校區)
  • 院校代碼:10507
  • 主要獎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截至2018年6月)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前身溯源,合併更名,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附屬醫院,獲得榮譽,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就,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學校領導,

歷史沿革

前身溯源

  • 湖北中醫學院
1954年5月經湖北省文教委員會批准,成立了湖北中醫進修學校。
校園風光校園風光
1959年1月8日,在湖北進修學校及附屬門診的基礎上,成立湖北省中醫學院。
1964年4月13日,更名為湖北中醫學院。
1978年,學校開辦碩士研究生教育。
1993年,學校開辦博士研究生教育。
  • 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
1939年9月,成立省立護士學校。
1939年11月至1943年5月,更名為湖北省省立高級護士學校。
1943年5月至1944年10月,更名為省立醫學院附設高級護士學校。
1944年11月至1952年10月,更名為省立醫學院附設高級醫事職業學院。
1952年10月至1958年12月,更名為省武昌衛生學校。
1958年12月至1972年3月,更名為武昌藥檢專科學校。
1983年3月,更名為湖北省藥檢幹部進修學校。
1983年9月,更名為湖北省藥檢高等專科學校。

合併更名

2003年6月23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湖北中醫學院、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合併,成立了新的湖北中醫學院。
2007年,學校獲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10年3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同意湖北中醫學院更名為湖北中醫藥大學。
2018年1月,進入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中醫學入選“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6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簽署共建湖北中醫藥大學協定。
校園風光校園風光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6月,學校共有17個院系、31個本科專業,涵蓋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教育學、經濟學7個學科門類。
院系設定
中醫臨床學院
第一臨床學院
第二臨床學院
第三臨床學院
中西醫結合臨床學院
針灸骨傷學院
藥學院
基礎醫學院
檢驗學院
護理學院
管理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
人文學院
外國語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體育系
繼續教育學院
----
本科專業
學科門類專業代碼專業名稱學制授予學位辦時間








100501K
中醫學
7
醫學
2001
100501K
中醫學
5
醫學
1958
100502K
針灸推拿學
5
醫學
1983
100601K
中西醫臨床醫學
5
醫學
2004
101001
醫學檢驗技術
4
理學
2000
101007
衛生檢驗與檢疫
4
理學
2006
101101
護理學
4
理學
2000
100801
中藥學
4
理學
1971
100701
藥學
4
理學
2000
100702
藥物製劑
4
理學
2002
100802
中藥資源與開發
4
理學
2004
100805T
中藥製藥
4
理學
2015
101005
康復治療學
4
理學
2015
101002
醫學實驗技術
4
理學
2016
101102T
助產學
4
理學
2018
工學類
081302
製藥工程
4
工學
1997
080711T
醫學信息工程
4
工學
2005
082702
食品質量與安全
4
工學
2013
080905
物聯網工程
4
工學
2016
管理類
120202
市場行銷
4
管理學
2001
120102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4
管理學
2002
120401
公共事業管理
4
管理學
2003
120601
物流管理
4
管理學
2013
120205
國際商務
4
管理學
2018
120410T
健康服務與管理
4
管理學
2018
理學類
071002
生物技術
4
理學
