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

清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

清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陟山門街5號,設立於清雍正四年(1726年),是清朝時期是負責監督內務府官員的機構,現由故宮博物院使用。

清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坐北朝南,四進院落,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原共有房屋四十六間,現存大門三間,中軸線兩側各為五間轉角房,正廳五間、後廳五間、後房五間。除大門屋面為硬山灰筒瓦外,其餘廳房均為合瓦屋面。清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是北京現僅存的一處完整的宮廷衙門,對研究清代衙署制度有重要的價值。

2011年5月15日,清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
  •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區陟山門街5號
  • 所處時代:清朝
  • 占地面積:2400 m
  • 保護級別: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第一進院,第二進院,第三進院,第四進院,歷史文化,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路線,

歷史沿革

清雍正四年(1726年),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設立。
民國時期,內務府取消,清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逐漸成為普通民居。
1949年後,清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被故宮博物院使用,作為家屬宿舍。
1970年後,清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內搭建了住房及伙房,其他建築基本存留。
2004年,清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完成拆遷騰退工作,並由故宮博物院負責修繕。

建築格局

清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坐北朝南,四進院落,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原共有房屋四十六間,現存大門三間,中軸線兩側各為五間轉角房,正廳五間、後廳五間、後房五間。除大門屋面為硬山灰筒瓦外,其餘廳房均為合瓦屋面。

主要建築

第一進院

第一進院南端大門面闊三間,硬山頂調大脊,簡瓦屋面,明間開廣亮大門。大門兩側接東西轉角房,院內北側有儀門一座。

第二進院

第二進院位於一進院北,院內正房面闊五間,硬山頂調大脊,筒瓦屋面。院內東、西配房各三間,清水脊,合瓦屋面,其北各接廡房三間,過壟脊,合瓦屋面。正房後有儀門一座。

第三進院

第三進院位於二進院北,院內正房面闊五間,東西各帶耳房兩間,其中西耳房東側一間闢為過道,可通第四進院。院內東西配房各三間。

第四進院

第四進院內有後罩房九間。

歷史文化

  • 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
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又稱稽查門各府御史處,歸都察院管轄,由都察院兩名滿族監察御史任職,是負責監督內務府官員的機構。
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在滿語的意思是“總管查核內務府之衙署”,監督內務府一切內務。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會核查內務府各司和院每年所用的錢糧數目,按照舊管、新收、開出和實在等各項造冊,然後呈給稽查內務府御史處,經該部門人員核查並註銷。該部門還稽查廣儲司、六庫等官員更調交接及物品的取用存儲等,每個月稽查兩次並註銷。另外,該部門還負責稽查紫禁城,遇到出行有異的人會進行處理。

文物價值

清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是北京現僅存的一處完整的宮廷衙門,對研究清代衙署制度有重要的價值。

文物保護

2011年5月15日,清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清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陟山門街5號。
清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

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5、58路公車,在西板橋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距離清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約4.3千米,駕車約13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