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清香木姜子
- 拉丁學名:MùJiānɡZǐ
- 別稱:FruitofPungentLitse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綱:蕨綱
- 目:蓮座蕨目
- 科:樟科
- 屬:木姜子屬
- 種:清香木姜子
- 分布區域:山西、陝西、甘肅
- 海拔下限:350
- 海拔上限:2450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高10米;樹皮灰綠或灰褐色。幼枝有短柔毛。頂芽圓錐形,外被黃褐色 柔毛。葉互生,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長6.5-14厘米,寬2.2-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 楔形略圓,紙質,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麵粉綠色,被疏柔毛,沿中脈稍密,羽狀脈,中脈在上面下陷,下面突起,側脈每邊8-12條;葉柄長1.5厘米,初時有短柔毛,後漸脫落變無毛。傘形花序腋生,常4個簇生於短枝上,短枝長2毫米;苞片外面無毛,有5-6條脈;每一花序有花4-6朵,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被裂片6,黃綠或黃白色,橢圓形,長約2毫米,先端圓;能育雄蕊9,花絲有灰黃色柔毛,第3輪基部腺體盾狀心形,無柄;退化雌蕊無。果球形,直徑5-7毫米,頂端具小尖,成熟時黑色;果梗長4毫米,先端不增粗,有稀疏短柔毛。花期2-3月,果期9月。
分布範圍
【生長環境】路邊林緣、山坡灌叢、山坡闊葉林中、山坡闊葉林中濕潤地、山坡林中、向陽地、生於山地闊葉林中濕潤處、山坡灌叢中或常綠闊葉林緣或次生闊葉林中、溪旁和山地陽坡雜木林中或林緣。
主要價值
【用法介紹】內服:煎湯,3-10g;研粉每次1-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粉調敷。
【性味】辛;苦;性溫【歸經】脾;胃經
【採收和儲藏】秋季末採摘,陰乾。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清香木姜子、毛葉木姜子和木姜子的果實。【功能主治】溫中行氣止痛;燥濕健脾消食;解毒消腫。主胃寒腹痛;暑濕吐瀉;食滯飽脹;痛經;疝痛;瘧疾;瘡瘍腫痛
【注意】熱症忌服。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①治感寒腹痛:木姜子四至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②治水瀉腹痛:木姜子研末,開水吞服一錢。
③治發痧氣痛:木姜子、青藤香、蜘蛛香各一錢。研末,酒吞服。
④治消化不良,胸腹脹:木姜子焙乾,研末,每次吞服三至五分。(②方以下出《貴州民間藥物》)
⑤治關節痛:木姜子一兩,雄黃五錢,雞屎二兩。搗爛,炒熱,布包,揉擦痛處。(《湖南藥物志》)
⑥治疔瘡:木姜子搗絨外敷。(《貴州民間藥物》)
果實形狀 | 清香木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