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代屬十四都;民國時期為三至十保;解放後稱清港鎮;1958年,屬楚門人民公社(大公社)下轄的一個管理區,1961年建立清港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設時,復置清港鎮;1992年5月“撤、擴、並”時,原芳
杜鄉、凡塘鄉和外塘鄉的上湫、下湫、袁家、後排4個行政村併入。
該鎮先後被列為省級小康鎮、省級首批村鎮、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試點鎮、市“一優二高”農業示範鎮、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工業有水暖潔具、鑄造、銅球閥、家具等四大支柱產業。農業初步形成了
文旦、
葡萄、蔬菜、
果蔗、花卉五大特色農業基地為龍頭的農業產業化格局。無公害和
品牌農業建設全面啟動。
清港鎮,浙江玉環市的北大門,東鄰
沙門鎮,南連
楚門鎮,西瀕
樂清灣,北與
溫嶺接壤。鎮政府駐地
迎賓路3號,距市政府駐地東北13.5公里。面積53.6平方公里,轄2個居委會、40個行政村,人口4.6萬。境內最大的河流同善塘河,古名清港,以港水清得名,鎮名由港名而得。
清代屬十四都;民國時期為三至十保;解放後稱清港鎮;1958年,屬楚門人民公社(大公社)下轄的一個管理區,1961年建立清港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設時,復置清港鎮;1992年5月“撤、擴、並”時,原芳
杜鄉、凡塘鄉和外塘鄉的上湫、下湫、袁家、後排4個行政村併入。
鄉鎮發展
先後被列為省級小康鎮、省級首批新農村鎮、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試點鎮、市“一優二高”農業示範鎮、市綜合先進單位等。
2006年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67.44億元,同比增長25.12%,財政總收入2.3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9298元。
一、農業經濟穩步推進,效益農業發展迅速,實現農業生產總值約1.44億元,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325萬元。加強新品種引進推廣力度,共引進葡萄、柑桔等新品種10多個。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
葡萄、甘蔗、蔬菜、
文旦四個品種,已初步形成規模化和園區化生產格局。凡海(鹽業)葡萄園區、垟根文旦園區、凡塘甘蔗種植區、王家垟心等村聯片的蔬菜種植區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不斷改善,品牌經營和無公害生產深入人心。農業生產條件快速改進。全鎮五個村完成1093.6畝優質園地整治任務,完成下凡等村老宅基地復墾項目,淨增耕地約83畝;清理水面河障1000餘畝,完成海泗塘河道疏浚4公里。科技興農力度不斷加大,全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45期,受訓達2581人次,完成勞動力轉移570人,加強
農村信息化管理,註冊並啟用農民信箱1601戶。農業技術得到普遍推廣,大棚有色
無滴膜、
微噴滴灌、CO2氣肥和農作物
殺蟲燈等新技術得到廣泛套用。
二、工業經濟發展步伐加快,結構調整取得新進步,實現工業總產值達到66億元,增長31.97%,外貿出口 26.9億元,同比增長45.89%,
實際利用外資312萬美元,規模企業上五千萬15家,上億元9家。規模企業實現產值52.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4.28%。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28家。機械閥門、家具兩大支柱行業繼續保持強勁增勢,分別比上年增長67.8%和13.5%;出口總量明顯攀升,完成出口交貨值26.9億元,其中自營出口17.2億元,
