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木雕獅子是1983年5月來源於貴縣文管會的文物,現收藏於貴港市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木雕獅子
- 館藏地點:貴港市博物館
- 所屬年代:清代
- 類別:雜項
清木雕獅子是1983年5月來源於貴縣文管會的文物,現收藏於貴港市博物館。
清木雕獅子是1983年5月來源於貴縣文管會的文物,現收藏於貴港市博物館。文物尺寸高20、長49厘米。文物特徵獅子立於長底板作前行狀,微仰首,睜目,張口露齒,尾上卷。頭、四足後面、尾均刻有鬚毛和腿肌健狀,眼球為料球,牙齒為...
木雕獅子 木雕獅子 清代(1636年—1912年)浙江 Woodcut Lion Qing Dynasty(1636–1912 A.D.) Zhejiang 藏品介紹 木雕獅子 清代(1636年—1912年)浙江 Woodcut Lion QingDynasty(1636–1912 A.D.)Zhejiang
清代木雕雀替獅子為清代文物,現收藏於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此展品是古建築中特色的構建之一。圖案多為祥雲瑞獸。中國人常將獅子作為鎮宅驅邪之瑞獸其造型往往既有威嚴、莊重的王者之氣概,又有敦厚、善良的活潑之狀。獅子身上飄逸的綬帶,不僅增添了作品的動感,同時寓意著“好事不斷、美意延年”。表達了人們...
清代木雕獅子窗飾 清代木雕獅子窗飾是一件由貴州省民族博物館通過徵集而來的民族歷史和文化藏品。
楊木雕獅子滾繡球圖飾是清代創作的圖飾,質量是10.2千克。圖飾一 名稱:楊木雕獅子滾繡球圖飾 規格:通長66厘米,寬28厘米,厚15.5厘米 質量:10.2千克 來源:民間徵集 圖飾二 名稱:楊木雕獅子滾繡球圖飾 年代:清 規格:通長79厘米,寬29厘米,厚20厘米 質量:10.4千克 來源:民間徵集 收藏地點:晉城...
清代獅子磚雕 清代獅子磚雕是清代磚雕,所屬博物館為浙東海事民俗博物館。文物介紹 頭為後補,形容所有的事情都如意,借“柿”、“獅”與“事”的音相同來表示,上述植物與獅子又都有吉祥之意。如柿樹長壽、多蔭、元鳥巢、無蟲蛀、霜葉可玩賞、嘉實、肥大;獅子是威武勇猛的獸中之王。
此展品為清代時期的石雕。上部四邊出倒角斜平面,底部飾圭角雲紋,四立面浮雕龍獅、鹿鶴、祥雲、瑞草、壽山、福海等。兩個側立面浮雕西洋披髮獅子,具有極強的西洋繪畫、雕塑的特點。現收藏於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展品介紹 清雕披髮獅方趺座具有長方形立方體的造型,上部四邊出倒角斜平面,刻卷蓮紋,底部飾圭角雲紋,...
建築雕刻指木雕、磚雕和石雕。天津的磚雕、木雕最為興盛。建築木雕通常用於垂花門、外檐、額枋、花板和花牙裝飾上,也可以作內檐裝飾,如木隔扇、花罩、屏風等。清中末葉,天津有三家較大的木雕作坊———房家、雲家、趙家。因房家作坊擅刻獅子,雲家作坊以刻鳳出名,故有“房獅雲鳳”之譽,又有“東房西趙...
銅獅,又稱三王獅,是清朝的銅器,原位於圓明園綺春園門口,用於鎮宅、辟邪。中國銅獅由來 獅子原產於亞洲西部和非洲,漢代作為貢品傳入中國。當時獅子類稀有動物都養在帝王宮苑內,平常百姓難以看到。獅子的傳入動搖了傳說中虎的威信,逐漸被人們視為辟邪瑞獸。加之佛教對獅子大為推崇,因此獅子也隨著佛教紮根於民間...
一直到唐代,才去掉這些怪異的裝飾,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獅子。簡介 在廣東潮汕各地,自明、清以來,在飼堂、廟宇的建築上,或各個民間工藝門類,普遍用上獅子,留下數以千計的爭奇鬥豔的石獅、木雕獅。潮繡獅、嵌瓷獅、泥塑獅、糖枋獅。除一部分仍延襲唐風之外,大部分獅子的造型都開始改變:威武雄壯的氣勢減弱而...
