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念
學校突出以人為本,堅持“懿德至善、文技相融、能力為本、就業導向”的辦學方針和“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育理念,用一流的師資,一流的設備,一流的服務,培養一流的中、高級技能人才。
開設專業
30多年來,學校先後開設了機械製造工藝、文秘、
車工、鉗工、電工、礦山機械、紡織、石材加工、縫紉、水質分析、化工、保全、市場行銷、旅遊、商貿、家電維修、機電一體化、計算機套用、電工電子、電子裝配、機械加工、模具鉗工、數控加工等24個專業。
師資力量
有教職員工247人,其中,研究員(教授)、市管優秀專家1人,研究生學歷9人,高級講師52人,“雙師型”教師達教師總數的80%,具有高級職業資格證書者131人,具有技師職業資格證書的43人,省級金牌教師10人,市級金牌教師35人,主編、參編各類教材50多本,300多人次榮獲國家、省級教研成果獎。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在校生4751人,102個教學班,23個專業,其中省一級重點專業1個(全省10個省一級重點專業),省二級重點專業8個,形成了中技學歷班、高級技工班、技校大專套讀班,各類短期培訓等多層次辦學的模式。
學院榮譽
湖北三峽技師學院部分省(廳)級以上獲獎情況一覽
序號
| 獲獎時間
| 榮譽名稱
| 授獎單位
|
1
| 2006年
| 全國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先進單位
| 共青團中央、農業部、教育部等七部委
|
2
| 2006年
| 國家重點技工學校
| 勞動部
|
3
| 2006年
| 湖北省技工教育質量管理規範學校
| 湖北省勞動廳
|
4
| 2006年
| 全省職業教育課題研究成果團體獎
| 湖北省勞動廳
|
5
| 2006年
| 湖北省技工教育質量管理規範學校
| 湖北省勞動廳
|
6
| 2006年
| 全省職業培訓教學先進單位
| 湖北省勞動廳
|
7
| 2006年
| 第一批湖北省技能培訓定點機構
| 湖北省勞動廳
|
8
| 2006年
| 湖北省職業培訓教學先進單位
| 湖北省勞動廳
|
9
| 2006年
| 規範化教材使用單位
| 湖北省勞動廳
|
10
| 2007年
| 全省職業培訓學校第七屆“藍圖杯”《機械製圖》競賽團體優勝獎
| 湖北省勞動廳
|
11
| 2007年
| 第一批省一級重點專業(機電一體化)
| 湖北省勞動廳
|
12
| 2007年
| 第一批省技工學校二級重點專業
| 湖北省勞動廳
|
13
| 2007年
| 全省職業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 湖北省勞動廳
|
14
| 2008年
| 全國技工院校培訓援助行動 抗震救災突出貢獻學校
| 勞動部
|
15
| 2009年
| 2007-2008年度全市精神文明創建先進單位
| 宜昌市委市政府
|
16
| 2010年
| 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先進單位
| 教育部、人社部
|
17
| 2011年
| 全省招生先進單位
| 湖北省人社廳
|
18
| 2011年
| 校企合作先進單位(獎金10萬元)
| 江蘇吳江市政府
|
19
| 2011年
| 宜昌市數控車工技能競賽一等獎
| 宜昌市總工會、宜昌市人社局
|
20
| 2012年
| 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單位
| 國家人社部
|
21
| 2012年
| 省技工院校“四位一體”改革發展先進單位
| 省人社廳
|
22
| 2012年
| 職業教育培訓課題研究成果團體獎
| 省人社廳
|
23
| 2013年
| 德育教學大賽優秀組織獎單位
| 國家人社部
|
辦學特色
1、在辦學方向上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走規模擴張之路
學校抓住宜昌市水電、機械製造業基地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和國家大量需要技工人才等機遇,堅持“懿德至善、文技相融、能力為本、就業導向”的辦學方針,廣泛開展市場調查,瞄準市場設定專業,不斷擴大辦學規模,成功實現了“招生升溫、層級升格、培訓升值的“三個提升”。
2、在辦學目標上爭創一流,走構建和諧校園之路
學校始終把爭創一流,以學生髮展為本,構建和諧校園作為辦學目標,努力做到設施設備創一流,教師隊伍創一流,學校管理創一流;不斷深化內部機制改革,不斷完善各類責任制,改革分配製度,充分發揮激勵、競爭、制約三大機制的作用,初步形成了精品化、精細化、精緻化的管理意識,不斷做實、做強、做優學校品牌,在硬體建設上求“精”,軟體建設上求“魂”。
3、在辦學宗旨上堅持德能並重,走育人成才之路
(1)德育為首育新人。
學校通過“五抓”(抓早、抓全、抓小、抓嚴、抓實)、“三活動”(我為班級添光彩、爭當學校小主人,我為社會服好務),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實踐能力,將學生的行為規範和職業道德教育持之以恆地落到實處。在學生中廣泛開展以誠信敬業和“四心”(把忠心獻給國家、把愛心獻給社會、把孝心獻給父母、把信心留給自己)教育為重點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
(2)技能為重育能人。
