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四明山杖錫寺》是元代詩人朱晞顏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游四明山杖錫寺
- 出處:《瓢泉吟稿-元-朱晞顏》卷二
- 作者:朱晞顏
- 創作年代:元
《游四明山杖錫寺》是元代詩人朱晞顏的作品。
《游四明山杖錫寺》是元代詩人朱晞顏的作品。作品原文痴兒公事退還休,拄策仙岩最上頭。莫但驅車行逼仄,且須橐筆賦深幽。百年古木緣雲立,五月驚雷破峽流。試掃蒼崖看蘚跡,昔人曾有記游不。作者簡介朱晞顏,元湖州路長興(今屬浙江)人...
《贈杖錫寺安大愚長老》是宋禧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四明山中仙佛居,世界自與凡人疏。藤蘿諸天映微月,樓閣孤禪棲太虛。金錫何年留寶地,石窗有客寄丹書。生平欲往已衰老,路遠安得乘籃輿。作者簡介 宋禧,明初詩人,約元惠宗至正十四年前後在世。初名元僖,字無逸,號庸庵。餘姚(今浙江餘姚縣)人。至正...
《次韻張子開教授游杖錫寺偶成》是宋代詩人陳著創作的一首詩詞。作品原文 禪老慈悲下界愁,長詩招我到深幽。人知晚節陶元亮,誰識初心馬少游。星月天高空繞鵲,江湖風惡不容鷗。苦無十畝田堪舍,借得僧房飯幾秋。作者簡介 陳著(1214年—1297年),宋末元初慶元府鄞縣(治今浙江寧波)人,字子微。乳名陳必大,...
山南半公里山口兀立巨岩稱屏風岩,摩刻蒼勁隸書“四明山心”四字 大俞山 海拔680米,餘姚、鄞縣交界,鄞縣杖錫鄉、餘姚梨洲鄉轄,位早白堊世丁家畈盆地南東。距山巔約6米以下陡崖處,橫列四洞,洞口朝西南,面對抬扛嶺,無路,須攀援登臨。四穴實則二穴。東首一穴獨立且小,深約2米餘,寬約3米,容數人席地面...
“四明山心”摩崖石刻位於鄞州區章水鎮字岩下村,原杖錫寺南面約1華里處。該石高4.5米,闊1.95米,厚3.2米。位於鄞州區章水鎮字岩下村,原杖錫寺南面約1華里處。該摩崖石刻除了“四明山心”,四個隸體大字外,旁無落款,有關史書亦無其鐫刻的確切年代的記載。“四明山心”摩崖石刻 鐫“四明山心” 之...
二是從寧波出發,到奉化溪口,再到四明山鎮。第二條路進山稍微快一點。三是從鄞縣大道往橫街鎮方向開,或走聯豐路延伸段到底,先左彎,再右彎過橫街鎮進山--大雷村(竹林、筍)--童家--密岩(溪、村、皎口水庫)--細嶺村(溪)--茅鑊(古村、古樹群、周公宅水庫、大橋)--杖錫(杖錫寺、四明山心巨石...
民間傳說,晉代有三位仙人相聚仙人橋,商量建寺大計,開拓四明山佛地,商量後,智慧型、靜空、目空三位高僧,分頭建寺。結果智慧型向南到雪竇山建寶山寺;靜空赴“四明山心”建杖錫寺,目空到鄞縣建灌頂寺,後來均成浙東名剎。鄉人為紀念他們在此商議,便稱商量崗。奉化方言稱“商量”為“相量”,故又稱相量崗。
天童寺[元]金元素 Tiantong Temple [Yuan Dynasty] Jin Yuansu 杖錫道中用張憲使韻[明]王陽明 On the Way to Zhangxi Mountain [Ming Dynasty] Wang Yangming 少司馬范公邀游溪隱二首[明]余寅 Two Poems on Being Invited to Tour the Mountain Villa Xiyin [Ming Dynasty] Yu Yin 風土佳物 Climate & ...
游四明山,很多人總要把那裡的屏風岩當作重要目標。探究箇中原因,不光是它臨近杖錫寺,也與那裡豎著“四明山心”四個大字的摩崖石刻有關。那可真是塊罕見的巨大方石啊!如果在“四明山心”巨石下面拍照,那再大的個兒也會成為“小不點兒”。沈明臣在他的《四明山遊記》中,依據郡縣方誌所載發揮說:“四明山...
商量崗,又名“相量崗”。從雪竇寺沿盤山公路往西北行7公里便可抵達。走到溪口雪竇寺大門口,抬頭就能看到蔣介石題寫的"四明第一山"匾額。這四明第一山意指"商量崗"。匾的意思兩點顯而易見。其一,說明商量崗之高;其二,指出商量崗風景之秀麗,自然景色屬四明山之佼佼者。自恢復開放之日起至12月31日止...
