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五年,是清浦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人民民眾得到實惠更多的五年。五年來,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大力支持下,團結和依靠全區人民,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總值翻一番,投資增百億,財政超三倍,率先達小康”奮鬥目標,搶抓機遇,創新實幹,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浦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地點:清浦區
- 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0年
一、“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總量比“十一五”規劃提前一年實現翻番,人均GDP先後越過3000、4000、5000美元三個台階,三次產業結構比由“十五”末的15.2:53.5:31.3調整為8:40.5:51.5,實現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2010年完成GDP82.3億元、人均3.5萬元,均是“十五”末的2.5倍;財政總收入16.7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1億元,分別是“十五”末的6倍、7.7倍;所有鄉鎮街道財政收入超3500萬元,城南鄉、清安街道財政收入突破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327.3億元,是“十五”的5.7倍;實現列統工業銷售110億元,是“十五”末的4倍,銷售超億元、利稅超千萬元企業分別達8戶和10戶;設施化農業比重超過60%,居全省之首,在全市率先建成10億元蔬菜優勢主導產業,被授予全省“高效設施農業先進區”,“淮安紅椒”成為全省首個設施化蔬菜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現代服務業增加值42.4億元,占GDP比重比“十五”末提高20個百分點,清浦新城獲批蘇北首家省級現代商務集聚區。
城鄉面貌變化巨大。按照市委、市政府“東擴南連、三城融合、五區聯動”發展思路,加快推進城區建設,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50億元,實施項目282個,圓滿完成國家衛生城市、園林城市和環保模範城市創建任務,城市化率達56%。實施舊城改造項目65個,動遷面積近220萬平方米。全面啟動20平方公里新城建設,核心區10條主次幹道全部竣工。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防控違措施不斷完善,創成4個“零違建”鄉鎮街道、55個“零違建”村居。完成集鎮總體規劃編制工作,4平方公里城鄉一體化核心區啟動建設,被評為“中國(長三角)城鄉一體化建設範例區”。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新建農村公路150公里,實現“村村通”;建設市級以上重點水利工程12項,疏浚區鄉級河道153條;新增農村改水受益人口1.2萬人。生態建設得到加強,空氣品質優良率91%,區域水質達標率保持95%以上;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2.9%;城南鄉成為全市首批國家級生態鄉鎮,鹽河鎮建成省級生態鄉鎮。
改革開放步伐加快。政府機構改革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財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社會事業領域改革取得積極成效。開放型經濟加快發展,招商引資成果豐碩,累計引進3000萬元以上項目27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30個、10億元以上項目18個,協定總投資600億元,實際到位資金超過100億元。利用外資實現歷史性突破,2010年註冊外資實際到帳、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億美元。工業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入11億元。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民營企業2807家,個體工商戶9319戶,註冊資本金9.2億元,分別是“十五”末的2.4倍、5.4倍、7.9倍。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啟動教育現代化創建工作,城鄉義務教育全部實現免費,國中入學率100%,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95%,比“十五”末提高15個百分點;清浦中學創四星級、第一中學創三星級高中通過省級驗收。科技創新成效顯著,培育高新技術企業7家、省市級企業研發機構5家,創成省級科技創業園,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20億元,是“十五”末的9.1倍。衛生事業加快發展,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得到加強,在全區範圍構築起“15分鐘健康服務圈”,被命名為省級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和食品安全示範區。順利通過“質量興區”省級驗收。計畫生育世代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創成國家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民眾性文體活動蓬勃開展,創新舉辦清江浦廟會。建成國家級紅十字會示範區、省級白內障無障礙區和殘疾人社區康復先進區。
民眾生活明顯改善。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努力讓民眾分享更多發展成果。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翻番,分別達18821元、8975元。財政用於民生的投入累計達16億元,新農村建設十大工程、改善民生十件實事等著力於發展生產、致富百姓、改善民生的惠民措施得到落實。新增城鎮就業2.3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9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6417人,被征地農民就業率保持在80%以上,“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城鎮登記失業率2.9%。1.4萬人納入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每月300元和160元,“五保”集中供養標準提高到每年3000元。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社區管理。“新農合”財政補貼由“十五”末的人均15元增加到120元。
和諧社會建設統籌推進。為義務教育階段10383名家庭困難學生實行“兩免一補”,對171名大學生實行資助,保證困難家庭子女享有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考上大學的學生不因貧失學。切實解決困難民眾住房問題,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比重由“十五”末的4.2%下降到1.6%。嚴格執行征地補償政策規定,連續四年獲得省“平安拆遷先進單位”稱號。民主法制建設深入推進,信訪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安全生產工作得到加強。國防動員、人防、“雙擁”和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反腐倡廉建設深入開展,法治清浦、平安清浦建設成效顯著,社會總體保持和諧穩定。
