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步行訓練(BodyWeightSupportTreadmillTraining.BWSTT)是針對下肢功能障礙.改善步行能力的一種新的康復治療技術。由兩部分組成:即減重裝置(pattialbadyweightsupport,PBWS)和電動活動平板(treadmill)。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減重步行訓練
- 外文名: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 BWSTT
- 改善:步行能力
- 技術:康復治療技術
簡介,理論基礎,特點優勢,訓練設備,臨床套用,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訓練,腦外傷患者的康復,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
簡介
步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功能活動之一,據統計。患有致殘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如腦卒中、脊髓損傷、外傷、格林一巴利等病後3年能恢復獨立行走50m的患者僅3%一10%。對許多因各種原因導致暫時不能行走的患者來說,恢復步行是他們的第一願望,也是康復醫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減重步行訓練(BodyWeightSupportTreadmillTraining.BWSTT)是針對下肢功能障礙.改善步行能力的一種新的康復治療技術。在國外開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近十幾年來在國內得到了廣泛的套用與發展.也是近年來康復醫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理論基礎
現代BWSTT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脊髓損傷的貓動物模型的步行訓練。目前較為認可的理論是“中樞模式發生器”(Centralpatterngenerator,CPG)學說。1985年FinchL等.在電動跑台上對脊髓橫斷貓後腿減重後被動邁步的試驗中,發現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可使貓重新獲得運動能力:並在進一步研究中發現.其運動能力的恢復與脊髓非完全損傷尚存在特定節段感覺輸入機制有關。這種踏板運動有賴於特定的節段感覺傳人,類似於人類腰骶運動區的中樞模式發生器.
CPG是由脊髓中神經元相互聯結組成的網路,能發放節律衝動,肌肉的節律性收縮就由低級中樞控制。也有人提出CPG存在於脊髓的腹側和中部的兩側,它們相互之間存在信號通訊,以脊髓頸和腰膨大處最多,通過神經環路與其他神經關聯。當特定感覺傳人後,CPG產生步行中屈肌和肌交替轉換的神經衝動,首先屈肌興奮性衝動通過中間神經元抑制伸肌活動,屈肌興奮完成後伸肌神經興奮釋放,引起伸肌活動,從而在步行動作啟動之後,產生自發性屈肌一伸肌交替興奮,產生邁步動作。
特點優勢
傳統步行運動治療強調誘發下肢關節分離運動,單獨訓練邁步、平衡、重心轉移等分解動作。但真實步行環境與此不同,結果常導致患者分離運動好,步行能力差的矛盾現象。減重步行訓練(BWSTT)強調在真實步行環境中進行綜合性訓練,注重實用性,增加安全性,減少能量消耗,擴大活動範圍,提高生活質量。自上世紀80年代始,BWSTT開始臨床套用於腦卒中及脊髓損傷患者。患者下肢無充分負重能力時即可開始BWSTT,而無需等訓練到能步行後才進行傳統步態訓練,這顯然符合腦卒中早期康復理念。因此目前在腦卒中臨床已廣泛套用。
訓練設備
減重步行系統由兩部分組成:即減重裝置(pattialbadyweightsupport,PBWS)和電動活動平板(treadmill)。
減重裝置(電動)主要包括固定支撐架、減重控制台、電動升降桿、減重吊帶。減重控制台控制電動升降桿的升降,隨著升降桿的升高,患者被逐漸向上吊起.下肢負重減少.減少的重量可以在減重控制台上顯示出來。治療師可以按需要從下肢O%(完全負重)一100%(完全不負重)調整下肢減重量。目前,初始的減重量大多採用減掉患者身體質量的30%一50%,也有減重60%的報導。訓練前需滿足兩個條件:①患者負重達到可能支撐的最大體重;(函患者髖關節能夠完全伸展。一旦進步,儘快減少減重量.直至達到全負重.但必須保證正確的步態模式及安全性。減重吊帶類似於降落傘固定帶,使用時需緊緊縛於患者的腰臀部.固定帶的兩端對稱固定在懸吊支撐架上。
活動平板(電動)用於減重患者的步行訓練.平板運行時間、速度和坡度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節.一般初始速度設定為O.1一O.5m/s。每次步行訓練30--40min.採取間歇訓練法,間歇頻率及時間因人而異,主要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和疲勞恢復情況。由治療師具體掌握,以後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逐步減少間歇次數、間歇時間,增加平板運動速度。