學校以技能為核心,視質量為生命。在“開足核心能力課、開精專業課、開活特色課”的原則下,採用模組化教學,堅持走“六合一”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力求做到車間與教室合一、學生與學徒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作品與產品合一、理論與實踐合一、育人與創收合一。大力強化實訓實作,強化動手能力,強化技能考核,為學生成才搭建“立交橋”。
(3)就業有路不誤人。
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工作,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著力提高就業質量,充分體現職業技術培訓價值,提出了“以提高就業質量促招生,以提高就業質量促教學,以提高就業質量促管理”的辦學思路,以新的理念、新的運作、新的機制適應新的市場,疏通就業渠道,千方百計為畢業生服務。學校先後與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和宜昌本地幾十家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關係,形成了穩定的校外實習、就業基地,基本形成了立體式的技工人才輸出網路。與此同時,我們全面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對品學兼優,有深造潛力和願望的學生,採取“一年重基礎、二年強技能、三年定出路”工作思路,促使學生掌握較紮實的理論基礎,較過硬的專業技能。
4、在辦學機制上堅持面向社會,走多模式開放辦學之路
學校根據位於三峽壩區、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區域優勢,不斷創新辦學模式,凸顯技校特色,堅定不移地走“五結合一聯合”(長短結合、工學結合、校企結合、產教結合、中高結合、聯合辦學)的辦學之路,逐步形成了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職前教育與崗位培訓,崗前培訓和輪崗培訓,全日制教育與短期培訓,技工教育與成人教育相結合的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的辦學模式,初步形成了“321”培訓特色(3—長短結合、工學結合、產教結合;2—訂單式、現場式兩種培訓模式;1—建立一個穩定的就業渠道),讓學生就業有路,生存有術,終身學習有基礎,充分發揮技工教育的服務功能。
5.開展校企合作,實現校企互惠共贏
(1)通過企業指導、企業捐建、校企共建等方式建設實習基地。
(2)通過明確實訓質量標準、加強實訓過程監控、強化頂崗實習管理等手段共管實訓實習教學過程。
(3)通過企業培訓教師、企業輸送教師等方法共構實訓實習教學團隊
(4)通過設立以企業名稱冠名的對口“人才培育班”,實行“一企一班一專業”等方式共同實施班級管理。
(5)通過讓企業參與學校專業課程標準的制定和質量監控等形式,將課程標準、企業標準和行業標準統一起來,建立新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與評價標準
(6)建立校企雙方的管理協調機構,協調處理校企合作中的有關問題,為合作雙方構建了一個隨時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平台,促使校企合作真正收到實效,形成合作雙方互惠互利的共贏局面。
6.加強後勤保障,嚴格收費管理
在後勤服務上,堅持服務育人的宗旨,食堂堅持讓利於學生,學校實行限價,保證生活費用在周邊學校中最低。
在學費收取上,嚴格執行物價部門的規定,不亂收費,努力減輕學生家庭經濟壓力。
教學改革
湖北三峽技師學院的數控加工、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兩個專業是一體化課改試點專業,課改啟動以來,學院在這兩個專業分別建立了試點班,並已完成了一年(兩個學期)的一體化教學。
在一體化課改過程中,學院遵循“積極探索、穩步推進、確保質量”的原則,通過“五個到位”讓課改落到實處。
學院安排組織領導到位,成立了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領導小組,各專業組建了教學改革團隊,每個團隊里既有學院專業教師,也有校企合作企業的專家、專業技術人才。
為了讓全體教師理解並接受一體化課改新理念,學院首先通過各種學習、培訓轉變教師的觀念,然後多措並舉提升教師一體化教學能力。先後派出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學人員參加一體化課改會議及培訓,參加培訓的教師回校後又對全院教師進行培訓。
改革中,學院召開一體化試點班級的教學教研會議達10多次,涉及教學、學生管理、場地建設各個方面。通過各項措施推進到位,全院上下建立了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服務為宗旨”的教學改革新理念。
為隨時了解試點班的學生情況,做好試點班教學工作,學院要求兩個試點班的教學教師同時擔任班主任,實現了班級管理與教學一體化。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圍繞一體化教學來進行,學生與教師的溝通時間更多、渠道更多。