剛剛過去的2010年,面對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和異常激烈的競爭態勢,全區上下團結一心,奮力拚搏,經濟社會呈現出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為“十一五”發展劃上了圓滿句號。主要經濟指標增幅超過省、市平均水平,在全市實現進位爭先。項目引進和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引進3000萬元以上項目114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67個,蘇寧、恆大、維科等十多箇中國500強企業成功落戶,清浦成為全市大企業、大品牌、10億元以上大項目集聚較多的地區之一。“三大板塊”建設協調推進,新城陽光湖公園、市民廣場建成開放,規劃展覽館、清江浦歷史文化展示館主體建成;以淮海南路、北京南路為軸線的舊城改造全面推進,拆遷面積67萬平方米;工業新區10平方公里路網框架基本形成,配套設施基本到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得到加強,為清浦在新的起點上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區上下群策群力、艱苦奮鬥的結果,凝聚著全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代表區政府,向在各個崗位上辛勤勞動、作出貢獻的全區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駐區省市屬單位以及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清浦經濟社會建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五年歷程,我們深深體會到,做好政府工作、加快清浦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突出發展第一要務,咬定發展不放鬆,狠抓發展不動搖,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銳意創新,用改革的辦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開放的思路破解發展難題;必須始終堅持統籌兼顧,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堅持改革力度、發展速度、社會可承受度的有機統一,注重城市與農村、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統籌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必須始終堅持把民眾利益放在首位,紮實做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讓廣大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必須切實加強和改進政府自身建設,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求實效,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這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完善、創新和發展。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區的經濟總量還不大,綜合實力還不強,特別是鄉鎮和村級經濟仍然相對薄弱;經濟成長方式較為粗放,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工業產業集聚度和規模效益有待提高,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任務緊迫而艱巨;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財稅結構需要進一步最佳化改善;城鄉二元結構比較明顯,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任務比較繁重;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面臨新的情況,部分民眾生活水平還不高,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政府服務效能還有差距,推動科學發展的水平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切實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總量比“十一五”規劃提前一年實現翻番,人均GDP先後越過3000、4000、5000美元三個台階,三次產業結構比由“十五”末的15.2:53.5:31.3調整為8:40.5:51.5,實現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2010年完成GDP82.3億元、人均3.5萬元,均是“十五”末的2.5倍;財政總收入16.7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1億元,分別是“十五”末的6倍、7.7倍;所有鄉鎮街道財政收入超3500萬元,城南鄉、清安街道財政收入突破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327.3億元,是“十五”的5.7倍;實現列統工業銷售110億元,是“十五”末的4倍,銷售超億元、利稅超千萬元企業分別達8戶和10戶;設施化農業比重超過60%,居全省之首,在全市率先建成10億元蔬菜優勢主導產業,被授予全省“高效設施農業先進區”,“淮安紅椒”成為全省首個設施化蔬菜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現代服務業增加值42.4億元,占GDP比重比“十五”末提高20個百分點,清浦新城獲批蘇北首家省級現代商務集聚區。
城鄉面貌變化巨大。按照市委、市政府“東擴南連、三城融合、五區聯動”發展思路,加快推進城區建設,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50億元,實施項目282個,圓滿完成國家衛生城市、園林城市和環保模範城市創建任務,城市化率達56%。實施舊城改造項目65個,動遷面積近220萬平方米。全面啟動20平方公里新城建設,核心區10條主次幹道全部竣工。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防控違措施不斷完善,創成4個“零違建”鄉鎮街道、55個“零違建”村居。完成集鎮總體規劃編制工作,4平方公里城鄉一體化核心區啟動建設,被評為“中國(長三角)城鄉一體化建設範例區”。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新建農村公路150公里,實現“村村通”;建設市級以上重點水利工程12項,疏浚區鄉級河道153條;新增農村改水受益人口1.2萬人。生態建設得到加強,空氣品質優良率91%,區域水質達標率保持95%以上;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2.9%;城南鄉成為全市首批國家級生態鄉鎮,鹽河鎮建成省級生態鄉鎮。