同比分別增長45.98%和41.67%;高新技術成果喜人,創建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家、開發省級高新技術產品2項,通過省級驗收新產品4項,企業的發展方式由規模擴張型向技術內涵型轉變;引進高級人才8人、中級人才10人,技能人才131人,技師45人,管理人員35人。縣科技工業功能區開發順利。已完成工業功能區開發150畝,完成園區廠房竣工面積32000㎡,竣工企業6家,集聚區內81家企業全年創產值33億元。
三、第三產業更上新台階,城鎮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三產行業企業已發展到3285家,同比增長2.5%。電子商務和信息管理髮展迅速,產值500萬元以上企業全部實現統計網上申報,78%企業有自己的網頁,75%的企業採用
信息化管理。有6家房地產企業進入鎮土地開發市場,迎賓西路、群興路2幢18間商住樓已通過地產交易中心拍賣。金融、信息等服務業健康發展,金融企業落戶4家、
職業介紹所發展到15家,新增規模三產企業 4家,分別為億元玉環縣清港中心菜市場、玉環日月園度假有限公司、浙江三木進出口有限公司、玉環海外有限公司。傳統節會得到提升,一年一度的“二月十九物資交流會”成為鎮發展會展業的一個重要載體。
鄉鎮產業
工業經濟
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0億元,同比增長32.10%;外貿出口總量明顯攀升,實現出口交貨值17.48億元,其中自營出口12億元,
同比分別增長31.59%和增長22%。工業性投入進一步增加,突破2.6億元,同比增長30%。產值上千萬元企業達到66家,新增上億元企業4家,千萬元以上規模企業實現產值33.9億元,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67.77%。機械閥門、家具兩大支柱行業繼續保持強勁增勢,同比增長26.74%和39.94%。全鎮企業技改立項10項,申報省高新技術項目2項,省級科技項目3項,完成對外招商項目15項。工業
產業集聚區開發建設繼續推進,完成項目投資2.3億元,工業
標準廠房建設6萬平方米。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取得新成效,全面加強了
安全生產管理,在300萬元以上產值的企業設立了兼職安全員。同時,開展了木業企業專項安全整治工作,全鎮安全生產形勢有所好轉,有力地促進了工業經濟的發展。
農業經濟
2005年實現農業生產總值1.38億元,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1380萬元,同比增長8.6%和2.9%。農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引進各類農作物新品種16個,
農業科技套用有了顯著進展,初步形成了“文旦、葡萄”兩大農業經濟區和優質文旦、特色
葡萄、特種花卉“三大”主導產業。垟根半邊天文旦合作社取得了省級無公害基地及特色農產品雙認證,彬彬牌乳鴿獲省
農博會金獎,清港牌玉指葡萄獲省首屆葡萄品質評比銀獎。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糧食種植面積達到1.55萬畝,並落實了百畝水稻示範場一個,果菜栽培面積保持在2萬畝左右。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先後完成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項目57個,芳杜水庫保全工程全面竣工,泗頭斗閘得到維修,疏浚河道2公里,清理水面河障1300多畝,完成優質園地整理2453畝。綠化造林和森林防火工作力度加大,超額完成造林計畫,組建了清港農民森林消防中隊,全面完成台州市第二期重點火險區綜合整治鄉鎮任務。農村各項改革繼續深化,完成了三分之一村
財務信息化管理和財務審計工作,並在清港村開展了村級集體資產股權量化試點。
第三產業
專業市場蓬勃發展,清港
小商品市場、
菜市場成交額逐年上升。金融、保險、中介、信息等服務業健康發展,金融企業已有4家,
職業介紹所達到10餘家。家政、物流企業發展迅速,目前已發展到6家。
房地產市場日益興旺,有6家房地產企業進入清港市場,業績喜人;新增超市、酒樓、快餐店近10家,清港大酒店農轉用指標已上報省廳,
豪門大酒店已開工建設;成功舉辦了一年一度的“二月十九”民間廟會。由縣觀光農業園、凡
