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柳條邊遺址
- 所在地:遼寧省瀋陽市新民市
- 建立時間:清崇德三年(1638年)
- 全長:1320公里
歷史沿革,遺址概述,瀋陽段,撫順段,
歷史沿革
清柳條邊始建於清崇德三年(1638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陸續完成,是清王朝為了保障陪都盛京在經濟和政治上的特權利益而修築的一道“邊牆”。柳條邊橫跨遼、吉兩省,全長1320公里,設邊門20座。柳條邊以開原威遠堡為交匯點,分為西、東、南三段,其中瀋陽二段,撫順、錦州各一段。
柳條邊分為盛京“老邊”和吉林“新邊”,清原大孤家子遺址為盛京“老邊”的一段。柳條邊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條件下產生的,它對研究清初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問題,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遺址概述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柳條邊遺址。
瀋陽段
通過瀋陽境內的柳條邊即位於西段,跨新民、法庫兩個市縣,其中新民境內長約33公里,法庫境內長約90公里,途經20餘個鄉鎮及柳河、養息牧河、遼河、秀水河。
經考古調查,在瀋陽地區的柳條邊保存較好的有三段,一段位於新民境內的立新鄉、周柁子鄉、於家窩棚鄉,瀋陽市人民政府已於1985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二段在法庫鎮北,第三段從法庫紅五月起,經大房身村北至柏家溝出境。以上遺蹟清晰,底寬3-15米,頂寬2-5米,殘高5-8米。柳條邊是掘壕於外,築堤於內,堆成土堤,上插柳條,故稱柳條邊。2003年將新民市境內的柳條邊遺址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