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渤遼
- 出處:《薛仁貴傳奇》中虛構的歷史名詞
- 地理位置:位於我國東北地區遼寧渤海灣一帶
- 成立時間:建於隋大業十一年
區域介紹,詳細內容,
區域介紹
詳細內容
粟末靺鞨部本是公元7世紀東北地區古代部民靺鞨族最南方的一個部落集團,因生活於粟末江流域,因之得名粟末靺鞨。“靺鞨”二字是古代通假用法,本字應作“靺羯”,可能自漢魏史書中所記載的“勿吉”一詞音轉而來。粟末(so mua)二字至遼宋金元時期轉寫為“宋瓦”到明清時期又轉寫為“松花”,粟末江就是今天的松花江。粟末靺鞨實際意思就是“松花江流域的山林部落”。
最早記載勿吉粟末部的史書是《魏書》卷100《勿吉傳》。當時的靺鞨剛從北方遷移至粟末江流域,與當時的南扶餘人的君主制國家—高句麗(前37—668年)因爭奪土地逐漸產生衝突,至晚在公元471年-476年以前,粟末部已與高句麗連年征戰。至隋朝初年,粟末靺鞨在與高句麗的戰爭中逐漸處於劣勢,因此粟末靺鞨人大多臣服於高句麗。不願臣服於高句麗的8個粟末部落,在首領突地稽的率領下逃往遼河以西,被當時的隋文帝安置於遼西柳城與幽州昌平一帶。在隋與高句麗的戰爭中粟末靺鞨人也參加了對高句麗的征戰,不過還是在唐與高句麗的戰爭最終導致高句麗滅亡,此後為了防止高句麗政權復辟,並有效控制高句麗遺民與臨近靺鞨、契丹、奚、等部民,唐朝又強行將“粟末靺鞨附高麗者”徙居遼西營州,而渤海高王大祚榮的父親乞乞仲象(當時即為部落酋長)就在這部分粟末靺鞨人當中。乞乞仲象一家自668年被遷到營州到公元698年大祚榮率部眾重新遷回“粟末故地”期間在營州生活了近30年,乞乞仲象之子大祚榮正是在這一時期出生並長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