海葡萄園區、垟根文旦園區、“月山寺”等組成的旅遊產業不斷發展,觀光人數逐年攀升。
基礎設施
按照“全鎮規劃一般棋,推進
城鄉一體化”總體思路,著力破解電力、土地、資金等要素制約,大力實施“項目推進年”和“狠抓落實年”活動,加快了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城鄉建設投資3800多萬元。湫鹽大橋、寶山橋、保官
塘橋工程建成通車,
迎賓路、
寶山路部分慢車道和人行道工程已完工,希望路的土地徵用和部分路段的石渣回填基本結束,清港大橋建設正在加緊施工,寶山北橋完成了橋樑的初步設計;閥門城征地正在有序推進。積極配合縣有關部門落實澤坎線清港段道路兩側綠化、泗小線道路拓寬和500KV線路塔基建設等工作。城鄉整治紮實推進,大力實施“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完成了6個村的
村莊整治、17個村改廁和26.4公里的通村公路建造;對清港中心區舊城改造和13個村村莊規划進行了重新修編。“雙違”整治有效開展,查處案件4559起,強制拆除違章建設1.12萬平方米,亂搭濫建勢頭明顯遏制。強化環境執法,加大對芳杜水庫的環境治理和
環境監控,以及澤坎線兩側道路整治。
社會事業
全面推動科教文衛事業。堅持教育先導理念,教育整體質量得以提升,初升高升學率比上年有所提高。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得到深化。建立了黨委委員聯繫計生員制度和計生激勵機制;
計畫生育率控制在94.67%,
出生性別比控制在106:100,保持了低生育水平。
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積極預防控制各種傳染病在清港的流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鋪開,參保率91.8%。無償獻血工作全面開展,被評為
台州市先進集體。人才工作取得新成績,共引進本科以上畢業生403人,其中高級人才4人,副高5人。成功開展了
經濟普查和1%
人口抽樣調查,榮獲
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社會保障協調發展,社會福利、
社會救助等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殘疾人事業得到新發展,被命名為台州市第二批“殘疾人工作示範鄉鎮”;文化村、綠化村、衛生村建設不斷推進,村、企文化活動方興未艾,全民健身蓬勃發展,後排村榮獲“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完成民兵建設、“雙擁”、徵兵等工作任務;積極支持工青婦、關老協等開展各項工作。
“平安清港”建設紮實推進。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新建了鎮綜治工作中心和15個村級綜治工作站,組建了33家規模企業綜治組織,綜治進民企活動積極推進。“百日維穩”、“禁毒”、“打擊兩車偷盜”等“嚴打”鬥爭深入開展,刑事發案率同比下降了8.6%,有力遏制了刑事犯罪上升勢頭。依法治鎮和普法教育工作得到了加強,全面完成了“四五”普法教育任務,榮獲台州市基層普法依法治理先進集體榮譽稱號。以“四民主、兩公開”為主要內容的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紮實有效推進,村民自治能力有了提高。開展了以“關愛生命,安全出行”為主題的道路交通安全宣傳“五進”活動,獲得浙江省道路交通安全宣傳“五進”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各類信訪工作得到及時、有效處置。檔案工作得到進一步提高,被評為台州市檔案工作先進單位。結合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認真查找解決政府機關思想、作風、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較好地適應了新形勢下對政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實推進有清港特色的行政文化建設,探索陽光政務體系的構建,把構建溫馨便捷、開誠布公的陽光政務體系,作為黨政改革的第一目標。大膽實行黨政班子績效全程公開制,黨政班子成員均公開績效承諾,每月公布工作計畫和工作小結,自覺接受民眾監督和責詢。鎮機關全面推行政務公開、辦事公開、大事公開、績效公開,全方位下放辦事許可權,建立“一門管理,一廳辦公,一窗辦結”的全程辦事代理中心。全程辦事代理中心一年為民眾辦理審批、信訪接待件1570件,比上年增長6.8%。加強法治清港建設,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委員的