教學中,教師的作用通過具體工作任務,引導學生在工作中學習。比如在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試點班進行照明線路安裝與檢修課程教學時,教師將工作頁中的任務具體化到學校實訓樓的各項電氣安裝活動中,以針對性、實用性為原則,做到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合一、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合一、能力培養和工作崗位合一。
與此同時,教師非常注重及時進行教學評價和學生成長記錄的填寫。試點班級的學習小組實行在組長領導下的項目負責制,小組的學習表現、工作表現、勞動紀律、完成效果都作為小組考核依據。教師在教學評價中注重點評的形式和用語,通過點評獎優罰劣,激發學生的興趣,規範學生的操作流程。學生成長記錄為一人一冊,必須按時填寫,學期結束存檔備查。
在一體化教學實施過程中,學院邊實施邊總結邊學習。通過一系列措施,教師了解了一體化課改的基本要求、標準和模式;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認為新的教學模式是以前沒接觸過的,感覺很新鮮。學生逐漸養成了主動查找資料、主動思考問題、團隊合作解決問題、及時總結的良好習慣。學校與教師、學生互相促進,形成了良性循環。
發展規劃
《2011—2015年》發展規劃
為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以教育教學改革為核心,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主題,以達標到位,創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為目標,全面推動該校的各項工作,根據《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省人社廳有關檔案精神以及該校五年總體發展目標,特制定本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圍繞把該校建成國內知名、省內一流的國家級示範中等職業學校的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繼續堅持“規模適度、結構合理、質量優異、效益顯著”的辦學方針,遵循教育發展規律,順應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速學校的建設發展,努力為宜昌市和湖北省的經濟、社會及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人才支持和貢獻。
二、總體發展目標
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先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推進學分制改革和全面素質教育為重點,加強專業建設,加強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堅持知識、技能、素質的協調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學管理,不斷推進教學改革,加快教學現代化的步伐,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推動教學工作上台階。經過五年左右的建設,努力實現“內涵發展”,使該校的教學條件與教學水平達到省、國家示範學校標準,實現適度超前的跨越式發展。
——形成該校具有綜合化、特色化的專業結構體系;
——建成一批在省內有相當影響力和一定水平的重點專業、優秀課程和教材;
——培養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和教學管理隊伍;
——形成適應該校可持續發展需要的教學運行機制、管理模式和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保障體系,確保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努力實現達標到位和創建有特色的國家級示範中職業的目標。
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總體規劃
1.提升辦學層次,擴大辦學規模
進一步提升學校的辦學層次。經過五年左右的建設,力爭把學校建設成有特色、有活力,由中級與高級、預備技師和技師教育共同構成的完整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要加強與省內外名牌大學的聯繫與合作,加強開放辦學,擴大國際交流,拓展聯合辦學項目。
全日制在校生達到8000人左右,接受企業職工崗前培訓和崗位提升培訓人數達到5000人左右。
2.構建新型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以提高質量意識、樹立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個性化教育觀念為指導,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要把更新和完善具有先進性、思想性、科學性的教學內容,作為難點予以突破,努力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該校培養人才的基本規格要求是“思想好、基礎厚、口徑寬、素質高、能力強”。其智慧型結構是“一高兩強”即專業理論知識水平高,技能和計算機能力強。按全面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培養的人才要做到“四會”,即會做人、會學習、會做事、會創新。
