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蔣廷錫扇面畫牡丹圖》是清代花鳥畫家蔣廷錫的創作的一幅紙本設色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蔣廷錫扇面畫牡丹圖
- 材質:紙本
- 創作年代:清代
- 現收藏地:故宮博物院
- 規格:縱長17厘米,橫長49厘米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作者:蔣廷錫
文物簡介,作者簡介,
文物簡介
扇面《牡丹》可稱為蔣廷錫文入畫風格的典型作品。畫面上枝幹和層層花瓣皆以勾勒之法畫出,略作暈染,雜葉以濃淡墨寫之,淡施赭色,用筆靈活渾融,不拘泥於工致。畫中勾描尚存南宋之筆意,但不用焦墨,已與南宋的細膩勾勒相去甚遠。水墨雖靈動卻不取青藤、白陽之疏狂,也不隨意發揮,而是追求宋人理法和元人墨韻,正如其所言:“寫牡丹當於整齊中求生動,若筆太松放,便非牡丹品格。”蔣廷錫此幅畫中的牡丹洗盡鉛華,栩栩如生,頗有徐熙野逸之風,與其供御之作迥異其趣。
畫中題款稱:“戲學海西烘染法。”關於“海西”的“烘染法”,張庚《國朝畫征錄》有言:“海西法善於繪影,剖析分剞,以量度其陰陽向背;斜正長短,就其影之所著而設色,分濃、淡、明、陰焉。”這種畫法早在明神宗時,利瑪竇帶來天主像、聖母像,就隨宗教傳人中國。“海西法”“與生人不殊”,讓中國畫家“無由措手”。雖然當時的文人畫家對它不屑一顧,如鄒一桂《小山畫譜》認為其“筆法全無,雖工亦匠,故不入畫品”,但終究給中國畫壇注入了新風,使得一些畫家開始探索中西畫法相結合的道路。中國畫家參用西法和西方畫家參用中法,成為康、雍、乾三朝一百多年間院體畫的特點。康熙年間,焦秉貞、冷枚即屬參用“海西法”的畫家。蔣廷錫師出正宗,屬“正統派”,然而在時風之下,亦不免以新法戲墨。從此幅扇面中兩朵牡丹的花瓣以及枝葉之間,可見蔣廷錫對“海西法”之借鑑。
綜而觀之,蔣廷錫花鳥畫風格的複雜性來自其身份的多重性,更與其身處繪畫藝術多元化和轉型期的時代息息相關。
作者簡介
蔣廷錫(公元1669~1732年),清代畫家,字揚孫,號酉君、西谷、南沙,晚年室名青桐軒,故又號青桐居士。江蘇常熟人。年輕時與馬元馭、顧雪坡等畫家、文人多有交往。雍正(1723~1735)年間歷任禮部侍郎、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職。蔣廷錫能詩善畫,多作寫生花卉及蘭竹小品,工整、簡率問出,或水墨、或色墨並施,頗有韻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