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鑑仿三趙山水圖

清王鑑仿三趙山水圖

《清王鑑仿三趙山水圖》是清代畫家王鑑創作的一幅山水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王鑑仿三趙山水圖
  • 作者:王鑑
  • 創作時間:清代
  • 規格:縱162.7 厘米,橫51.1 厘米
  • 現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 畫作類型:山水畫
作品介紹,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介紹,

作品介紹

《清王鑑仿三趙山水圖》描繪的是暮春時節,雨後江南非常濃麗的景色。

創作背景

“三趙”,即北宋的趙令穰、南宋的趙伯駒以及元代的趙孟。“三趙”的青綠山水的特點,主要是帶有文人所謂的“書卷氣”,在明時受到董其昌的大力宣揚,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認為他們的青綠色“雖妍而不甜”。王鑑在此畫中題“以三趙筆法合為之”,表明了自己的審美理想,並非具體地模仿這三家的某些作品。《仿三趙山水圖》右上方有作者自題的唐嚴維的名句:“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和自題款“以三趙筆法合為之,未識得似一二否。染香庵主。” 題識中未署年月,但可以推斷,這幅畫是在作者65 歲以後所作。
清王鑑仿三趙山水圖

作品賞析

王鑑糅合了南北二宗的畫法,十分注重山水畫創作中的歷史意識。《桐陰論畫》中稱王鑑“沉雄古逸,皴染兼長,其臨摹董、巨,尤為精詣。工細之作,仍能纖不傷雅,綽有餘妍,雖青綠重色,而一種書卷之氣盎然紙墨間”。此外,王鑑的風格有前後期之分,越往後越精詣。他前期的作品淳實圓渾,而當進入古稀之年以後,他的畫風卻一變為尖硬細刻,盡顯精詣功力。
在這幅圖中,全圖半幅都被向上盤旋的高山所占據,山勢連綿不斷,把畫面分成了左右兩部分,但山兩側都有已漫到山腳的春水。近處池塘邊的柳樹新枝嫩葉繁茂,與幾株交錯的同樣枝繁葉茂的樹木相互呼應,向人們展示著春的氣息。一角亭座落於水邊,似乎在等著春遊到此的人們。山的左側,花樹新綠攢簇之下有幾處屋舍,屋裡觥籌交錯,人物雖小卻也栩栩如生,所穿衣服的顏色更是醒目。再向上,群山懷抱之中有一樓閣,一條瀑布順流而下,一條彎曲的小路由山腳下延伸。平坡上,山頭間,青草茸茸,全披上了綠裝,山腰間淡煙輕霧,把春天襯托得更為凝重瀟灑。“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的詩意頓時躍於眼前。
這是一幅非常儂麗的春景,滿園的新綠 山石用解索皴、披麻皴,先勾皴,再以淡墨渲染。重染和輕染分陰陽兩面,立體感很強。在表現雜樹的枝葉時運用了以多種點法:圓點、橫點、介字點、魚子點等等,表現多種樹木。
此圖中大片的不透明的石質青綠顏料,使得層次豐厚,但並不顯沉滯,而是爽朗明潔,這樣濃艷的畫面,卻不顯得庸俗,而有一種華貴典雅的古典美,真正達到了“傅染越新,光輝越古”的境地,可見作者在青綠設色上的技法已經達到了無可指摘的程度。

作者介紹

王鑑(1598—1677年),字玄照,後改字元照、圓照、元炤,號湘碧,自稱染香庵主,太倉(今屬江蘇省)人,因明末曾官廉州知府,故人們常以“王廉州”稱之。擅繪山水,宗法五代董源及以黃公望為首的“元四家”,皴法細密,墨色濃潤,以仿古功力深厚而備受人們稱道。與同時代的山水畫家王時敏、王鑑、王原祁合稱“四王”,他們在清初畫壇上形成了極強的復古勢力,進一步規範了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技法和程式,同時,也阻礙了中國山水畫的進一步發展。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畫跋》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