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澄清,字允潔,號霽寰,明朝東遷渠氏古豐支第七世,今徐州豐縣首羨人。明萬曆年間人,初任宣城訓導,在任著有《四書易經問辯錄》、《三餘漫草》,刊版行世。後升襄陽府穀城縣教諭,署光化縣印,又署均州印,三任歸州學正,四任三川永寧衛教授,查盤施州等衛。誥受奉直大夫,丁艱回籍,手錄《病中閒筆》書。公明經任學,博富文藻。其為人端方正直,不可乾以私,所在有聲,廣文博覽,以宣庠事不合於湯霍林,故屢蒙學臣所識,而每為陰阻,未展厥用焉,事載《徐州府志》。
基本介紹
- 本名:渠澄清
- 字號:字允潔,號霽寰
- 所處時代:明代萬曆年間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江蘇豐縣
- 出生時間:約1560年
- 去世時間:約1650年
- 主要作品:三餘漫草、四書易經問辨錄、養晦齋賦
- 主要成就:詩歌、著作
主要作品,人物評價,代表作品,詩文評價,相關資料,
主要作品
人物評價
渠澄清是渠氏在明代的第一個入仕者。多年的職場遊歷,豐富了他的視野,當時的徐州文人們都稱讚他博學洽聞,他是萬曆甲午科歲貢生,他明經任學,博富文藻,為人端方正直,從不徇私,所在有聲。但卻因為他在宣城做儒學訓導時,沒有按照宣黨頭目湯霍林的指示辦事,所以得罪了他。故屢蒙學臣所識,惜每被湯陰阻,未展厥用。![渠澄清 渠澄清](/img/c/563/nBnauITMxgjM4kTN0MDZhRDN3EmZ4YmZwEWY2cDZjBDOzUjNwgTYjV2NxI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渠澄清 渠澄清](/img/c/563/nBnauITMxgjM4kTN0MDZhRDN3EmZ4YmZwEWY2cDZjBDOzUjNwgTYjV2NxI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代表作品
蓄魚
池中天注水,市上買生魚。
掉尾衝波去,安身在藻居。
莊周觀物趣,范蠡取嬴書。
只恐風雷動,焉能伏此渠。
種菜
雨過土膏潤,種菜守官貧。
苞含天地意,葉帶露霜新。
抱瓮機心息,揮金義氣真。
吾方做百事,咬得此根深。
樂亭
孔顏樂地有餘師,軒冕漁樵總不知。
檻外輕煙籠古樹,庭前好鳥噪新枝。
幽棲自覺逢人少,懶僻誰憐與世宜。
搔首北窗高臥處,薰風一枕學希夷。
當年叱吒藐荊卿,長劍橫磨赤電明。![渠澄清 渠澄清](/img/8/486/nBnauMjNyYjYxU2YmV2NhZzYwcDZihjZ0QDZmRGZ1UWNzUDOyYTNkJzYlR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渠澄清 渠澄清](/img/8/486/nBnauMjNyYjYxU2YmV2NhZzYwcDZihjZ0QDZmRGZ1UWNzUDOyYTNkJzYlR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十載坎坷消俠氣,一盤苜蓿負平生。
鹽車未得孫陽遇,斗酒能藏太白名。
足下青雲終有路,且攜琴鶴出神京。
早露鋒芒戰廣寒,一時豪俊皆驚看。
陳人無眼識璠璵。燕石寶之卞和嘆。
歸來著書九牛毛,豈論徒步與雕鞍。
雪月風花皆至樂,閒愁何自上眉端。
有時絳帳生英豪,有時綠酒留賓餐。
筆鋒燦爛五色錦,胸次沖融萬古丹。
岩廊已列召傅傳,橋門何妨有蘇韓。
伊川門外堪立雪,康節窩中且弄丸。
等閒奪得班楊壘,談笑還登李杜壇。
君不見安石高臥在東山,人將出處卜悲歡。
又不見渭川漁父八十年,驚天事業起釣竿。
詩文評價