2004
071102
套用心理學
4
理學
2006
文學類
050201
英語
4
文學
2005
050262
商務英語
4
文學
2016
050103
漢語國際教育
4
文學
2017
教育學類
040206T
運動康復
4
理學
2014
經濟學
020303
保險學
4
經濟學
2016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6月,學校擁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擁有1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優勢學科,1個省級重點特色學科,1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3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2個省級優勢學科群。
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中醫學、中藥學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中醫學、中藥學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臨床基礎、中醫醫史文獻、方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五官科學、針灸推拿學、民族醫學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護理學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臨床基礎、中醫醫史文獻、方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五官科學、針灸推拿學、民族醫學、中西醫結合基礎、中西醫結合臨床、藥物化學、藥劑學、生藥學、藥物分析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藥理學、臨床檢驗診斷學、護理學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翻譯
重點學科
學科類別學科名稱帶頭人備註
國家中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傷寒學
李家庚
“十一五”
中醫肝膽病學
盛國光
“十一五”
中醫腎病學
王小琴
“十一五”
中醫腦病學
丁硯兵
“十一五”
中醫傳染病學
陳盛鐸
“十二五”培育學科
中醫老年病學
甘愛萍
“十二五”
針灸學
王華
“十一五”
內經學
王平
“十一五”
中醫診斷學
鄒小娟
“十二五”
臨床中藥學
周禎祥
“十二五”
中藥炮製學
劉艷菊
“十二五”
藥用礦物學
黃必勝
“十二五”
中醫護理學
胡慧
“十二五”
中醫藥信息學
趙臻
“十一五”培育學科
中醫文化學
胡真
“十二五”培育學科
湖北省重點學科(群)
中醫學
王華
“十二五”優勢學科
中藥學
鄭國華
“十二五”特色學科
護理學
胡慧
“十二五”培育學科
中醫傳承與創新學科群
王華
“十三五”省級學科群
中藥發掘與產業發展學科群
鄭國華
“十三五”省級學科群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6月,學校共有教職工1159人,其中專任教師688人,具有高級職稱的427人;擁有中國國醫大師2人,中國全國名中醫1人,中國全國名老中醫專家學術繼承工作指導老師13人,中國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14個;湖北省“百人計畫”特聘專家3人;“楚天學者計畫”特聘教授4人、講座教授5人,“楚天學子”3人;“杏林英才專項計畫”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9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2人;中國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中國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湖北中醫大師8人,湖北中醫名師14人,湖北省中青年名醫6人;武漢中醫大師4人,武漢中醫名師4人,武漢中青年中醫名醫4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
西門西門
類別姓名
中國國醫大師
李今庸、梅國強
中國全國名中醫
陳如泉
湖北中醫大師
凃晉文、張六通、詹亞華、王伯祥、李同生、張曉星、王勝利
吳壽善、姜惠中、陳如泉、田玉美、孫國傑、梅國強
湖北中醫名師
熊昌源、王鵬、邱明義、沈忠源、張赤志、陳陶後、周安方
倪珠英、邵朝娣、李家康、王柏枝、甘愛萍、皮先明、邱幸凡、劉克忠
湖北省“百人計畫”特聘專家
張國軍、馬元春、余維川
湖北省教學團隊
傷寒論教學團隊
中醫基礎理論教學團隊
中藥資源與中藥鑑定教研團隊