改革開放步伐加快。政府機構改革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財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社會事業領域改革取得積極成效。開放型經濟加快發展,招商引資成果豐碩,累計引進3000萬元以上項目27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30個、10億元以上項目18個,協定總投資600億元,實際到位資金超過100億元。利用外資實現歷史性突破,2010年註冊外資實際到帳、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億美元。工業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入11億元。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民營企業2807家,個體工商戶9319戶,註冊資本金9.2億元,分別是“十五”末的2.4倍、5.4倍、7.9倍。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啟動教育現代化創建工作,城鄉義務教育全部實現免費,國中入學率100%,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95%,比“十五”末提高15個百分點;清浦中學創四星級、第一中學創三星級高中通過省級驗收。科技創新成效顯著,培育高新技術企業7家、省市級企業研發機構5家,創成省級科技創業園,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20億元,是“十五”末的9.1倍。衛生事業加快發展,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得到加強,在全區範圍構築起“15分鐘健康服務圈”,被命名為省級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和食品安全示範區。順利通過“質量興區”省級驗收。計畫生育世代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創成國家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民眾性文體活動蓬勃開展,創新舉辦清江浦廟會。建成國家級紅十字會示範區、省級白內障無障礙區和殘疾人社區康復先進區。
民眾生活明顯改善。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努力讓民眾分享更多發展成果。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翻番,分別達18821元、8975元。財政用於民生的投入累計達16億元,新農村建設十大工程、改善民生十件實事等著力於發展生產、致富百姓、改善民生的惠民措施得到落實。新增城鎮就業2.3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9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6417人,被征地農民就業率保持在80%以上,“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城鎮登記失業率2.9%。1.4萬人納入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每月300元和160元,“五保”集中供養標準提高到每年3000元。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社區管理。“新農合”財政補貼由“十五”末的人均15元增加到120元。
和諧社會建設統籌推進。為義務教育階段10383名家庭困難學生實行“兩免一補”,對171名大學生實行資助,保證困難家庭子女享有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考上大學的學生不因貧失學。切實解決困難民眾住房問題,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比重由“十五”末的4.2%下降到1.6%。嚴格執行征地補償政策規定,連續四年獲得省“平安拆遷先進單位”稱號。民主法制建設深入推進,信訪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安全生產工作得到加強。國防動員、人防、“雙擁”和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反腐倡廉建設深入開展,法治清浦、平安清浦建設成效顯著,社會總體保持和諧穩定。
剛剛過去的2010年,面對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和異常激烈的競爭態勢,全區上下團結一心,奮力拚搏,經濟社會呈現出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為“十一五”發展劃上了圓滿句號。主要經濟指標增幅超過省、市平均水平,在全市實現進位爭先。項目引進和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引進3000萬元以上項目114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67個,蘇寧、恆大、維科等十多箇中國500強企業成功落戶,清浦成為全市大企業、大品牌、10億元以上大項目集聚較多的地區之一。“三大板塊”建設協調推進,新城陽光湖公園、市民廣場建成開放,規劃展覽館、清江浦歷史文化展示館主體建成;以淮海南路、北京南路為軸線的舊城改造全面推進,拆遷面積67萬平方米;工業新區10平方公里路網框架基本形成,配套設施基本到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得到加強,為清浦在新的起點上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區上下群策群力、艱苦奮鬥的結果,凝聚著全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代表區政府,向在各個崗位上辛勤勞動、作出貢獻的全區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駐區省市屬單位以及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清浦經濟社會建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五年歷程,我們深深體會到,做好政府工作、加快清浦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突出發展第一要務,咬定發展不放鬆,狠抓發展不動搖,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銳意創新,用改革的辦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開放的思路破解發展難題;必須始終堅持統籌兼顧,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堅持改革力度、發展速度、社會可承受度的有機統一,注重城市與農村、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統籌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必須始終堅持把民眾利益放在首位,紮實做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讓廣大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必須切實加強和改進政府自身建設,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求實效,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這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完善、創新和發展。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區的經濟總量還不大,綜合實力還不強,特別是鄉鎮和村級經濟仍然相對薄弱;經濟成長方式較為粗放,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工業產業集聚度和規模效益有待提高,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任務緊迫而艱巨;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財稅結構需要進一步最佳化改善;城鄉二元結構比較明顯,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任務比較繁重;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面臨新的情況,部分民眾生活水平還不高,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政府服務效能還有差距,推動科學發展的水平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切實採取措施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