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三年前,香港巴士阿叔的一句抱怨成了年度口頭語。三年之後經濟危機來臨,越來越少的人把“壓力”二字掛在嘴邊,不是因為沒有壓力了,而是因為說了也沒人聽,也沒有用,因為大家都有壓力,誰當誰的“垃圾桶”呢?於是,一些人從寵物那裡獲得慰藉,一些人從書本中找安慰,還有一些人“求助”於玩具。在這方面,日本人是先驅。早在1996年經濟泡沫破滅後,日本就誕生了“治癒系”玩具——電子雞。這種口袋裡的“寵物”讓人們有了得以“寄情”的載體,因此很快風靡日本乃至全球。電子雞的出現,第一次讓人們感覺到玩具對成年人同樣有著足夠誘惑力和治癒力。
成年人玩玩具不再被看作是玩物喪志,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玩玩具更成為堂而皇之的減壓理由。隨便在淘寶等購物網站上瀏覽一下,可以發現專門針對大人的減壓玩具往往都是人氣商品,比如日本萬代公司推出的捏泡泡、擠毛豆。前段時間風靡日本的陽光雞據說也將進入中國市場。陽光雞正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誕生的日本卡通形象,雞大叔帶著一群小雞每日輾轉於家庭、辦公室、捷運等地方發生的種種溫馨、幽默的故事,就像“一米陽光”照進了終日淹沒在都市快節奏生活中人們的心裡。
經濟不景氣,上班族裁員、減薪頻傳,而壓力卻無處發泄,但是這也能成為一種商機。在美國國際玩具展上,玩具廠商都不約而同地推出便宜、但娛樂性絲毫不打折扣的“治癒性”玩具。本期《樂活》就帶你開始自我減壓、尋找快樂的玩具之旅,看完之後,或許曾經對玩具不屑一顧的你,也會成為眾多玩玩具的大朋友中的一分子。
“西半球最大玩具展”——美國國際玩具展2009年2月15日至18日在紐約賈維茨會展中心舉行,由於金融危機下人們的購買力減退,玩具商們的日子都不太好過。在經歷了蕭條的聖誕季之後,本以為今年的美國玩具展也會慘澹收場,結果不僅各大玩具商都帶著自己的最新玩具亮相,吸引來的參觀者更是絡繹不絕。有國外記者統計,來參觀的人比2008年還要多出7%。
看到10萬平方米的展會現場人頭攢動,玩具產業協會主席卡特·吉斯利也有點揚眉吐氣地說:“我們早就說過了嘛,玩具產業是很抗打擊的。”這話或許沒錯,經濟環境好的時候,人們買衣服、買電器、派對宴會夜夜笙歌。經濟危機一來,衣服可以穿舊的,電器可以將就著用,飯也可以在家自己做,唯獨玩具是萬萬不可或缺的,否則無聊的辦公室時間要如何打發,漫漫長夜又該如何度過呢?
方法
當然,吉斯利的說法有點誇張。然而,被賦予特殊“治癒”意義的玩具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納入消費清單,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只有小朋友才能玩玩具”的場景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很多成年人正成為玩具設計師和廠商瞄準的主要消費群體。尤其自去年年底以來,經濟衰退、人們生活壓力大,更容易認同這類玩具。因此新上市的很多玩具都被打上了“抹平創傷”、“撫慰人心”等宣傳語。
在本次玩具展上,針對成年人的減壓玩具就不在少數,像讓人們大呼過癮的砸碎“麥道夫”玩偶,能讓人會心一笑的穿著寫有“我在‘熊市’中倖存”套頭衫的泰迪熊,還有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用意念控制小球上升或下降的高科技玩具以及主張“變革”的歐巴馬儲蓄罐。不難看出,以讓平日淹沒在學業、工作、家庭等人際關係壓力下身心俱疲的消費者能稍稍轉移一下焦點喘口氣為目標的“治癒系”玩具,已經發展為成人玩具市場的“王道”。
追本溯源,“治癒系”玩具最早誕生於日本。1996年,日本正值泡沫經濟瓦解後不久,人們悲觀失望、萎靡不振。為了振奮人心,萬代公司推出了一種可以裝在兜里的電子雞。
此後,日本玩具商又陸續開發出具有心靈撫慰作用的玩具。比如前段時間因韓劇《火花遊戲》風靡亞洲的點頭娃娃,受到光照後就會不停搖動葉片的FlipFlap盆栽。萬代公司最近推出的捏氣泡、擠毛豆、無限撕條和手指扣扣樂等玩具,因為契合了人們強迫症式的宣洩需求,不僅以小搏大多次摘得日本玩具大獎,近來更引發搶購熱潮。
百變“腦袋”比“軟柿子”還軟中國有句俗話叫“專揀軟柿子捏”。日本玩具設計師不知是否受了這句話的啟發,將“軟柿子”換成了一顆柔軟且有彈性、可以拿在手裡把玩、揉搓的鬼臉人的腦袋。“腦袋”由聚氨脂樹脂製成,本身就已經有了各種妙趣橫生的鬼馬“表情”,在手指的大力擠壓揉搓之下,又能變化出多少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還有待玩家自己去開發。
“治癒”秘訣:移情和出氣
造型可愛是“治癒系”玩具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但在可愛之餘,這類玩具更重視玩具與人的互動。像能“對話”的聲控盆栽和密語娃娃,它們就扮演著傾聽者的角色。發財樹存錢罐和破殼而出,則能讓這兩款玩具的所有者體會到“努力就有回報”的欣慰感覺。智慧型寵物就更不必說了,高度仿真的皮毛質感和活靈活現的叫聲與動作,已經超出早期的電子寵物不知多少倍。
除此之外,移情作用和出氣功能也是“治癒系”玩具的解憂秘訣,經歷了經濟危機的人們情緒消沉,極需要玩具來撫慰。代表性產品可以參見後面介紹的出氣不倒翁和百變“腦袋”,由於不倒翁有一張沒有面目的臉,就可以將它想像成辦公室里專拍老闆馬屁,又愛亂傳同事八卦的“小人”或專斷挑剔的上司,用“精神勝利法”為自己出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