教學建設

  • 重點專科
截至2018年6月,學校建有5個國家衛生計生委重點專科、9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12個省級重點專科。
國家衛生計生委重點專科:腎病科、腦病科(神經內科)、針灸科等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肝病科、腎病科、腦病科(神經內科)、針灸科、骨傷診療中心、婦產科、推拿康復科等
湖北省重點專科:骨傷診療中心、婦產科、推拿康復科、心血管病科、內分泌科、脾胃病科、腫瘤科、外三科、兒科、眼科、皮膚科、老年病科
  • 質量工程
截至2018年6月,學校擁有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1門省級精品課程、8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3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截至2015年10月,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湖北省品牌專業4個、湖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6個、湖北省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畫項目7個、湖北省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畫項目1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藥學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中醫學
湖北省品牌專業: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中藥學
湖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針灸推拿學、護理學、中藥學、藥學
北省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畫項目:中醫學
北省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畫:醫學檢驗技術、護理學、中藥學、藥學、藥物製劑、中藥資源與開發、市場行銷
精品課程
課程類別課程名稱
國家級精品課程
針灸學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針灸學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黃帝內經養生概論
省級精品課程
中藥鑑定學、中醫診斷學、經絡腧穴學、傷寒論、中醫基礎理論、
藥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護理學基礎、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分子診斷學等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內科學、分子診斷學、醫療市場行銷學、方劑學、中藥鑑定學等
  • 教學成果
學校部分教學成果獲獎情況
項目名稱獎項名稱獲獎年份
中藥性狀鑑別開放式教學模式研究
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1年
高等院校校園環境建設的幾點思考
湖北省第四屆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2004年
自主辦學 走特色發展的道路
湖北省第四屆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2004年
助教型多媒體課件套用於“中醫傷科學”教學的初步探索
湖北省第四屆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2004年
中藥鑑定學系列CAI教學課件的研製
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三等獎
2005年
中醫內科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研究
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三等獎
2005年
中藥真偽鑑別
湖北省高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課件二等獎
2005年
  • 教學、實習基地
截至2017年9月,學校擁有26所教學醫院、39所實習醫院、29個教學基地、40個合作實習點。教學基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各市、州、縣,涉及高等院校、醫療衛生單位、衛生主管部門、醫藥公司、科研院所、工廠企業等不同性質單位。
類型單位名單
教學醫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
武漢市漢陽醫院
東風總醫院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湖北省中山醫院)
丹江口市第一醫院
利川市民族中醫院
十堰市太和醫院
黃岡市中醫醫院
十堰市人民醫院
寧波市中醫院
隨州市中心醫院
武漢市黃陂區中醫醫院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醫院
鄂州市中心醫院
武漢市中心醫院
武漢市武昌醫院
武漢市第八醫院
漢川市人民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院
鹹寧市中醫醫院
武漢市普愛醫院
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
長江航運總醫院
漢川市中醫院
武漢市第三醫院
武漢六七二中西醫結合醫院
實習醫院
大冶市中醫醫院
通城縣中醫醫院
應城市中醫醫院
陽新縣中醫醫院
孝感市中醫醫院
東風汽車公司茅箭醫院
武漢市蔡甸區中醫醫院
老河口市中醫醫院
宜城市中醫醫院
台州骨傷醫院
天門市中醫醫院
武漢六七二中西醫結合醫院
公安縣中醫醫院
武漢市黃陂區人民醫院
黃梅縣中醫醫院
武漢市普仁醫院
武漢市第五醫院
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
漢川市中醫醫院
荊門市第二人民醫院
紅安縣中醫醫院
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
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院
潛江市中醫院
洪湖市中醫醫院
鹹寧市麻塘風濕病醫院
雲夢縣中醫醫院
鄖縣中醫醫院
隨州市中醫醫院
宜都市中醫醫院
浠水縣中醫醫院
赤壁市中醫醫院
武穴市中醫醫院
鐘祥市中醫院
松滋市中醫醫院
武漢紫荊醫院
遠安縣中醫醫院
舟山廣安骨傷醫院
羅田縣萬密齋醫院
南漳縣中醫醫院
教學基地
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檢驗研究院
湖北省精神衛生中心
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檢驗所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宜昌市食品藥品監督檢驗所
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
武漢聯合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湖北臨床檢驗中心
武漢中聯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先聲藥業
武漢健民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武漢傳承中醫藥研究院
湖北省醫藥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鄂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九州通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武漢迪安蘭青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
馬應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
廬山植物園
武漢市塞力斯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泰康人壽保險公司湖北分公司
武漢艾迪康醫學檢驗有限公司
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武漢市華大基因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公司武漢分公司
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武漢市武昌區法院
武漢市心和堂中醫門診部
武漢市洪山區法院
-----------
合作實習點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祈福醫院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廣東省郵電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武漢遠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宜昌人福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
江西匯仁集團
武漢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
李時珍製藥集團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職工總醫院
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
湖北省直屬機關醫院
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1中心醫院
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
武警湖北省總隊醫院
深圳恒生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梨園醫院
廣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醫院
廣東省中山市中醫院
湖北省腫瘤醫院
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
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武漢市第七醫院(亞心七醫院)
武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武漢市石化醫院
礄口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武漢市漢口醫院
江岸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
江漢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深圳東湖醫院
青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浙江省溫嶺市中醫院
-----------

附屬醫院

截至2017年9月,學校擁有1所直屬附屬醫院;1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
直屬類別醫院名稱
直屬附屬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湖北省中醫院)
非直屬附屬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國醫醫院(武漢市中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新華醫院(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北省職業病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襄陽中醫醫院(襄陽市中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宜昌中醫醫院(宜昌市中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荊州中醫醫院(荊州市中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黃石中醫醫院(黃石市中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十堰中醫醫院(十堰市中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仙桃中醫醫院(仙桃市中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荊門中醫醫院(荊門市中醫醫院)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鄂州中醫醫院(鄂州市中醫醫院)

