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漂”由來
港漂,是一個中性詞語。它的確切含義為:在內地出生,目前長期在香港工作生活的居民,及其在港出生的子女。他們一般都擁有香港居民身份,有些已經獲得香港永久身份。但是文化認同和價值觀,處於一個非常矛盾的地位。
香港大學在1998年、1999年就已面向內地招生,但一直未受關注。直到2005年,
香港科技大學招收了北京、廣東和成都的三位高考狀元後,香港高校搶大陸生源的訊息才受到很大關注。
之後幾年,香港高校與清華北大長期“作戰”,香港高校為爭取大陸生源,提供大量獎學金。香港大學為獎勵成績優異具有多方面特長的內地學生,一年就撥款900萬港元設立入學獎學金。如此豐厚的物質獎勵,成為許多內地學生,尤其是家境普通的內地學生報考香港高校的主要因素。
在香港讀大學,畢業後發展空間大;出國深造路更寬;畢業文憑全球認可等等,也成為內地學生選擇到香港讀大學的因素。在
香港理工大學醫學系就讀的柯同學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我已心儀很久,學校的赴國外交換生計畫我已經報名,並且選擇了賓大。”
對於孩子報考香港高校,國際化是家長較為看重的一點。在深圳的黃先生表示,孩子選擇香港的大學,對以後進一步深造和就業都有優勢。家長金女士說:“香港高校中西融合的教學理念和全英文的教學環境,能為孩子以後出國留學深造提供更好的平台。”
“港漂”現狀
1997年,香港回歸,2001年,香港政府允許在港就讀的內地生畢業後留港工作,由此掀起了近10年的香港留學熱。近年來,每逢高考發榜之後,國內及香港媒體必會做大篇幅追蹤報導,香港各間大學與內地名校爭搶狀元考生的情況。
目前,根據統計數字,2001年,來港就讀大學的內地學生人數,只有約一千人,此後數字每年遞增,至2007年,每年內地新生入讀本港大學人數已經超逾六千人。連同碩士課程,2010年內地新生將超逾一萬人。至2007年,累計來港就讀內地學生為二萬三千多人,而經各種計畫來港就業的內地專才人數,累計為二萬人左右。截至目前,在香港就讀各高校的內地學生和二零零一年後一直留港工作的內地專才,合共四萬人左右。
國內80後年輕人是聽著香港流行歌曲,看著港產片,狂追香港電視劇長大的一代,他們崇尚香港文化,他們甚至比許多香港人還要熱愛著這座傳說中的盛世繁華之城,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時尚國際化都市:香港。
來到香港念書的80後年輕人,他們是內地80後新生代中的高材生,他們不屬於港聞報導中那些耳熟能詳的通過結婚或親戚申請而進入香港的‘新移民’,也不屬於是如同
郎朗、
周迅、
湯唯等已通過香港政府的優秀人才計畫直接拿到永久居民身份的國內知名人物,他們是通過留學香港而進入香港這座城市開始一段單槍匹馬、奮鬥歷程的80後年輕人,他們是漂在香港的一群人。
港漂內地80後學生被國內社會及媒體貼上精英的標籤,然而,當他們在香港高校畢業後,這塊標籤便成了套在他們腳上的鐐銬,他們不能退,因為還好不容易才來到香港,尚未闖出個名堂,他們也無法進,因為香港其實沒有他們當初想像的一般需要他們。
“港漂”前景
香港經濟發展有三個主要方向:一是它是全球知名的金融城市,24小時跟隨全世界不同的股市運盤操作;二是它擁有國際知名的天然深水港,進出口國際貿易興盛;三是它具有極其成熟強大的傳媒娛樂產業。
產業的興旺必會帶動著職場的人才需求,這10多年來港讀書的內地學子,畢業後留在香港工作,幾近一半是在從事金融行業,其它的畢業生大多都從事於傳媒產業和進出口國際貿易等中小港資企業。
一些學生畢業後選擇留港工作。香港政府積極推動,2003年“輸入內地人才計畫”頒布,2006年“優秀人才入境計畫”頒布,2008年推出“教育樞紐”政策。長期被冠以“精英”美譽的內地在港學生,原本就有“不闖出名堂不回去”的想法,香港政府這些計畫和政策的實施,堅定了他們留在香港發展的信心。
但據香港媒體報導,現實並不像他們想的那么簡單,光是“工作簽證”就讓他們十分頭疼。非香港本地居民想要留在香港工作,需要香港的工作簽證,而工作簽證的辦理程式十分冗雜,許多公司根本不知道如何替內地學生辦理工作簽證,即使了解辦理方法,也因為怕麻煩等因素,放棄聘用內地身份的畢業生。
部分畢業生有很強的實力加上幸運,找到了香港的工作,但香港的工作壓力往往讓人難以承受。有香港媒體訪問一批在港工作的內地人,發現他們“大部分的生活都是沒日沒夜地工作,除了睡覺吃飯,就是上班開工,沒有私人時間”。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香港人願意到內地發展,面對這股風潮,留守在香港的內地人有些進退兩難,雖然在港工作遇到一些尷尬,但並不選擇再回內地找工作。原因何在?
現在職業資格證是進入一個行業的“門票”,在香港取得的職業資格證並未得到內地的正式認可,若想回到內地工作,還要重新在內地考取職業資格證,在香港學習了幾年的內地學生,灌輸的是香港教材的知識,與內地教育相差甚大,若想考取職業資格證,難度不小。例如英語(論壇)考級,內地學生頗為熟悉,香港雖長期受西化教育,對英語的要求也很高,但卻並沒實行英語等級政策,要在內地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必須“有證在手”,這就得要學生考取英語等級證書。
許多現實因素,成為“港漂”一族返回內地工作的阻礙,而留在香港卻發現香港並不如最初所想的需要他們,有些人覺得有苦難言。
報考香港的大學,許多學生和家長只看到香港高校的國際化,這只是對“外”的,最後若想回到內地,許多麻煩便接踵而至。所以有專家指出,在報考港校的時候,就應該想清楚到底將來朝哪個方向發展,目標是出國、留港還是回內地。
2008年,香港政府落實“教育樞紐”政策,放寬在港內地畢業生無條件留港一年,而只要在港持續工作七年,便可獲香港永久居民資格。這個政策讓一些在港內地生選擇在香港熬過這段時間——留守香港。
在港取得碩士學位的一位學生,畢業後選擇去了加拿大,後來又回到北京工作,她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人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地方生長,在香港,所有公司的工作氛圍都差不多,缺乏多樣性和多元化的環境,只有一小部分內地港漂年輕人適合這種壓力土壤。
“港漂”社區
在港內地港漂自發組織了很多社區團體,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有:香港各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居港大陸海外學人聯合會,在港內地畢業生聯合會,愛港漂團隊,港漂圈社區, iRent香港租房等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