根據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繼續完善、認真實施該校體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三塊一環”的新課程體系,注重基礎課與選修課、公共課與專業課之間的互相搭配,注重課程體系的整體功能最佳化。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調整必修課與選修課之間的比例,增加學生選課的自由度,鼓勵文理滲透、理工結合,工管交叉,為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提供時間和空間。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實行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連動,鼓勵、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在提高學生綜合整體素質上下功夫,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使學生“雙證”合格率達100%。
3.繼續模組式、一體化教學改革
鞏固該校兩年來學分制改革的成果,進一步完善模組式、一體化教學管理制度,完善彈性學制、選課制、重修制、主輔修制以及相應的配套管理措施,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形成符合該校實際的管理體系和特色,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效益。
——做大“選”字的文章。著力擴大選課的範圍,在做好通識教育課的選課工作的同時,搞好專業選修課的選課工作,探索校際間相互選課的途徑和辦法;創造條件,儘快實施“選教師”,即實行教師掛牌上課,將競爭機制引入課堂教學;加快啟動和實施主輔修制,切實拓寬學生的專業口徑,增強其對社會的適應性。
——兌現“彈”字。真正實施彈性學制,提前修滿教學計畫規定學分的學生,可提前畢業。
——加強“爭、導、管”的環節,切實引入競爭機制,貫徹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原則。健全導師制,實行導師對學生學習的全程指導。要強化、細化、量化學分制教學管理,在管理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一整套有特色的政策體系。
4.加快專業建設步伐
綜合權衡我省和宜昌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及該校的實際,加強現有學科優勢,集中可以投入的財力,重點建設2—3學科群。
調整專業結構,加強專業建設,建成一批有特色的重點專業。為滿足宜昌市及湖北省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該校專業設定的實際情況及發展水平,堅持長線專業和短線專業、優勢專業和特色專業並舉的原則,進一步調整專業結構,通過調整來實現揚優、扶新、改老、拓寬,逐步形成特色和“品牌”,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對已有的學科和專業,在發展方向上,要有所側重,凸現特色。積極增設新專業,使該校形成學科相對齊全、適應社會會發展需求的學科體系。
有計畫、有重點、分級、分批重點建設扶植一批水平高、師資力量強、教學條件好、教學質量高、社會經濟效益和特色鮮明的重點專業。爭取建設10個重點專業,其中省級3—5個,校級5—7個。逐步形成學校指導,系部具體負責重點專業建設的管理機制。
5.加強課程建設
把優秀課程建設與評估作為一項整體工作來抓,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評建結合、以建為主的原則,建成機電技術套用、數控技術套用和模具具造技術等3個重點專業的課程體系。
——對教材、大綱、教案、題庫等基本教學檔案,要進行整體更新和改革;
——要進一步改革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教學形式和考試方式,在內容和方法的針對性、有效性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加強公共(通識教育)課程的建設與管理,不斷調整和增開新課,鼓勵文理滲透、理工結合、工管交叉。
6.加強教材的選編管理,推進教材建設
制訂並完善教材選用和編寫的管理辦法,保證教材選用上的優秀性、先進性,確保教材自編的創新性與特色性,把教材的選用、編寫與建設、評優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教材質量。
儘量採用面向21世紀的新教材;個別有特色的專業組織力量自行編寫。
7.實驗室與實習基地建設
堅持軟體建設與硬體建設、全面規劃與重點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完成基礎教學實驗室調整、實驗室教學軟體與硬體配套工作,繼續建好現有實驗室基礎上,重點機電技術套用、數控加工技術和模具製造等專業實習基地,逐步使實訓車間全天候向學生開放,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條件。
