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正林

游正林

游正林,男,1964年出生於湖南省隆回縣,社會學博士,現為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社會學系教授,兼任中國社會學會勞動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游正林
  • 畢業院校:中國社會科學院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社會學
人物經歷,教育背景,工作經歷,研究領域,教授課程,代表作品,學術著作,學術論文,科研課題,

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北京大學地理學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學習,獲碩士學位;
2002年9月至2006年7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社會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6年7月至1989年9月,在湖南省經濟地理研究所工作。
1992年7月至2008年2月,在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工會學系工作。
從2008年3月起,在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工作。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工人組織(工會)、勞資關係。

教授課程

開設課程(本科):社會統計學、軟體統計套用(SPSS)、勞動社會學。

代表作品

學術著作

1.《地方政府對勞資關係的軟性調控——基於浙江省諸暨市的調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2.《社會統計學——對問卷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教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3.《西廠勞工——國有企業幹群關係研究(1979—2006)》,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4.《內部分化與流動――一家國有企業的二十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學術論文

1.“革命的勞動倫理的興起——以陝甘寧邊區‘趙占魁運動’為中心的考察”,《社會》2017年第5期。
2.“想像中的工會作用——評幾篇定量研究中國工會的作用的文獻”,《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5期。
3.“私營企業‘類單位化’:黨和政府軟性調控勞資關係的一種綜合性後果”,《學海》2015年第1期。
4.“對中國勞動關係轉型的另一種解讀——與常凱教授商榷”,《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第3期。
5.“對非公有制企業的一種軟性改造:黨組織的融入及其影響”,《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2013年第4期。
6.“如何理解中國工會的‘維權’職責”,《江蘇社會科學》2012年第6期。
7.“20世紀50年代中國工會的中心任務的形成”,《學海》2012年第4期。
8.“工會如何搞生產?——李立三、賴若愚的探討及其啟示”,《江蘇社會科學》2011年第3期。
9.“政績驅動下的工會行動——對F廠工會主動介入生產管理過程的調查與思考”,《學海》2011年第1期。
10.“60年來中國工會的三次大改革”,《社會學研究》2010年第4期。
11.“應該如何評估樣本的代表性?”,《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
12.“社會調查中的樣本規模是算出來的嗎?”,《調研世界》2009年第4期。
13.“製造認同的又一種模式——G公司協調勞資關係的基本經驗”,《社會》2009年第1期。
14.“建構中的定量因果分析”,《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15.“心理契約與國有企業工人的不公正感——以西廠為例”,《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第2期。
16.“管理控制與工人抗爭——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研究中的有關文獻述評”,《社會學研究》2006年第4期。
17.“集體行動何以成為可能——對一起集體上訪、靜坐事件的個案研究”,《學海》2006年第2期。
18.“不平則鳴:關於勞資衝突分析的文獻綜述”,《學海》2005年第4期。
19.“也談國有企業工人的行動選擇——兼評劉愛玉《選擇:國企變革與工人生存行動》”,《社會學研究》2005年第4期。
20.“國有企業內部的職業聲望研究”,《管理世界》2000年第4期。
21.“我國職工勞模評選、表彰制度初探”,《社會學研究》1997年第6期。
22.“農村婦女遠嫁現象研究”,《社會學研究》1992年第5期。

科研課題

1.2018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郝建秀小組”研究》。
2.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地方政府對勞資關係的軟性調控及其效果研究》(已結項)。
3.2005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勞動關係及衝突的社會學研究》(已結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