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自性

清淨自性

清淨自性就是佛教中常說的“一心”。一心在佛教有許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實相、佛性、法性、如來藏、圓成實性、本來面目、本地風光、大圓鏡智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淨自性
  • 出處:佛教
  • 俗稱:一心
  • 屬性:詞語
詳解,六祖大師悟道,

詳解

一心的真諦是不可思議,不可思即禪宗的“動念即乖、心行處滅”,不可議即禪宗的“開口便錯、言語道斷”。
在此,只好引用蓮池大師的話作一個牽強的比喻:“心是無形相的,所以沒有任何東西可作為比喻。大凡用來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與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東西來形容它,使人對於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領會,但不可以認為心當真如某種東西。試舉一例,譬如以鏡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鏡能照物,當物還沒有對著鏡子的時候,鏡子不會把物的影像攝入鏡中;當物正對著鏡子的時候,鏡子不會因為物的好惡美醜而生憎愛;當物離開鏡子的時候,鏡子也不會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鏡子裡。聖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則一塵不染,照則遍覺十方。此心既不住內,不住外,不住中間,三際空寂,而又無所不住,無物不照。所以用鏡子來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極而論,鏡子畢竟是一種沒有知覺的物體,心難道也象鏡子那樣無知嗎?而且鏡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體常寂常照。以此類推,或以寶珠喻心,或以虛空喻心,無論用哪一種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樣的。” 阿彌陀佛!
清淨,是指遠離因惡行所致的過失煩惱,一般常用身、語、意三種清淨。
自性,是指諸法各自有不變不改之性。
【更正:諸法非有不變自性,諸法無自性,諸法無常。】
清淨自性,是因為無煩惱而展現自有不變不改之性,於相離相之用,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更正:“清淨自性”,實際也是如同鏡子般,對心的描述,但有描述,既已不對。清淨自性,非在無煩惱中才能展現,清淨自性於一切時一切事中時時展現,時時起用,無有不顯不用時,無論是有所住還是無所住,都不能影響清淨自性。】

六祖大師悟道

六祖大師悟道後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所謂明心見性者,即見此不動不搖、不來不去、不生不滅而又能隨緣現相,生起種種妙用之真空妙有之實性。
禪宗法門說見性成佛,清靜自性辨識要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