8.建設高素質的教師及教學管理隊伍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根據學校發展和學科、專業建設的需要,加快教師隊伍的培養,最佳化師資隊伍結構,堅持培訓與引進、全面培訓與重點培養相結合的原則,制訂各級各類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完善教師隊伍培訓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力爭引進或特聘1—2名省級以上技能大師,特聘10名左右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10名左右省級專業帶頭人,30名左右專業後備力量。逐步形成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合理,有團結協作精神的教師梯隊。
全面改善教師隊伍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的學歷、學緣和職稱結構,力爭使該校專任教師隊伍中取得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學位的教師的比例達到10%左右,副高以上高級職稱的比例達到30%以上。同時,把對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放在與教師隊伍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來看待。
9.改革教學手段與方法,初步實現教學手段與教學管理手段的現代化
反對傳統的“填鴨式”與“灌入式”、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的教學方法,貫徹“經典精講,多課少時”的原則,開展模組式、一體化教學改革,打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老一套的教學模式,實現理論教學和實習實訓的一體化。
加大投入力度,儘快建成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室、CAI課件開發製作中心、學生選課中心、改造並完善微格教學實驗室和20個以上多媒體教室。
組織力量加快CAI課件的研製開發和套用,同時加強對全校教師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用的培訓工作,把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作為評定各級優秀課和合格教師的重要指標之一。努力使該校50%的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能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其中30%左右有比較直觀的CAI軟體,並積極探索,努力嘗試網路課程教學。使“多課少時”原則成為可能,為學生跨學校、跨區域、跨國度的選課學習和終身教育創造條件。
對該校現有計算機輔助教務管理系統進行全面改造、更新,開發或引進“教學計畫管理”,“考試管理”,“教學質量評價”、“教材管理”、“實驗室綜合信息管理”等系統,儘快使該校的教學管理現代化水平上一個新台階。
10.形成良好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機制
形成以教育教學督導室為中心,政府、社會包括家長、學生和學校自身相結合的、全方位、全過程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監控,課堂教學的督導,教學環節的檢查,教學質量的評估。注意人才質量的跟蹤檢測,探索建立用人單位、教師、學生共同參與教學質量內部評估與認證的機制。
建立和完善學校、系部兩級教學督導體系。
建立和完善教學信息員制度,及時掌握教學動態、穩定教學秩序,為各級領導的教學決策提供依據。
11.加強教學研究,促進教學改革與建設
從組織上加強對教學研究課題的立項評審、中期檢查,成果評定、實踐推廣的管理,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使其制度化、規範化。從內容上要求教學研究項目在具有創新性、前瞻性的同時,還必須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探索建立教學研究與教學活動互動機制,在教學活動中套用和檢驗教研成果,使教學研究更好地服務於教學改革與教學建設。
同時,要使教學研究與改革的項目的層次和數量都上一個新台階。五年間,計畫全校完成教學研究課題40—50項,力爭有10項左右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2項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四、實現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規劃的保障措施
1.以轉變觀念為先導,適應職業教育發展新形勢,與時俱進,形成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樹立以人為本,育才創新的辦學理念,強化質量意識,指導、統領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向縱深發展。
