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淡岩和史侍郎》是宋代詩人曾協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相關詞條
- 游淡岩和史侍郎
《游淡岩和史侍郎》是宋代詩人曾協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概況作品名稱:游淡岩和史侍郎創作年代:宋代作者:曾協作品體裁:七言絕句作品原文九重溫詔下江邊[1],應覽甘泉奏舊篇[2]。卻背煙嵐理歸棹[3],曉猿夜鶴總悽然[4]...
- 游七星岩日記
②陳黼(fǔ):即陳讜(dǎnɡ),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進士,累官兵部侍郎。③拖澗水:今稱靈劍溪。【譯文】出洞後向西走,又見到一洞,洞口向北,約高五丈,洞內稍稍下窪,向西轉雖然慢慢昏黑下來,可更顯出高峻宏大的氣勢,因為沒有火把無法深入,這是個古洞。左邊崖壁上用大字刻著“五美四惡”的一段...
- 游靈岩記(王思任散文)
,字季重,號謔庵,浙江山陰(今紹興)人。1595年(萬曆二十三年)進士。曾知興平、當塗、青浦三縣,又任袁州推官、九江僉事。清兵破南京後,魯王監國,任用王思任為禮部右侍郎,進尚書。1646年(順治三年),紹興為清兵所破,王思任閉門大書“不降”,絕食而死。他的遊記散文較為有名。著有《王季重十種》。
- 韓元吉(南宋詞人)
乾道 8年( 1173),權吏部侍郎。這一年,朝廷派元吉出使金國,賀萬春節。途中他利用這次難得返回中原的機會,暗暗觀察敵情,凡到一驛,無論是喝茶還是洗手,哪怕是只遇到婦兒兒童,也往往主動挑直話題,從中獲得更多的信息。回朝以後,他奏言曰:“敵之強盛五十年矣,人心不附,必不能久。宜合謀定算,養威...
- 盧象
卷122_10 「和徐侍郎叢筱詠(一作蔣渙詩)」盧象 中禁夕沉沉,幽篁別作林。色連雞樹近,影落鳳池深。為重凌霜節,能虛應物心。年年承雨露,長對紫庭陰。卷122_11 「駕幸溫泉」盧象 傳聞聖主幸新豐,清蹕鳴鑾出禁中。細草終朝隨步輦,垂楊幾處繞行宮。千官扈從驪山北,萬國來朝渭水東。此日小臣徒獻賦...
- 黃宗德(明代歷史人物)
一、黃艾 字伯翥 福建莆田人 宋幹道壬辰科榜眼 官刑部侍郎 二、黃洽 字德潤 福建候官人 黃滔九世孫 宋隆興癸未科榜眼 官樞密使左宰相 三、黃鳳翔 字鳴周 福建晉江人 黃權九世孫 明隆慶戊辰科榜眼 官南京禮部尚書 中華福建莆田黃岸派歷代文武探花(3名)一、黃晹 福建莆田人 明永樂辛卯科探花 官翰林院編修 ...
- 何妥
隋文帝讓朝中官員再議,朝臣大都反對何妥。何妥又上密奏給隋文帝,指陳得失,大抵說的是時政得失,並指責當時的朋黨。於是,蘇威和吏部尚書盧愷、侍郎薛道衡等都因此獲罪。後被任命為伊州刺史,何妥沒去上任。不久,又被授為國子祭酒。死於任上。諡號肅。個人著述 何妥一生著述很多,曾“撰《周易講疏》三卷、(...
- 何紹基年譜
三月,母喪服闋後曾游安徽黃山、山東德州等地,俱有詩。七月入都,因道光三十年春上命中外大臣保舉人才以備破格錄用,以侍郎張芾保舉,鹹豐帝召對圓明園。八月初六日簡放四川學政,初九日,鹹豐帝復於乾清宮召見。約六刻始出,除詢及家世外,遍及於經、史、宋五子書及《說文》、篆、分之學。湖湘被太平軍攻破...
- 趙南星詩詞曲校注
於公祠同文岩淡含酒集 寄無疑和尚 君子行 徐匡岳大參見訪 送魏乾仲進士宰陽武 答唐之胤盛稱余詩 金思玄主簿見訪 謝耿叔台中丞寄書 慰范趙州悼內 別蔡弘甫,時弘甫左遷歸里 庭竹嘆 古意有贈 壬子仲春,與梁升吉徐新周汪景從吳昌期及其子貞復游泲水,取水烹茶 寄章元禮 詠毛薛二公 詠信陵君 示清峘 ...