渠澄清的詩文賦皆佳,今存詩十一首,賦一篇,文十篇。他在《柬馬賓竹》詩中,將自己抱負受到壓抑,內心悲憤不平的心情,同時也是將自己磊落而寬闊的胸襟充分表達出來:“當年叱吒藐荊卿,長劍橫磨赤電明。十載坎坷消俠氣,一盤苜蓿負平生。鹽車未得孫陽遇,斗酒能藏太白名。足下青雲終有路,且攜琴鶴出神京。”後渠澄清告歸,在豐城營宅,曰養晦齋。歸居後,曾寫了一首文華燦爛可與明代任何詩文大家媲美的古風體《橋門自嘆》詩以抒胸臆:“早露鋒芒戰廣寒,一時豪俊皆驚看。陳人無眼識璠璵。燕石寶之卞和嘆。歸來著書九牛毛,豈論徒步與雕鞍。雪月風花皆至樂,閒愁何自上眉端。有時絳帳生英豪,有時綠酒留賓餐。筆鋒燦爛五色錦,胸次沖融萬古丹。岩廊已列召傅傳,橋門何妨有蘇韓。伊川門外堪立雪,康節窩中且弄丸。等閒奪得班楊壘,談笑還登李杜壇。君不見安石高臥在東山,人將出處卜悲歡。又不見渭川漁父八十年,驚天事業起釣竿。”由於當時的社會歷史環境影響,黨爭之禍嚴重,渠澄清在宣城做儒學訓導時,沒有按照宣黨頭目湯霍林的指示辦事,所以得罪了他,故而在湯霍林的阻撓排擠下屢屢失意,因此,渠澄清的詩里充溢著豪俠之氣,表露出一種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同時也體現出不甘平庸、積極入世、敢於與命運作鬥爭的精神。在這裡,有必要提一下所謂的湯霍林,因為渠澄清每次的升遷的機會都毀在他手裡。霍林,是宣城人湯賓尹的別號,字嘉賓,號睡庵,萬曆二十三年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內外製書詔令多出其手,萬曆三十八年會試為同考官,後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廣收門徒,陰植死黨。明末的黨爭中,湯賓尹就是宣黨的首領。後湯賓尹在與方植黨爭鬥中失敗罷歸,宣黨猶力庇之,“雖家居,遙執朝柄”。由此可見,渠澄清縱有遠大的報國志向,但是,在明末的黨爭之下,也很難實現。明亡,實亡於萬曆,更亡於黨爭。渠澄清如果不是因為明末的朋黨之爭,也許,他不僅會成為明代渠氏的驕傲,也能成為明代豐縣宦林的翹楚。
相關資料
明故壽相王公仲川碑記
額:王公碑記
正文:
明故壽相王公仲川碑記。
公諱渭,字子淵,別號仲川,邑西北司馬里娥村世族也。於萬曆丙戍年五月二十六日歸穸先塋。
余方入帝京,取道彭城,其子仰仲托渠氏霽寰謁余,而道王公之行,大都所謂豪傑而君子焉。觀其生也,事父母以孝矣。待弟潤以友矣,待侄應乾以慈矣,待族人以恩矣,待親友以情矣,待僕從以和矣。且也,智如鬼詭,謀始蓍蔡,允里中有大構,人所不能平者,至,急人所不能濟者。事有關於綱常倫理之重,人所不能抉持者,必毅然身任之。苟可以上國家,下福民生者,即南征保正所不辭焉。蓋古所謂委吏乘田之意雲。以故碩德偉望,里人型範之,士大夫珍服之,而聖朝恩典,公獨首得之。白扇烏紗俱與也,七品郎官相為跪拜。咦,亦華也!其沒也,正襟危坐,詔子及侄,其言曰:“我其審訓,爾其聽之。某某性嚴,當濟以寬,某某性緩,當濟以急,耕者常存讓畔之心,讀者宜奮凌雲之志。處家無忘孝友,報國宜盡忠赤。我今與爾永別,喪事無越禮儀。”言訖瞑目,再叩無詞。噫,死亦大矣,而公精明如是,所謂鄉先生沒而祭於社者,其在公歟!是可以記矣。
余又聞仰仲之為人,其事親也,葉彩曾食,承顏順志。志於父沒而素食叄年。人強之,輒曰:“先父得某也晚,愧無以供子職者,不忍食也。又念弟家彥可入國小,乃延程氏毅吾而食焉臥焉於其家。仰仲之孝友如是,孰非過庭詩禮之遺教歟?”
余未識仲川,見仰仲之儒雅,猶仲川也。於是喜渠氏成人之美,而樂為之記。
萬曆拾肆年叄月貳拾陸日穀旦。
賜進士第、前觀禮部南京、中憲大夫、工部郎、南昌通家侍生、繹濱徐秉正撰文。
儒學廩生邑人晚眷生霽寰渠澄清書丹。
石匠,徐斍、 徐倉。
【按】此碑文為琴台夜月先生整理,該碑2012年於豐縣趙莊鎮南出土,碑與墓銘今存縣博物館。王渭乃明初太守王正之八世孫,王右軍後裔。正文“余方入帝京,取道彭城,其子仰仲托渠氏霽寰謁余,而道王公之行,大都所謂豪傑而君子焉”、“余未識仲川,見仰仲之儒雅,猶仲川也。於是喜渠氏成人之美,而樂為之記。”等處記述了王氏子托渠澄清請賜進士第、前觀禮部南京、中憲大夫、工部郎、南昌通家侍生、繹濱徐秉正為其父撰寫墓志銘的事情經過,"儒學廩生邑人晚眷生霽寰渠澄清書丹"表明墓志銘的書法是霽寰公渠澄清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