劍獅圖由獅子頭和斜插著的兩把劍組成,也有的是獅口中橫插著一把劍,遠看像獅子咬劍。簡介 關於劍獅紋的來歷有若干種,流傳較廣的說法認為它來源於明清時代水師將士們盾牌上的獅頭紋飾,後來逐漸演變為百姓住宅的裝飾及瓷器上的紋飾。中國台灣建築裝飾中常用到劍獅圖。劍獅圖見於明清建築,材質多為木雕、泥塑、...
麻斜羅侯王廟的“番鬼托梁”是洋人模樣,頭髮捲曲,藍眼睛、鷹鼻、戴洋帽子,作下跪狀,左手托梁,右手拿著一隻當地稱為鷯哥的鳥,意思是洋鬼子像鷯哥學舌,旁邊置放獅子監管“番鬼”,寓意侵略者被人民制服。1898年,法國“租借”廣州灣,總公署設在麻斜,並建軍營,稱為“東營”。接著侵略者得寸進尺,竟限令...
晚清木雕麒麟送子 晚清木雕麒麟送子,清代文物。幾塊木雕系門窗飾物,為戲曲故事,構圖大方,皆以圓雕手法,但不露刀痕,人物形態靈動,神情樸拙,朱漆描金,氣氛熱烈,頗具欣賞價值,當系同、光之物。
金漆木雕主要用於建築裝飾和家俱裝飾。內容有人物、動物、山水以及佛像等。其中以揭陽生產的“獅子”,品種多樣,線條圓潤,具有濃厚的南國地方特色。金漆木雕在藝術上有其獨特的風格:在構圖上,吸收了中國繪畫散點透視的傳統技法,在人物題材作品上,往往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和題材內容的需要,把不同時間、空間的人物組合...
仁山拉線獅,主要分布於福建省福州市連江潘渡鄉仁山村的一種集舞蹈、娛樂、體育於一體的民間傳統項目,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仁山拉線獅始於清雍正年間,一般只在元宵迎神時表演。仁山拉線獅由4個人抬著,“籠轎” 的頂部是木雕的一條龍。整個表演團隊由10多人組成,前面有1人持著火把,籠轎後面由2個人...
在造型和紋樣設計上,除了運用青銅器圖案外,還有刻玉圖案、藻井、石刻、漢磚和瓦當等圖案,其中較大量運用的有龍、鳳、獅子、麒麟和異花瑞草、瑞鳥、祥獸等,顯示出渾厚古樸的藝術境界。紅木小件的選料、部件加工和拼接成坯十分講究。尤其是拼接成坯採用的榫卯工藝十分講究,用於平面拼接的有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
磚雕、石雕多用於門樓,木雕用於堂內。圖案的布局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不得越級出軌。龍、人物、花鳥和幾何圖案等級森嚴,龍的等級最高,就在最中間,最高處,人物次之,花鳥器皿更次之,就連一盞燈、一隻香爐,也十分講究。擺放獅子有嚴格規定,大門外都是一雄一雌,成雙成對,而且規定左雄右雌,符合中國傳統男左...
亭內前二柱為花籃吊柱,各有一隻倒掛鎦金木雕小獅子, 均口銜金如意,西側的口邊立有一幼獅,東側的口中叼有繡球。亭內頂飾有鎦金狀元帽牡丹花樣,插角為立體鎦金鳳凰。梁下垂花籃4隻,柱頭為四方倒懸鎦金官帽花樣。掛落和飛罩為鎦金鳳穿牡丹圖案。三面木製鵝項靠上有6隻木雕小獅子。後用紗槅隔成內廊,扁作...
可能很多人對核桃都不太了解,尤其是麻核桃質地堅硬,表面花紋變化無常,中間空心,而且它的橫截面有許多不規則的孔眼,核桃雕刻在世界範圍內都屬冷門.它不同於其它雕刻、繪畫、木雕可以隨心所欲進行創作,核桃雕刻是一種在小不盈寸的特殊材料上,巧借自然,進行具象雕塑的藝術,講究的“毫釐之間,集大千世界之妙”。
為別開生面,特意邀來了蘇州、寧波等地雕花名匠,先後耗去人工26萬個,歷時3年,不僅雕梁刻棟,更是見縫插針地雕出一個個的戲文人物,以及“二龍戲珠”、“獅子滾繡球”、“鳳穿牡丹”,形形色色的花卉、魚、蟲……,名目不下千餘個,其作品既可獨立,又具有連貫性,幅幅皆為鬼斧神工的精品。這兩處木雕...
