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背景
香港位處
東亞南端,地理三面環海,轄區面積細小,缺乏天然資源。香港飲用水主要依靠廣東的東江,新鮮肉類和青菜有部分購自位處鄰近的廣東省,但主要來自世界各地,例如
米主要進口自
泰國及越南,
牛肉及
雞肉主要進口自
巴西及美國,發電用煤主要購自印尼。雖然香港曾經有部分能源供給能力與
海水淡化技術,但是多數設施現已廢棄,香港生活所需幾乎是靠進口。不過,香港仍擁有獨立而健全的司法制度,也是全球重要的國際金融及航運中心,以政府廉潔、
治安優良、經濟自由、
稅制簡單和
法律制度健全而聞名於世。
概念分析
港獨成因
資源衝突、利益糾紛和文化衝擊三個主要原因。還有香港的法律問題。
港獨計畫
《學苑》對“港獨”言論的宣傳不遺餘力,“占中”煽動者之一、香港學聯秘書長
周永康也曾任該雜誌副主編。《學苑》2014年9月曾以“香港民主獨立”為專題,其中一篇文章探討“香港可能招募到的軍隊人數及能從警察和駐港解放軍手中繳獲的武器對抗廣州軍區13萬正規軍”,幻想“兩廣乘亂獨立”,甚至“可藉助美國和日本,幫助香港獨立”。
對於《學苑》的強辯,香港民建聯主席
譚耀宗表示,僅從有關刊物的標題中就確實令人感到是在推動“港獨”。這樣引導年輕人“自決”的言論很危險。
分析港獨
“港獨”分子不同於一般的
反對派人士,國家和香港特區有必要早早就給他們劃一條清晰的紅線,避免這股勢力真的坐大,成為香港社會裡的“癌細胞”。說到底,香港需要針對維護整個國家的安全進行立法。
分離主義往往是從宣傳“本土意識”開始,然後一步步把少數人的胡思亂想變成社會部分人群的思潮,接下來構建政治組織,發動挑戰性政治對抗。“港獨”現仍處在最初階段,但它顯然在借“占中”前後的香港社會分裂加快滋長。
圍繞香港治理一直能聽到兩種極端思路,一是徹底放手、退讓,不惜給予反對派超過《
基本法》規定的權利。二是採取強硬措施,用內地的做法對付香港極端勢力。二者均不可取。
香港的治理之道仍需探索。國家的力量十分強大,香港的多數民意反對極端,如何把這一切轉化成抑制“港獨”等違憲主張的現實工具,並讓這個過程促進香港社會內部和它與內地社會之間的團結,這道考題恐怕不是實力大小,而是政治意志和智慧的檢驗。
學者建議
依法懲處
香港學者認為,除了依法懲處“亂港之源”外,還需要從根本上遏制“
港獨”。種種跡象顯示,“港獨”意識已借2014年“占中”行動而擴散。“港獨”勢力除了吸納思想激進分子外,也企圖在網際網路上招攬破壞社會分子,妄圖擾亂法治秩序,製造社會恐懼,行徑已經像
邪教或
恐怖分子,甚至可能僭越危險的警戒線。香港確實到了必須從根本上遏制“港獨”的時候,這必須從歷史
國情教育和《
基本法》普及開始。
歷史教育
《施政報告》宣布教育局會更新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課程內容,提升學生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的興趣和認識。香港電台稱,香港教育部門的課程發展委員會已經成立專責小組,可能增加中國近代史、香港史和文化史,屆時課程時數可能會多一倍。此外,香港還將加強學生與內地的交流,計畫資助學生在中國小階段,最少各一次到內地交流,同時倍增香港與內地中國小締結姊妹學校數目,增至大約600所。
特首痛批
香港特首
梁振英在立法會發表《施政報告》。這份題為“重法治、掌機遇、作抉擇、推進民主、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報告,闡述特區政府2015年施政方針。香港《
南華早報》2015年1月14日稱,在宣讀報告一開始,梁振英就警告說,在政制發展問題上,對偏離《基本法》的主張,我們要有所警惕。他強調,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自治”,是“
高度自治”,不是“絕對自治”,香港的民主必須是法治下的民主,香港要實現普選,必須符合《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和決定。要爭取落實民主普選,必須互相尊重,求同存異,但社會和政府不接受也不會姑息任何違法行為。
梁振英在報告中特別點名批評香港大學學生會刊物《學苑》的“港獨”思潮。梁振英說, 2014年2月,香港大學學生會的官方刊物《學苑》的封面專題是《香港民族命運自決》。2013年,《學苑》還編印了一本名為《香港民族論》的書,主張香港“尋找一條自立自決的出路”。他稱,對於《學苑》和其他學生,包括“占中”的學生領袖的錯誤主張,我們不能不警惕。
對於特首的點名批評,《
學苑》立即在網上進行回應。《
明報》網站稱,《學苑》前副總編王俊傑稱,梁振英此舉是侵害言論和學術自由。《學苑》只是探討思潮如何影響香港政治角力和民主運動。
人員構成
港獨團體
青年新政
東九龍社區關注組
我是香港人連線
我哋系香港人,唔系中國人。
學生動源
香港民族陣線
學生獨立聯盟
香港獨立聯盟
香港效益主義黨
港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