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襄陽懷孟浩然

《游襄陽懷孟浩然》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的一首五言古詩。該詩首聯山水相對,第二聯接前聯之筆,由描寫山水轉入對孟氏詩文進行讚譽。第三聯寫明白氏來襄陽的原因,第四聯描寫了故居的壞境,末二聯承接第四聯的情緒,將詩人內心的情感傳達下來。全詩前半部分寫景敘事較為理性,後半部分毫無過渡地陡然轉入感性的喟嘆,表達了詩人內心對友人的懷念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游襄陽懷孟浩然
  • 創作年代:唐朝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白居易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游襄陽懷孟浩然
楚山碧岩岩,漢水碧湯湯
秀氣結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諷遺文,思人至其鄉。
清風無人繼,日暮空襄陽。
南望鹿門山,藹若有餘芳
舊隱不知處,雲深樹蒼蒼。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岩岩:高聳貌。湯湯:浩蕩貌。
②象:形象,有形之物。
③諷遺文:吟詠孟浩然流傳下來的詩篇。諷:吟詠。
④鹿門山:在襄陽城東南,孟浩然曾隱居於此。
⑤藹:樹木茂盛貌。

白話譯文

楚山的碧峰巍峨,漢水的碧波浩蕩。
進入孟氏的詩歌,結成秀麗的形象。
我愛孟氏的詩歌,來到孟氏的家鄉,
清風沒有人繼承,黃昏空留下襄陽。
南向鹿門山遙望,仿佛有靄靄余芳,
不知他隱居何處,只看見雲樹蒼茫。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德宗貞元十年(794),有可能作於貞元年間,居易之父白季庚任襄州別駕時。詩人為了表達對這位風清曠恬淡而又不乏飄逸之氣的前輩濤人的讚揚與懷念之情而寫下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山水相對,“楚山”與“漢水”扣題,點明了作者描寫的地方不是別處,而是位於楚地的“襄陽”。二句皆以“碧”字來形容當地山水之色澤,初看覺得重複,但當細品後文內容,這一反覆出現的“碧”字卻有著強調的意味,它體現出天地間一片青綠的美景 ,令人遙想到孟氏詩歌的景物色彩.以及能由此體味到他那清麗的詩風。而其後以“岩岩”突出山之險峻,“湯湯”展現水之奔流浩蕩,鋪繪出頗具氣勢的襄陽山水。此聯二句描寫清秀壯闊的景色,“賦”中帶“興”,不僅向讀者展現出當地的秀麗美景,亦對後文讚譽孟氏濤文奠定氣氛,可謂是一舉兩得。
居其境,懷其人。詩歌第二聯接前聯之筆,由描寫山水轉入對孟氏詩文進行讚譽;如此壯麗的山水聚結而成的氣象.正是孟氏詩文所散發出來的氣勢與風格。
前二聯由彼及此,由景及人,銜接過渡極為自然,在景物的畫卷中體味孟氏之作;雖未能多讀孟氏詩作之人,亦能經由此景聯想到其作品之風味。
第三聯似有說明白氏來襄陽的原因:因誦讀他留下來的作品而思念他,來到他的故鄉。能令一個人由讀其文而產生“至其鄉”的想法的,其濤文必是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二句文辭平白,直書其事,卻在字句間深蘊了對孟氏的景仰,而且。亦可從側面使人感受到孟氏濤文所具有的魅力。
然而,來到孟氏故里的白居易所生髮的極大感觸又是什麼,白氏在第四聯中對孟氏之後再繼無人的現狀悵惘愁嘆。再也沒有誰的作品能如孟氏的詩文那般。散發出清淡暢逸之氣。這樣的心境有些蒼涼和無望,就像日暮時分所帶給人的感覺一般;而這樣的詩壇。也像夕陽中空蕩的襄陽城那樣清冷。前句書寫感想,後句以帶有空涼之氣的日暮景色烘托心境,作者的情緒,頓時由前三聯對孟氏的高譽跌入了對後繼無人的慨嘆之中。
末二聯承接第四聯的情緒而有所平緩。襄陽城東南面的鹿門山曾是孟浩然隱居的地方。於今當白氏南望此山之時,草木鬱鬱蔥蔥,好像還有當年留下來的芳草樹木,好像還有當時隱者留下來的餘韻。但這一切都只是好像。事實是,舊時的隱者已尋不到蹤跡。只留下望不到邊的蒼鬱林木。尋隱者之蹤影不見,是令人失落之事;但對於白氏來說,真正的失落是在這世上,再也尋不到如“舊隱”孟浩然一樣,能創作出那般清逸詩篇的人。惟留下一片蒼茫。末句“雲深樹蒼蒼”頗有些以實寫虛之筆;雖然觸目所見的是林木莽莽,但心中所感受到的,實則是“舊隱不知處”而“清風無人繼”的空空蕩蕩。
全詩可以對半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寫景敘事較為理性,對孟氏詩文進行了類比和高度讚譽.字裡行間令人能夠想見孟氏詩文的風格與成就,感受到白氏對孟氏深深的景仰。而後半部分毫無過渡地陡然轉入感性的喟嘆之中。景物從壯闊清麗變為蒼茫空曠;情緒從讚譽落人無人繼之的傷感中。雖只是欲借詩抒發個人情緒,但這一前一後的截然變化和情緒一高一低的對比,卻使得無論是讚譽仰慕還是傷感慨嘆,都抒發有力,情緒隨之跌宕,對詩作者所表達的贊與嘆皆感受深刻。

名家點評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侯孝瓊《詩詠襄陽》:詩從楚山、漢水、毓秀鐘靈,迤邐寫到孟氏之文。諷文馳想,感嘆清風無人可繼。遙望鹿門,唯有雲樹蒼蒼,藹若其人。末結以景,餘味不盡。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