(1)將教育思想大討論引向深入,進一步更新五個方面的十大觀念:在對職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上,要確立大教育觀和教育多功能觀;在辦學定位上要明確市場觀念和產業性觀念;在教育教學改革上,要確立質量觀和效益觀;在人才培養模式及規格上要樹立素質教育觀念和創新教育觀念;在教育發展方向上要明確教育可持續發展和終身教育觀念。要在全校範圍內形成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並重,通才教育與專業教育並重,知識、能力與素質辯證統一,不可偏廢的教育思想,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個性發展的教育思想,使新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價值觀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得到體現。
(2)要以人為本,樹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在全校範圍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明確一切為學生、為教師服務的觀念。依靠廣大教師辦學,增強全體教職工的責任感、事業心和積極性,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搞好教風、學風、考風、校風建設。
(3)堅持以育人為中心,把辦好高級班和預備技師班作為我們的建校之基、立足之本。必須不斷強化質量意識,在學校建設、發展之初適時注入一種危機感、憂患意識,嚴格按照學校所處的辦學層次的質量要求與標準,規範我們的教學工作。以提高教學質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使以教學為中心落到實處。確立教學工作以學生為中心,機關後勤以教師為中心,全校以培養人才為中心的工作思路,形成經費保教學,科研促教學,機關後勤服務教學的工作格局,扎紮實實地開展各項教學基本建設,確保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4)要將創新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始終,從整體上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因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5)“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同樣,發展也是解決學校發展中遇到的種種困難的關鍵。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我們的學校具有持續發展的後勁。
2.繼續深化校、系部管理體制改革,明確管理職能,降低管理重心,實行分段負責制。
教學改革是核心,體制改革是關鍵。當前,為解決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之間的矛盾,必須進一步深化管理體制改革,以保證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1)要明確校、系部的管理職能,調整管理跨度,降低管理重心,規範管理行為,激發各級組織的活力,理順各級管理組織的關係,形成科學決策、規範管理、有效監督的機制,提高學校教學、科研的規模效益和整體管理水平。
(2)明確教務處全面負責學校的教學建設的規劃與日常管理工作,系部負責本部門教學的具體實施、建設和監督管理的職責。同時,成立學校、系部兩級教學指導委員會,負責學校各項教學建設的貫徹落實、檢查和評估工作。
(3)實行契約制管理,保證各項建設任務如期保質完成。如確定專業負責人和課程負責人,落實責任制,推動專業和課程建設。對於被專家審定、批准立項的項目,其所在部門,要根據建設規劃制定詳細的實施計畫,與學校簽定建設契約,以保證教學建設項目目標明確,經費到位,責任到人,實現預期目標。
(4)要理順教學、設備、師資等管理職能部門的關係,真正做到軟硬建設同步進行。將教學建設在經費、師資、設備、實訓基地等方面的需求,作為教學、設備、師資等管理職能部門的投資重點和工作方向,使教學建設中的硬體和軟體得到同步的改善和提高。
(5)形成以教學考核為重點內容的評聘機制。在崗位聘任、考核與職稱晉升中加大教學改革的考核力度,充分調動教師與教學管理人員參與教育教學改革的積極性。
3.加強教學建設管理,形成合理的建設與評審、評價機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與教學建設配套的管理辦法及評價指標體系。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研立項等方面,從項目立項的審批、中期檢查、經費的發放和管理,到項目的評審驗收以及對完成情況的獎懲等,都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儘可能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形成科學、公正、公平、公開的評審、評估機制。
二要有計畫、有目標、有步驟地分期進行教學建設。為保證教學建設的力度和效益,從學校實情出發,在建立教學改革與建設規劃的基礎上,分期分級地進行教學建設,逐步加以落實,以保證該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有序進行。