- 三百千
南朝梁武帝時期(502 —549 年),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奉皇命從王羲之書法中選取1000個字,編纂成文,是為《千字文》。除周興嗣版《千字文》之外,另有《續千字文》(侍其良器著)、《新千字文》(高占祥、趙缺著)等不同版本的《千字文》。《千字文》以儒學理論為綱、穿插諸多常識,用四字韻語寫出,很...
- 周興嗣
周興嗣(469年~537年),字思纂,祖籍陳郡項人(今河南省周口沈丘)。世居江南姑孰(今安徽省當塗縣)。南朝時期大臣、史學家。周興嗣博學,善於屬文。梁武帝即位,拜安成王國侍郎。梁武帝每令興嗣為文,如《銅表銘》《柵塘碣》《檄魏文》《次韻王羲之書》。每奏輒稱善,官終給事中。參撰皇帝實錄、皇德...
- 許瓊(歷史人物)
四年正月,復來朝,從祠汾陰,拜工部侍郎。放屢至闕下,俄復還山,人有詒書嘲其出處之跡,且勸以棄位居岩谷,放不答。放終身不娶,尤惡囂雜,故京城賜第為擇僻處。然祿賜既優,晚節頗飾輿服。於長安廣置良田,歲利甚博,亦有強市者,遂致爭訟,門人族屬依倚恣橫。王嗣宗守京兆,放嘗乘醉慢罵之。
- 風骨(賈世韜創作《中國畫史萬言三字經》的第二部)
構思巧,手法精。又原濟,朱石濤,游江浙,與梅交[105]。愛黃山,卅六峰,廿四溪,十二洞,及八岩,雲海景。苦寫生,神在胸。居一枝,結友誼,工書畫,工文詩。有程穆,有張怡,周向山,吳嘉紀。名山水,《八勝冊》[106],黃山秀,松韻卓。“截斷法”,別一格。朱若極,有專著,《畫語錄》,不拘古[107...
- 三洲岩
近年編寫的《中國名勝詞典》也把三洲岩列為全國名勝古蹟,加以介紹。現存最早的題刻是宋熙寧元年(1068)內侍省宦官南琴的題名,此外較有名的題刻還有紹興進士、南宋著名學者詹儀之、明洪武年間刑部尚書李質、明景泰年間廣東都指揮僉事尹通、成化年間兩廣總督韓雍、廣東按察史呂洪、嘉靖年間廣東布政使周宣、工部左侍郎...
- 李百藥(隋唐歷史學家)
《和許侍郎游昆明池》(神池望不極)《賦禮記》(玉帛資王會)《賦得魏都》(炎運精華歇)《奉和正日臨朝應詔》(化歷昭唐典)《奉和初春出遊應令》(鳴笳出望苑)《渡漢江》(東流既瀰瀰)《登葉縣故城謁沈諸梁廟》(總轡臨秋原)《春眺》(疲疴荷拙患)《安德山池宴集》(朝宰論思暇)《雜曲歌辭...
- 王士性
王士性是明代嘉靖、隆慶、萬曆年間人,性喜遊歷,“少懷向子平(東漢隱士,遍游山川)之志,足跡欲遍五嶽”。王士性的家族本來是官宦之家,他的祖父善詩文,但過早去世。到了其父王宗果這代,家道已中落。因“幼貧而好學”,族人王宗沐對他“愛如己子”,收他為繼子。王宗沐官至刑部侍郎,有著述多種。他的幾...
- 王鐸(明末清初書畫家)
五月二十六日,王鐸任禮部右侍郎,教習館員。七月在經筵講官任上。中秋日,作《王氏大傳》。九月二十四日,京師戒嚴,王鐸分守京城大明門,幼女佐卒於此。十月二十一日,作《銅雀瓦硯銘》。十二月,次女相卒,時已兩度上疏乞歸省親,遂返孟津。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正月,居(山青)嶸山房中。春某日,葬次...
