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詞條名,概括,綜述,概括,聖友寺阿拉伯文碑,
簡介
詞條名
泉州艾蘇哈卜寺(Masjid al-Ashab)
概括
綜述
概括
伊斯蘭曆710年(1310~1311),由伊朗設拉子城來泉州的艾哈邁德·本·穆罕默德·古德斯出資重修。此後,泉州穆斯林與地方士紳曾分別於1407、1507、1567、1609、1818、1919、1939各年多次集資修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於1952、1962和1983年先後撥款重修。1961年該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艾蘇哈卜寺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由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建築的頗具阿拉伯伊斯蘭建築風格的清真寺。該寺平面呈方形,占地約2500平方米。其主體建築正門樓和禮拜大殿是元代重修的遺物。寺門朝南,門樓甬道由4道巨大的有雕刻圖案的尖拱門組成,門樓頂部是望月台和祝聖亭。禮拜大殿呈長方形,四壁以花崗岩石砌成。其南牆亦是寺的圍牆,向外敞開8個長方形窗,西牆中部呈方形凹入,為“米哈拉布”,砌飾巨大的尖弓寶蓋狀凹壁,雕刻有“三一體”阿拉伯文《古蘭經》節文,兩側牆壁布滿6個凹狀石刻,凹壁之間洞開4扇大窗。1607年泉州大地震,該寺的宣禮塔、祝聖亭和大殿圓頂塌毀。明代李光縉作的《重修清淨寺募緣疏》描述大殿建築“疊疊重重,規制異人間之廟宇;昂昂噲噲,暈革仿天上之樓台”。所描繪的即為阿拉伯式的圓頂建築,還描繪寺塔如“一柱千雲,並紫帽峰而作對,七級凌日,參開元塔為三”。指明該寺有塔1座,其高度堪稱泉州三大高層建築之一(泉州開元寺雙塔高度分別為48.24米和44.06米)。《泉州府志》記載:“隆慶丁卯(1567)木塔壞。”故16世紀時塔為木製。爾後重修的塔為5層建築,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毀於颶風。明萬曆年間曾在禮拜大殿北邊建築明善堂,大殿圓頂塌毀後,該堂遂成為禮拜之所。寺內現存有1507年的《重立清淨寺碑》、1609年的《重修清淨寺碑記》,以及明永樂五年(1407)的《敕諭》碑。泉州艾蘇哈卜寺是研究中外伊斯蘭建築藝術交流史和泉州伊斯蘭教歷史的珍貴古蹟。該寺著名的伊瑪目有夏不魯平丁、夏敕、夏日禹、夏東林。
聖友寺阿拉伯文碑
中國最古老的清真寺阿拉伯文碑刻之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聖友寺寺門樓北牆壁中。始建於11世紀初,14世紀初重修。碑由兩條花崗岩石板雕琢而成,每條石板長535厘米、寬35厘米,浮雕兩行“三一體”阿拉伯文。譯文為:“此地人們的第一座禮拜寺,是這座受祝福的寺。它被稱為最古老悠久的寺,公共聚禮之寺,號稱艾蘇哈卜寺(Masjid al-Ashab,譯名‘聖友寺’)。它建於希吉來歷400年(1009~1010)。300餘年後,艾哈邁德·本·穆罕默德·古德斯,即著名的哈吉·魯肯·設拉齊(a1-Hajj Rukn al-Shirazi)修復並更新了它,建築了這座高聳的拱、高大的門廊、莊嚴的門和這個新的窗戶,於希吉來歷710年(1310~1311)竣工。重修者此舉係為求得至高無上安拉的喜悅,願安拉寬恕他和那些以穆罕默德及其家屬的名義幫助過他的人。”碑文於1911年首先被瑞士學者白參(Mar Van Berchem)譯成法文公布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