三要建立教學建設的獎懲機制,調動建設者的積極性。為保證教學建設的如期完成,提高教學建設的質量,提高和增強教學建設者的積極性和責任感,通過中期檢查和後期評估,對在教學建設中成績突出的個人或部門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和物質獎勵,對那些不能如期完成的個人或部門,將採取一定的處罰措施,同時,對教學建設經費實行分期撥款的動態管理,提高教改經費的使用效益。
4.增加教學經費投入,做到專款專用
原則上每年拿出學費收入的20%用作日常教學經費,以保證教學事業費、教學儀器設備維修、教學差旅等基本教學經費。同時,每年投入100萬元用於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研究、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教學基本建設,以建設費和工作量形式,對教學改革、教學研究與建設項目給予資助和獎勵。對於建設經費。項目經費做到專款專用,以確保建設目標的如期、保質完成。
5.最佳化校園環境,改善教學條件
(1)完善計算機校園網,為教師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提供較好的條件,在一定範圍內實現學生上網學習。
(2)建成與教育科研網、校園網相連線的多媒體圖書檢索系統,加強圖書館管理及圖書資料建設工作,建成並提高圖書館的使用效益。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構建以創新教育為主題的校園文化環境,提升校園文化品位。
校企合作
2014年9月26日上午,湖北三峽技師學院與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合作項目的揭牌儀式暨定向班開班典禮在該校舉行。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宜昌市人社局、猇亭區及技師學院的領導和嘉賓出席儀式,該校14級汽車維修班的180名學生將成為“定向班”的首批學生。
開班典禮上,三峽技師學院院長楊慶華莊重承諾通過冠名班這個平台,培養更多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實操能力的技能型、套用型人才。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工廠黨委書記何小平表達了與校方一起為“推進校企合作,踐行工學結合,造就套用人才”的目標而共同努力的願望。
宜昌市人社局副局長代紅新說,本次湖北三峽技師學院和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的合作,構建了政府牽頭、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院實施、多方受益、互惠多贏的平台,學院開啟了與企業愉快的合作之旅。
學院大賽
第二屆
2013年5月28日上午,湖北三峽技師學院第二屆技能比賽在珍珠路校區隆重舉行。來自宜昌市人社局、宜昌市教育局等部門有關領導出席了活動。參加活動的還有三峽開發總公司、宜化集團、興發集團、中船重工388廠、中船重工403廠、海聲科技、經緯紡機、中興汽車、金三峽印務、宜昌南玻等數十家大型企業的代表以及該校師生、學生家長、媒體記者。
來自三峽技師學院珍珠路校區、夷陵路校區和小溪塔校區的12支代表隊300名學生盡情展示了他們激情飛揚的青春。烹飪代表隊熟練的刀功,恰到好處的火候,數控代表隊的沉著和冷靜,計算機隊以速度和準確率論成敗,電工代表隊讓線路整齊成為標準,鉗工代表隊賽經驗比耐心,車工代表隊飛濺鐵屑的熱度和選手的熱情相互交織…
湖北三峽技師學院2012年6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湖北三峽高級技工學校基礎上組建成立。辦學38年來,實現了從普通技工學校到國家重點技工學校,到國家高級技工學校,再到技師學院三次華麗的蝶變,從普通中等職業學校到省級、國家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兩大跨越。
第三屆
2015年4月29日上午,宜昌市技工院校技能比賽暨湖北三峽高級技工學校第三屆校園文化技能節在三峽技師學院舉行。宜昌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代紅新,市人社局職建科、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市第二技工學校、三峽技師學院有關校領導出席了開幕式。1000名生學生和500多名家長參加了開幕式並觀摩了比賽,湖北電視台、三峽日報等媒體記者參加了活動。
此次全市技工院校技能比賽和校園文化技能節的主題是“技能成就夢想,才藝照亮人生”,可謂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色鮮明、亮點紛呈。技能比賽共有八個項目:計算機繪圖、文字錄入、3dsmax動畫製作、彩色拼盤、普車、數控車、鉗工和繼電控制電路安裝。文化技能節不僅展示專業技能,展示田徑、籃球、廣播操、桌球和排球等體育技能,還展示板報設計、書法、繪畫、詩歌朗誦等才藝。
