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鄯善乾屍是2009年1月5日下午14點左右,位於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境內的一處火焰山下發現一片清代墓葬群中出土的乾屍,由於其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而引起海內外學者關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鄯善乾屍
- 出土地點: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境內的一處火焰山下發現一片清代墓葬群
- 所屬年代:清
- 發現時間:2009年1月5日下午14點左右
簡介,發現,狀況,形成,身份之謎,研究價值,乾屍介紹,
簡介
乾屍
清鄯善乾屍,位於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境內的一處火焰山下發現一片清代墓葬群,新疆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呂恩國和吐魯番地區文物局保護人員鑑定出土屍體為清代乾屍。墓葬群是由當地施工平整地面、修建涼房的建築工人在挖地基時發現,墓葬群被鄯善縣旅遊文物局局長和工作人員實施保護。
文物保護人員在該區域發現5座墓葬和兩具乾屍,其中一具較完整,唇上微翹的八字鬍清晰可見,腦後還有一條黑色辮子。
發現
發現地火焰山下
2009年1月5日,吐魯番地區鄯善縣境內火焰山腳下一村莊內,當地農民在平整地基時挖出乾屍,文物保護人員目前在該區域已發現5座墓葬和兩具乾屍。經文物專家初步推斷,此為清代漢族男性乾屍。
位於吐魯番盆地的鄯善縣是文化大縣,鄯善境內現有75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0處。有各類文物上千件,已鑑定的國家級文物有50件。
狀況
吐魯番火焰山下發現清代乾屍
墓地的四周土質很鬆軟,一個約三米左右長的墓穴已被打開,裡面的棺材板子被拆成了幾塊,棺材板上有純手工的印花。一具保存很完整的乾屍躺在其中一個墓穴的旁邊。這是一具男性乾屍,屍身長度在1.70米左右,偏瘦,高鼻樑,緊閉兩排牙齒,五官輪廓明晰,臉部皮膚和裸露的雙腳已經完全焦黑,薄薄的一層皮膚貼在骨骼上,一雙乾瘦的腳裸露在外,腳上的皮肉被風乾了,成了一對兒乾癟的深褐色腳丫。乾屍的外面穿著一件青綠色的外套,裡面裹著厚厚的黑色棉衣、棉褲,赤裸著的腳旁邊是一雙沾滿泥土的千層底的布鞋。黑色棉衣棉褲為冥衣。 屍體的前額處沒有頭髮,腦勺後有一條黑色的長辮子。
另有四處墓穴,其中一個墓穴的屍體已經不見了,只有一個紅色的褥子和一件變色的大布棉衣, 另外三具乾屍都被人為地挖出了一半,而且每具屍體身上都裹著厚厚的棉衣,並且都穿著厚厚的千層底的布鞋。這三具乾屍保存的不太完整,同樣是後腦勺上拖著一條長長的辮子。
形成
挖掘出的乾屍
身份之謎
屍體上的布鞋
吐魯番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永兵認為:“在清朝,吐魯番地區鄯善縣內有漢族居民或者軍隊生活駐紮。”按照中國傳統,古人十分注重官銜,通常有官職的人去世後,會身著官服下葬,並且有一定的隨葬物品。但眼前這些墓葬的主人,沒有穿官服或者士兵的服裝,他們均為普通百姓的可能性比較大。乾屍有些棺木上有彩色的條紋,證明家裡的條件狀況還好,家中較講究。還有些墓穴內的棺木就是一般的木板。因為墓穴內沒有發現錢幣等可以確定年代的物品,僅從外部的衣著只能判定乾屍的年代大概是清末。
但又有史料記載,清朝時政府曾在現今鄯善縣一帶戍邊屯田,在這一地點周邊以前也曾發現過幾處屯田遺址,加之現場已發現的墓葬主人均為男性墓葬,不排除這些墓主是當時在鄯善屯田士兵的可能。
研究價值
乾屍及相關物品已運至鄯善縣旅遊文物局採取特殊方式保存,其中完整清代漢族男性乾屍有望年內在博物館展出,而與其一起展出的可能還包括距今2800年的薩滿乾屍等大量珍貴文物。乾屍發現地點已得到保護,文物局將對該區域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而文物專家正對新出土乾屍進行進一步分析、研究。這些珍貴的古代人類標本及其代表性的喪葬文化將為進一步豐富當地的體質人類學研究及戍邊屯田歷史,提供實物資料。
“他的出現,至少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在清朝,吐魯番地區鄯善縣有漢族居民或者軍隊生活駐紮。”吐魯番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永兵說。 有史料記載,清朝政府曾在現今鄯善縣一帶戍邊屯田,在這一地點周邊以前也曾發現過幾處屯田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