- 李鼎元(清代官員、學者)
歡言侍郎至,文壇老頗牧。百戰少降壘,只為此公伏。千里奔國喪,十年淡榮祿。聲光為景星,足音是空谷。藉藉道君詩,得隴復望蜀。知己獨斯人,我輩當痛哭。聞言心暗驚,信否轉難卜。回憶數載前,謁翁青廠曲。五至難一遇,龍門峻如築。廢食自思過,羞將隻字瀆。昔何拒之嚴?今何聞之淑!整冠試往探,...
- 申涵光
入清後雖不仕,然與清初保和殿大學士柏鄉魏認裔介、保和殿大學士真定梁清標、刑部尚書蔚州魏象樞、禮部尚書宛平王崇簡、工部尚書靈壽傅維鱗、刑部尚書新城王士禎、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漢陽熊伯龍等人多有交往,與著名遺民太原傅山、崑山顧炎武、容城孫奇逢、磁州張鏡心等人也相交甚好。申涵光有《聰山詩選》《聰山文集》《...
- 義豐文集校注
龍塘晚游一首 謝趙宰拜襄敏墓並留題二首並序 讀浯溪碑一首並序 蘭亭一首並序 送沈侍郎二首 次韻范石湖北窗書懷一首 用太白韻贈報恩南老一首 次韻酬李周翰一首 廬江道中二首 題嚴陵釣台一首並序 禹穴一首並序 禹廟一首 禹陵一首 寄題識山堂一首 龍門寺一首 出郊訪沈洞主一首 瀑布二首 曹娥廟一首 題...
- 定香亭筆談(揚州阮元琅嬛仙館刻本)
臨海洪頤煊、震煊兄弟,篤學士也。餘嚐謂“台郡能讀書惟此二人”。台郡自齊次風侍郎之後,能學者甚寡,頤煊、震煊文采詞翰或未足,而精研經訓,熟習天算,貫串子史,實有過於侍郎之處,台人聞之以為詫噫。持數尺之篙者,安能使之測江湖深淺哉!德清許積卿(慶宗),丙午同年也,績學甚深於天文,尤能會...
- 張問安詩選
高祖張鵬翮(1649—1725),清代康熙朝名臣,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曾祖張懋誠(1667—1737),官至通政使、署工部右侍郎;祖張勤望(1694—1757),官至山東登州府知府、署登萊青海防兵備道;父張顧鑒(1721—1797),官至雲南開化府知府;弟張問陶(1764—1814),號船山,清代著名詩人,一代詩宗,與袁枚、...
- 小雲棲
鳥窠禪師與大詩人白居易的故事廣為傳頌,除在《五燈會元》卷四“白居易侍郎”有記載外,在元·視覺按《釋氏稽古略》卷三、明·何喬原《閩書》卷六種均有記載,唯禪師的棲息處,《閩書》中先為白嶼山(一名“陳田山”)鳥窠岩,後“游杭,巢木杪而居”。在明代有《鳥窠禪師度白侍郎寶卷》,說白居易前身是金...
- 王國光(明朝中期政治家、財政家、文學家)
王國光(1512年12月8日—1594年8月21日),字汝觀,號疏庵、可樂山人,山西 澤州府陽城縣白巷裡(今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潤城鎮上莊村)人,祖籍山西 潞安府長子縣(今山西省 長治市長子縣),明朝中期政治家、財政家、文學家。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進士,歷任吳江知縣、儀封知縣、戶部右侍郎總督倉場,後因病...
- 李澄中
先清止公與萊陽宋觀察荔裳(琬)同時,繼之者新城王考功西樵(士祿)及其弟司寇,而安丘曹禮部升六(貞吉)、諸城李翰林漁村(澄中)、曲阜顏吏部修來(光敏)、德州謝刑部方山(重輝)、田侍郎、馮舍人後先並起。然各有所就,了無扶同依傍,故詩家以為難。秀水朱翰林竹垞(彝尊),南海陳處士元孝(恭尹...
- 七洞溝旅遊景區
周洪謨以文起家,歷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國子監祭酒、禮部右侍郎、左侍郎、禮部尚書,後加任加封太子少保、資政大夫,諡號“文安”,為官46年,歷經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弘治5朝4帝,經歷土木堡之變、京師保衛戰和奪門之變;他被明憲宗朱見深稱為“為國名儒”,讚揚他“貫通經史,識達天文,具忠愛之誠,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