湖北三峽技師學院自2012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建以來,每年舉辦技能大賽和文化藝術節,為學生搭建技能展示平台,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動手能力,同時也營造了濃厚的校園文化藝術氛圍。學院充分發揮大賽的引領作用,最佳化專業設定,推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增長,促進學生職業素質提高。通過參加競賽活動,學生普遍增強了課堂知識聯繫實際問題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也得到普遍加強,學生綜合職業素質明顯提高。特別是參加技能競賽的磨練使學院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更加自信,熟練的技能贏得用人單位的青睞。
職業技能是技工院校的強校之基,也是技校生的立身之本。技能比賽和文化技能節的開展是宜昌市貫徹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加強技工院校學生專業技能培養、提高學生職業素質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對各技工院校專業技能教學成果的一次集中檢閱,對於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練技能、發奮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院將繼續努力發揮技能大賽和文化技能節的引領作用,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和育人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努力把學院打造成全國示範職業院校。
承辦賽事
2015中國技能大賽(湖北首屆技能大賽)
在本次大賽中,湖北三峽技師學院承辦CAD機械設計、工業控制、機修鉗工3個項目,共有22所技工院校的80名選手參加比賽。為了保證技能大賽順利進行,市相關領導和市人社局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前來調研,學院也多方籌措資金,邀請世界技能大賽中國研究中心專家整體規劃,建立了專業競賽場地。”湖北三峽技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楊慶華說,技能大賽為學院硬體設施升級提供了契機。
3個專業競賽場地中的工業控制賽場與西門子公司共建,占地面積1754平方米,規劃有體能訓練區、心理諮詢室等,配套了16套競賽平台均包含世界最先進的西門子S7-1500PLC、TP1500觸控螢幕等控制設備,在全國技工院校最為領先,已達到世界技能大賽標準。
CAD機械設計專業競賽場地按照省級技能大賽標準建設,面積280平方米,配備了60台計算機,競賽工位40個,選手練習工位20個,總價值25萬元。同時,學院近年來將世界領先的三維參數化機械設計系統Inventor引入課堂,既滿足了企業生產需要,也與國際接軌,符合CAD機械設計世賽軟體要求。
機修鉗工專業競賽場地按照省級技能大賽標準建設,面積848平方米,160個工位,配備了鉗工桌、台鑽、劃線平板、劃線V形塊、砂輪機等高端的設備,總價值20多萬元。該學院的鉗工專業已有40多年的開辦歷史,近幾年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弱化鏨鋸銼等基本操作,強化機械設備的維修訓練,加大工具機維修訓練力度,貼近現代大工業的步伐,讓傳統鉗工技術喚發出青春活力。
據楊慶華院長介紹,這些總投資超過1200萬元的設施設備在全國均是一流的標準,今後除了能承辦全國世賽選拔賽,世賽選手訓練等項目外,還將作為該院學生學習訓練的重要基地和平台。
湖北省職業技能電視爭霸賽
比賽項目:鉗工
此次比賽是湖北三峽技師學院繼承辦2015年中國技能大賽——湖北省首屆技工院校技能大賽以來,承辦的又一件較大規模的賽事。
主機板單位
承辦單位
湖北三峽技師學院
參賽隊伍
湖北東風技師學院
荊門技師學院
鄂州技工學校
賽制
比賽採用“真人秀”的表現手法,以技能人才現場PK對抗,現場淘汰的形式,展現技能人才精湛的專業技能。經過有關部門層層審核,最後推選出湖北三峽技師學院、湖北東風技師學院、荊州技師學院、荊門技師學院、鄂州技工學校等5支代表隊15名選手參加本項目的角逐。
本次比賽一共分為四輪五個環節,分別是盲人摸“栓”、滴水不“溢”、同“心”協力、鐵“手”銀劃和“蛋”丸之地。第一輪只集分不淘汰,第二輪結束後,兩輪累計積分排名後兩名的隊伍將出局,第三輪結束後,排名前兩位的隊伍進入最後一輪PK。項目由易到難,技術指標要求細緻明確,又極富有觀賞性和趣味性。參賽的選手精神飽滿,摸、銼、削,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展示出精湛的技藝,充分展現了新一代技能人才不怕苦不怕累的可貴品質,博得了現場學子和嘉賓們的陣陣歡呼和熱烈掌聲。裁判員們神情專注,不時在每個操作台上駐足評分,一絲不苟,嚴格評判。比賽現場既嚴肅緊張的角逐,又有熱烈有趣的互動。最終湖北三峽技師學院代表隊奪得本次比賽的桂冠。
社會評價
在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被寫進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彰顯了我們這個時代、這個民族對高水平技能人才的急切需求,對”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以振興民族製造業的殷殷期盼。此次賽事在湖北三峽技師學院的成功舉行,對於激起宜昌技工學子學習職業技能的熱情,提升宜昌職教教師的職業自豪感和使命感,讓宜昌職業教育成為培育高技能人才的主陣地,為宜昌的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