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寺記

清淨寺記

中國重泉州清淨寺碑文。吳鑒撰於元至正十年(1350)。碑文首段記載了大食國(阿拉伯半島)的山川地理、風俗民情、物產文化、伊斯蘭教義、教規,以及該教首先傳入廣州,並建懷聖寺等事項。這段記載被認為是繼唐代杜環《經行記》之後,14世紀最詳細、準確地描述伊斯蘭教的漢文文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淨寺記
  • 地區泉州
  • 作者:吳鑒
  • 類別:伊斯蘭教的漢文文獻
歷史,文物,

歷史

碑文第二段記載:宋紹興元年(1131)撒那威(今伊朗西拉夫)富商納只卜·穆茲喜魯丁航海至泉州,在城南部建築一座禮拜寺,購置房屋田地等作為寺產。元至正初,由於沒塔完里(都寺)阿合味的失職,寺產被侵占,寺院荒蕪。至正九年(1349),在泉州路達魯花赤契玉立的幫助下,泉州伊斯蘭教長布爾罕丁率領穆斯林重修該寺。由於泉州迄今僅存一座創建於1010年的艾蘇哈卜寺,這段碑文遂成為關於1131年伊朗穆斯林曾在泉州創建另一座禮拜寺的唯一見證。碑文第三部分敘述了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後在廣東、福建的傳播情況。提及在泉州建築的禮拜寺達六七座。第四部分記載泉州穆斯林教職人員的情況:泉州穆斯林首領稱為“攝思廉”,即教長。在各清真寺內設“益綿”,即伊瑪目,亦稱“阿訇”;“沒塔完里”,負責日常寺務,俗稱“掌教”,“謨阿津”,即宜禮員。這是關於中國清真寺實行三掌教制最早的漢文記載。

文物

中國現存最早的三通漢文伊斯蘭碑銘
《清淨寺記》與廣州的《重建懷聖寺記》(1350)、定州的《重建禮拜寺記》(1348)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三通漢文伊斯蘭碑銘。《清淨寺記》對於研究早期阿拉伯與中國宗教文化交流史,伊斯蘭在中國東南沿海港口的傳播,以及清真寺的建置、組織機構等都具有重要史料價值。吳鑒所撰的《清淨寺記》原碑已毀。其碑文存刻於1507年的《重立清淨寺碑》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