當時,德雲和尚主持四明山杖錫寺,兩人經常往來,但相距甚遠,又加上大嵐道路崎嶇險峻,往來很是不便。於是兩人就商量著開鑿一條山嶺,以便通行。然後就一同出資僱工匠,請民工,劈山填石,鋪橋砌坎,建造山嶺。經過五年努力,嶺終於建成,取名“羊額嶺”。此嶺的建成,對當時山區的交通貿易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受到...
宗羲入四明山結寨自固,餘兵尚五百人,駐兵杖錫寺。微服出訪監國,戒部下善與山民結。部下不盡遵節制,山民畏禍,潛爇其寨,部將茅翰、汪涵死之。宗羲無所歸,捕檄累下,攜子弟入剡中。聞魯王在海上,仍赴之,授左副都御史。日與吳锺巒坐舟中,正襟講學,暇則注授時、泰西、回回三歷而已。宗羲之從亡...
商量崗是商量事情的洞天福地,據光緒載,在一千六七百年前,有三位神仙在此商量建寺大計,以開拓四明山佛地,普渡眾生,後三仙人達成共識,並分別託身智慧型、靜空、日空三位高僧創建了雪竇寺、杖錫寺、灌頂寺,商量崗由此得名併名揚天下.後蔣介石亦非常喜愛故鄉的這塊風水寶地,欲把她打造成”中國的第二廬山”,並留...
《四明山志》對此做了註解,原來,這裡便是謝遺塵對陸龜蒙說起的“過雲”人家或稱“雲中”人家。晚唐時期,隱居四明山的高士謝遺塵曾到吳地,拋出四明山九題請吳中名士陸龜蒙作詩,其中的“過雲”、“雲南”、“雲北”講的便是杖錫山所在的“四明山心”一帶。對此,羅濬《寶慶四明志》卷四《敘山》中記云:...
章水細嶺古道位於鄞州章水鎮細嶺村。特色 細嶺古道路滑難行,岩石路面青苔遍布,細嶺村口有岩紅禪寺和中共細嶺聯絡處等遺址。推薦行程 從寧波市環城西路邁水橋乘637路公車到蜜岩轉617細嶺村下車即到村口。章水鎮 是鄞西的歷史名鎮,行政區域146平方公里,曾是鄞州區面積最大的鄉鎮。2016年是寧波四明山(杖錫...
作為禪僧的走遍浙東山水,朝拜了雪竇寺。明正德八年(1513年),王陽明升至南京太僕寺少卿,赴任途中,便道歸省,回到餘姚。5月,王陽明攜學生徐愛及數位友人出餘姚南門,自梁弄上四明山,經杖錫,至雪竇山。登上千丈岩,眺望天姥、華頂。後下山,至奉化大埠,曾做《雪竇山》詩:“窮山路斷獨來難,過盡千溪見石...
據載,孫氏九世孫孫德玉,曾為崇政殿侍講,後因傷足,久治不愈,寧宗皇帝就特賜拐杖一根,不久就告病還鄉。他與慶元德雲和尚最為知交,因德雲和尚主持杖錫寺,相距甚遠,山道險阻,不便往來,二人出資開鑿羊額嶺,嶺旁岩壁鑿有“羊額古道”四字。古道全長約五公里,用塊石砌成,寬約二米。兩邊山崖陡峭,竹木...
一、四明山的茶傳說 二、珠山白毛尖的傳說 尾章 新茶風:新世紀新風尚 第一節 文明時尚雅俗共賞 第二節 深度演繹推動“五進”一、新茶風進機關:改變作風 二、新茶風進企業:利於養生 三、新茶風進社區:注重健康 四、新茶風進學校:培育新人 五、新茶風進家庭:促進文明 第三節 推廣普及提倡“國飲”一、茶促會...
上游剡江發源於四明山的秀尖山東南麓(一說烏山撞天崗南麓),過奉化、鄞州境,水流平緩,江道曲折蛇行,經十八灣至城區。西側依境內流經段塘街道、南門街道、江廈街道,至轄區東北端與餘姚江匯合為甬江。 餘姚江,又名姚江,發源於四明山夏家嶺,南岸依境內北郊路、永豐路戰船街,經解放橋,出新江橋至轄區東北端與奉化江...
六月兵敗,清軍占紹興,與王翊殘部入四明山,駐杖錫寺結寨固守,後因其外出時部下擾民,寨被山民毀而潛居家中,又因清廷緝拿,避居化安山。 順治六年(1649年)朝見魯王,升左副都御史。同年冬,與阮美、馮京第出使日本乞兵,渡海至長崎島、薩斯瑪島,未成而歸。遂返家隱居,不再任職魯王行朝。 順治七至十一年(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