獲得榮譽

截至2018年6月,學校連續兩屆榮膺中國全國文明單位,連續七屆獲得省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先後被授予“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高校”、“湖北省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綜合治理優勝單位”等榮譽稱號。
校園風光校園風光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6月,學校建有2個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Ⅲ級實驗室、5個湖北省和武漢市重點實驗室。學校是中國十大國家級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中醫藥防治肝病基地”、國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重點培育聯盟;是湖北省中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湖北省產業技術創新基地“道地藥材與創新中藥新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基地的依託建設單位”;是中國國家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培訓和研究中心、中國全國中醫醫院信息管理中心、湖北省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
平台類型平台名稱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藥複方與中藥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老年性痴呆(醒腦益智)重點研究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Ⅲ級實驗室
中藥化學科研三級實驗室
中藥藥理學科研三級實驗室
中醫藥實驗中心
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老年病中藥新產品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針灸治未病湖北協同創新中心
湖北省研究中心
湖北省非物質文化研究中心
湖北省中藥炮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北省中藥保健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北省藥用植物研發中心
湖北省中藥標準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北省研發推廣中心
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關鍵技術中藥工程研發推廣中心
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中藥資源與中藥化學重點實驗室
武漢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武漢市中藥創新與規範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武漢市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武漢市技術中試平台
武漢市中藥現代化共性關鍵技術中試平台
共建實驗室
湖北中醫藥大學與湖北福人藥業共建中藥研究實驗室

科研成就

據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公布的統計調查檔案顯示,2014-2017年,湖北中醫藥大學的科技經費共13828.3萬元,科技課題共1123項,發表的學術論文共3372篇,成果獲獎12項(其中國家級獎1項)。
學校2014-2017年科研經費與成果
年份科技經費
科技課題總數
學術論文
成果授獎
2014年
3678.3萬元
281項
1040篇
1項
2015年
3303.6萬元
280項
875篇
3項
2016年
3341.8萬元
251項
676篇
3項
2017年
3504.6萬元
311項
781篇
5項(其中國家級獎1項)
表中數據來源於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公布的統計調查檔案
部分重大科技成果獎
成果名稱成果主要完成單位所獲獎勵類別獎勵時間
“雙固一通”針灸法效應
機制及其臨床套用
湖北中醫藥大學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5年
2009年中醫基本現狀調查報告
湖北中醫藥大學
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
研究優秀成果獎
(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2015年
“補腎生髓成肝”治療肝臟病的基礎與臨床套用研究
湖北省中醫院、湖北中醫藥大學
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5年
中草藥DNA條形碼
物種鑑定體系
北京協和醫學院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湖北中醫藥大學
盛實百草藥業有限公司
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澳門大學
四川新荷花中藥飲片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科技
進步二等獎
2016年
保健酒現代製造
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勁牌有限公司
湖北工業大學
湖北中醫藥大學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
華南理工大學
煙臺良榮機械精業有限公司
湖北省科技
進步一等獎
2016年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6年9月,湖北中醫藥大學黃家湖圖書館共有紙質藏書149.7萬冊,古籍文獻1.8萬冊,紙質中外文期刊1千餘種,以醫藥衛生及相關的生物科學為重點,兼收其他各類資源;擁有有134萬冊電子圖書和38種電子資源。
  • 學術期刊
湖北中醫雜誌》系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國生物學文摘收錄期刊。
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旨在報導學校及各教學醫院的教學、臨床和科研的新成果,2008年6月被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校園風光校園風光

合作交流

學校是中國第一批有條件接受外國留學生的高校,享有對港、澳、台地區招收本科生、研究生資格,涵蓋了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等多個層次。
截至2018年6月,學校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7所大學、醫療機構和專業團體建立了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關係;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建有“一帶一路”國家級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中(中國)馬(馬來西亞)中醫藥中心”。
國際合作國際合作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1.圖案外形:整體為圓型圖案,分外圈和內圈。外圈部分為中英文校名,上為中文校名,下為英文校名;內圈部分為方型主體建築圖案。
2.圖案內容:外圈上部為中文校名,外圈下部為英文校名。內圈為校大門和圖書館正立面圖案,下有“1958”字樣,代表湖北中醫藥大學創建年份。
校徽文字校徽文字
  • 校旗
旗面為紅色,圖案由校徽和中、英文校名組成。旗面正中為湖北中醫藥大學中文及英文校名,左上角為校徽。

精神文化

校訓:勤奮求實、發掘創新
時珍精神:求真求實、精勤博極

學校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常委、黨委書記
黨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
李水清
黨委常委、副校長
王平、黃必勝、陳運中、劉松林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湖北省中醫院)院長、湖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
塗遠超
副校長
馬駿(女)
黨委常委
張子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