目前腦卒中運動功能康復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上肢功能恢復與大腦活動關係研究較多,下肢研究則相對較少。其對訓練的反應也成了脊髓有運動學習能力的證據。1987年Barbeau等根據此理論.設計了運用於偏癱和截癱患者臨床康復治療的減重步行訓練方法.讓患者站在有馬達驅動、速度可以調節的電動跑台上.通過上方的滑輪連線可調節的吊帶對患者身體進行減重.電動平板帶動患者產生重複和有節律的步行活動。這種治療可使支撐能力不足的患者早期進行步行訓練,屬於強制性運動訓練,能有效地激活運動皮質和脊髓節律性運動中樞。近來的研究四進一步從神經細胞超微結構證實了BWSTT在神經再生修復中的作用,BWSTT組可以增加神經元細胞膜表面興奮性神經遞質的囊泡數量.明顯增加突觸的形成數量,提示減重步行訓練可以作為一種有效地減輕神經組織損傷的干預手段.促泛的套用與發展.也是近年來康復醫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臨床套用
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訓練
BWSTT用於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的康復訓練,是國內套用BWSTT最廣泛的一個領域。腦的可逆性理論認為,通過特定任務訓練,可使大多數腦卒中患者有能力較好地完成運動再學習過程。BWSTT因其早期、安全、療效顯著等特點,在國內腦卒中偏癱的康復治療中得到迅速推廣和套用,獲得滿意的近期和遠期療效。
相關研究認為,偏癱患者因患側肢體不能足夠負重而更多依賴健側肢體負重,表現為患側單肢支撐期明顯縮短,而雙側肢體支撐期顯著延長,影響了步行中動能和位能的轉換,使步態間斷而不平滑。在BWSTT中,傳送帶的強迫性運動使髖關節被動過伸.對支撐末期髖關節屈肌有拉緊作用.而這一牽拉會提高髖部屈肌的收縮.使肢體向前擺動;同樣,支撐末期對腓腸肌的牽拉可增加踝關節跖屈,增加地面的推進力.既增加能量補給,又減少了擺動前期。且髖關節過度伸展也促進CPG從支撐期向擺動期的轉換。從而糾正了步態的不對稱性。套用BWSTT可早期對腦卒中患者進行以負重、邁步及平衡三要素相結合為主要特點的強化步行訓練。從而使患者步行及平衡能力得以最大恢復。
在BWSTT訓練中。患者患側下肢膝踝關節的控制能力對減重步行訓練的影響較大,膝關節步行時的互動抑制障礙及足下垂仍是影響步行的關鍵因素。如果不重視膝踝關節的控制訓練,部分患者仍然會誘發下肢的伸肌痙攣模式.導致下肢誤用綜合徵即偏癱步態。在訓練中引入靶向性訓練或稱目標性的強化重複訓練方法,為每個患者制定特定的步行訓練內容,縮短膝踝關節的控制不良的時間.可最快的糾正步態、提高步行能力。
腦外傷患者的康復
訓練嚴重的腦外傷患者早期臨床治療的重點是保全生命.也因為外傷後腦水腫影響到呼吸、循環等重要生命體徵和意識的清醒.國內對BWSTT在腦外傷早期康復治療中的套用不多。有報導BWSTT早期介入腦外傷患者的康復治療,對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復.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步行能力、平衡能力、下肢運動功能等方面.較對照組都有顯著提高。步行時大腦皮質能量代謝活動增加,受累的半球感覺運動皮質血循環中的血紅蛋白攜氧能力加強.受累半球的運動區激活能力加強.能夠促進神經系統的代償水平;BWSTT可以使腦外傷患者早期開展步行訓練.避免和緩解早期負重步行使下肢伸肌張力增加和由於這種異常運動模式導致的足下垂、內翻等病理步態,對改善患者下肢功能和步態有很大幫助。有人對腦外傷術後3個月以上的病例.在常規物理治療的基礎上加BWSTT,觀察其平衡能力、轉移能力和下肢股四頭肌肌力.結果發現BWSTT和傳統治療都能改善腦外傷偏癱患者中後期下肢肌力、平衡能力和轉移能力,但BWSTT對改善其患側肌力和轉移能力更顯著。
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
訓練因為脊髓神經的再生和修復能力較外周神經低下.其代償能力遠不如大腦.這直接影響了脊髓損傷患者康復治療的效果。相對於腦卒中患者,脊髓損傷的BWSTT臨床報導較少.國內套用不夠廣泛。多局限在不完全脊髓損傷的康復治療中。有人將42例不完全脊髓損傷患者隨機分為BWS,兀組和對照組.採用步長、步速、功能性步行分級對患者的步行能力進行評定.治療1個月後,兩組的步行能力都有所提高,BWSTT'組提高更為明顯閉。BWSTT對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治療作用主要通過“中樞模式發生器”、神經系統可塑性、運動控制的“動力系統”學說、強制性自動使用理論來實現。BWSTT對改善膀胱和排便功能,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骨質疏鬆等併發症也很有益處。還能改善脊髓損傷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血脂、血糖調節功能,減輕痛覺過敏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