自宋代,建築上的裝飾逐漸出現了較多的彩繪,元代的建築構件裝飾以木雕或磚雕為多,而這些方法在明清兩代達到高峰。但是與此同時,石窟藝術卻走向衰退和凋謝。由於明代中期以後城市工商業的發展和市民文化的活躍,世俗性的案頭小件雕塑和附著於民居建築、家具器物上的裝飾雕刻往往不受陳規限制,面貌各異,有著突出的成就...
這就是時代愈晚,城市中的神廟愈多,私人府第中的佛堂也更加興旺,終致石窟雕像絕跡,泥塑、木雕玉瓷塑的觀音菩薩卻盛極一時了。寺廟雕塑 【一】元代寺廟雕塑 元代盛行佛教別支的喇嘛教,元世祖忽必烈尊奉藏僧八思巴為國師,廣布藏教(即喇嘛教)。由於教義以及地區、民族風習的不同,因而所供奉的佛像,在形象上與...
橋的兩頭則飛檐翹角,畫棟雕梁。正面兩隻木雕獅子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獅子中間是神態安詳、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又稱笑和尚,彌勒佛正上方則是金光燦燦的“永錫橋”橋名三字。從橋的上游或下游遠望廊橋,但見廊橋如龍似虹,橫臥麻溪河上。心中快意騰騰而生。今存碑刻記其善舉。贊曰:“天餘缺憾人能補,神著先...
最為耀眼的是中堂前兩根圓柱的雀替上,鑲著一對木雕的獅子戲繡球,雕刻得極為精細,連繡球上的層層花紋都是縷空的。大小獅子憨態可掬,情趣橫生。文革時,院子裡的人見風聲頗緊,忙將這對木雕獅子卸下,悄悄地塞在閣樓上,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又重新鑲回柱子上。偶爾有人踏入院門,目光就被這對木雕獅子吸引了...
雕花樓木雕題材廣泛,僅我們能識讀的就有山水、人物、花卉、蟲魚、禽獸、雲頭、博古、八寶以及其它各種圖案,中華文化里的福祿壽、文人隱士、民間故事、田園生活應有盡有。表現手法多種多樣,有圓雕、透雕、淺浮雕、高浮雕、鏤空雕及線刻多種。工藝精湛,活潑生動,藝術感染力強。帶有異國風情的洋門和盤球的獅子,...
。前檐廊為三步梁,設斗拱、駝橔,兩邊抬梁架各置獅子,封檐板和獅子木雕精緻。檐柱為青石方柱,方形柱石座,束腰。前堂置屏門,梁架為檁架式。兩角樓為三層結構,精緻的灰塑保存完整。該圍屋對研究清代圍屋建築提供了實物資料。2019年4月19日,通奉第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正脊飾鱉魚及寶珠,二層瓦面上飾二龍戲珠,台口上方八角藻井,其天花板均繪八寶圖案,前台兩側斗拱間是木雕獅子,後台正中屏風上飾歌女手托琵琶起舞圖畫,上方是“河清海宴”四字大拱額,台基上飾龍鳳花卉及人物的石浮雕,其下嵌建造戲台由來碑文,後台兩側築山字形風火牆,前台與後台相通的兩個門上有“龍飛”、 ...
雕塑藝術往往因使用材料不同,製作方法也各有差異。概括起來有:泥塑、木雕、石雕、玉雕、砂岩雕塑五類製作方法。泥塑 泥塑的製作方法大致分二種:一種是近代從西歐傳入的雕塑的製作方法;另一種採用中國傳統泥塑製作方法。從西歐傳入雕塑的製作方法:先要有一個雕塑鐵架子,架子根據塑像的姿態、形體的比例大小,而決定...
代表性作品有:袁曉岑的《母女學文化》(1951)、潘鶴的《艱苦歲月》(鑄銅,1957,見彩圖《艱苦歲月》(中國現代))、龍德輝的《覺醒》、郭其祥的《百萬農奴站起來》(1960)、田金鐸的《稻香千里》(石雕)、孫紀元的《草原民兵》、 陳道坦的《大慶人》(1964)、劉煥章的《少女》(木雕)、王濟達的《邊防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