民主監督,全年辦理
人大代表建議、批評、意見52件,政協委員提案18件,辦復率100%。
民風民俗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俗稱“大年初一”。人人穿新衣,家家貼春聯、年畫。早上開門放鞭炮,俗叫“
開門炮”。
過去,大年初一有許多禁忌:不掃地,不動刀,不講不吉利的話,不亂潑水(要倒在指定的缸里);雞鴨不出窩,牛羊不放牧;商店不營業,農家不下地。第一餐,有的吃
長壽麵,有的吃的糕。近來這些禁忌漸少。
惟
溫嶺石橋頭鎮後台門村獨有。它是一種賀太平慶豐收的
民間舞蹈,在溫嶺頗有知名度。據當地父老介紹,流傳至今至少有兩三百年歷史了。所謂的"滾八蠻"即是農民手持
紙紮的
獅子、麒麟、
犀牛、
獅子吼、
獨角獸、老虎、
白象、藍豺等八種瑞獸燈彩,在鄉村歡舞,以驅邪、祈求福慶,這一舞蹈一般只在春節、元宵等喜慶節日時才進行,解放後也只在慶祝解放、成立高級社等時機才舉行過幾次。其後中斷過二十多年,近兩年,這一民間舞蹈才被重新發掘出來。2002年,後台門村農民組成的“
滾八蠻”演出隊去年代表鎮裡參加全市"馬年
鬧元宵民間藝術展示活動"、溫嶺市首屆社區、村落文藝匯演,分別贏得一等獎和二等獎。
包桐子葉包
這種民俗是從做月半中派生出來的。農曆七月十五,是沙門地方做月半的習俗,俗稱
七月半。此時正是桐子葉生長茂盛的時候。於是,聰明的先輩從桐子樹上采來像蒲扇似的葉子,用農家的米粉包成似香蕉形狀,蒸熟,這就是桐子葉包。此習俗一直在延續。以前做桐子葉包,僅是遇到七月半節才做,局限於一家一戶,自產自銷,平常極少看見,而今有商業頭腦的人卻將其商品化,當作早餐食品對外供應,很受歡迎。由於桐子葉是有季節性的,待到沒了桐子葉時,有人用棕箬代替。據說替代作成桐子葉包,除保留原味外,還留有清香。
中元節
七月半農曆七月十五日,舊說是水官生日,稱“中元”,俗叫“
鬼節”。因此,家家置辦菜餚供拜祖先和“外客”,晚上在屋外連路燒千張、紙鈿,俗稱“施生”。有些人生病許過願,在七月半前向左右鄰居討“百家米”,是日做成糕,到晚上連同“羹飯”在戶外還“百家願”,意思是討過飯的命就硬,鬼魔不敢侵犯了。也有人在河上“
放水燈”、施焰口。解放後,移風易俗,七月半的
迷信活動,已經逐漸消失。大都辦些酒菜,合家於晚間聚餐。農業生產習俗傳說各路大神掌管著各方的大權,人們一旦冒犯了它,就要遭災,或門頭不順,或身體不適。於是,農民對各路大神敬而畏之。在農村,乾農活有一定的講究,某些農活在某些特定的日子裡是不準乾的,如挑糞、動土等,這就是農活禁忌日。人們對農活中的禁忌,不僅自己自覺遵守,還告訴大家不能違反。久而久之,農活禁忌日在當地農村代代相傳。
清明、冬至日
伐大樹、修墳墓,一年只能在清明、冬至這兩天方可動刀、動土,其餘時間都是禁忌的。據說大樹、墳墓都屬土地神管,土地神祇準人間在這兩天砍伐、修墓,後成民俗,沒人敢違。
庚申、甲子日
庚申、甲子日不乾髒活,忌挑人糞、豬欄。幹了髒活,觸犯天意,凶多吉少。為了引以為戒,在十字路口掛小黃旗,上寫“×月×日庚申,×月×日甲子作為忠告。據傳,這與天庭神仙有關。這兩天是神仙到凡間了解民情之日,為保持民間整潔,恭候神仙光臨,不挑髒東西上路。
初一、十五日
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日,也忌乾挑糞之類的髒活。因初一、十五是民間點香拜佛的日子,神佛要享受人間香火、供品,為敬神佛,佛教信徒在這兩天也禁挑糞便
行政村名
清 港 大雷頭 朱家前 小 路 柏 台
前 路 九支田 中 趙 西 林 上 凡
西 岙 前 趙 茶 頭 礁 西 上 山
夏 嶺 凡 海 翻 身 下 凡 坦 浦
芳 斗 苔 山 鶴 新 王 家 徐 都
垟 心 鹽 業 塘 頭 凡 宏 燒 瓦
雙郟塘 垟 根 東 里 徐 斗 掃帚山
下 湫 袁 家 上 湫 後 排 樟 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