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麥9號是由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培育的一種半冬性小麥,由萊州953與百農AK58育種,申請人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渦麥9號
- 界:植物界
基本信息,主要特徵特性,抗性表現,品質表現,產量表現,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推廣區域,
基本信息
品種(生態)類型:半冬性
審定編號:皖麥2015003
申請人: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育種人: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萊州953/百農AK58,經系譜法選育而成
主要特徵特性
幼苗半匍匐,株型半鬆散,葉片斜舉,莖稈蠟質,分櫱力較強,成穗率較高,落黃較好。長方型穗、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2011-2012、2012-2013兩年度區域試驗結果:平均株高82厘米、畝穗數為39.6萬、穗粒數33.5粒、千粒重39.6克。全生育期227天左右,比對照品種(皖麥50)遲熟1天。
抗性表現
經安徽農業大學接種抗性鑑定,2012年中感白粉病(6級)、中感赤霉病(平均嚴重度3.10)、感紋枯病(病指47);2013年中感白粉病(6級),中抗赤霉病(平均嚴重度3.00),感紋枯病(病指43)。
品質表現
經農業部穀物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驗,2012年品質分析結果,容重841克/升,粗蛋白(乾基)16.17%,濕麵筋33.0%,麵團穩定時間10.2分鐘,吸水量60.1毫升/100克粉,硬度指數67.2;2013年品質分析結果,容重813克/升,粗蛋白(乾基)14.11%,濕麵筋31.5%,麵團穩定時間10.1分鐘,吸水量57.8毫升/100克粉,硬度指數67.5。
產量表現
在一般栽培條件下,2011-2012年度區域試驗畝產515.30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5.02%(顯著);2012-2013年度區域試驗畝產486.80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5.90%(不顯著)。
2013-2014年度生產試驗畝產586.00公斤,較對照品種皖麥52增產6.01%。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適播期10月5-25日,最佳播期10月5-15日。2、播量(密度):每畝基本苗14-16萬。3、施肥:每畝基施純氮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7-9公斤,氧化鉀6-8公斤,拔節追施尿素5-10公斤。4、灌水:播種期如遇乾旱需造墒播種,3月下旬趁降雨或澆水追施拔節肥。5、除草:小麥分櫱期或返青期(日平均氣溫≥5℃)進行化學除草。6、防治病蟲害:後期注意及時防治蚜蟲、赤霉病。7、注意事項:該品種分櫱能力較強,播量不易過大。
適宜推廣區域
淮北區和沿淮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