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清朝戰爭
- 所屬時期:清朝
清順治元年(明崇禎十七年,大順水昌元年,1644年)四月山海關之戰\n\n清順治元年(1644年)至康熙三年(1664年)清統一的戰爭\n\n清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至二年(1645年)五月清滅大順政權之戰\n\n清...
自清朝初期到鴉片戰爭前夕,清朝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曾經的國勢,從乾隆末年就呈現出江河日下之勢。封建制度已嚴重地阻礙著新的現代經濟的發展。明代中葉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非常緩慢。到鴉片戰爭前,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
清朝統一戰爭指的是從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清朝統治者統一中原並將台灣、蒙古、新疆、西藏統一到版圖內的一系列戰爭。自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即有謀圖天下之雄心。清代的統一前後...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鹹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
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第一次中日戰爭”。 [1]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
太平天國運動(國際上多稱為太平軍叛亂[Taiping Rebellion])是清朝軍事的分界點。1851年(鹹豐元年)11月11日,洪秀全等人在廣西金田宣布起義,到1853年太平軍攻破江寧,改稱“天京”,定都於此。戰爭初期清軍失敗的事實證明以現有的正規...
北洋水師自此退入威海衛,使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海軍之手,對甲午戰爭的後期戰局具有決定性影響。戰爭背景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清朝海軍分為北洋、南洋、福建和廣東四支水師艦隊。其中北洋水師實力最為強大,其他各支水師除廣東水師的三...
清朝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又稱清滅弘光之戰,崇禎帝朱由檢殉國後,明神宗朱翊鈞之孫,福恭王朱常洵長子,崇禎皇帝的堂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改明年為弘光元年,在位僅一年余。弘光元年(1645),清軍南下,朱由崧被俘,押往北京,翌年...
1840-1841年的三次廈門之戰是鴉片戰爭中的幾次重要戰鬥。第一次廈門之戰 第一次廈門之戰發生於1840年7月3日,是鴉片戰爭的初戰。對於這次戰鬥,不少史學著作稱,英軍由廣東北上,遣軍艦5艘攻廈門,由於閩浙總督鄧廷楨加強了廈門的防禦...
清朝態度 清朝入關之初,因忙於統一戰爭,無暇顧及台灣。自從康熙以來,清朝內地的反抗逐漸平息,政局趨於穩固,而在台灣的鄭氏則時刻想侵擾清政權。鄭成功收台的次年即病逝,繼位的鄭經利用康熙初年三藩之亂的機會,渡海西攻清朝福建、廣東...
左宗棠為使新疆變成清朝的一個行省並使更多的漢族移民前往定居鋪平了道路。但是,儘管他取得了勝利並且俄國人最後撤離了除伊犁一段地帶以外的全部地區,但俄國早就在經濟上控制新疆了。戰爭影響 政治意義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粉碎了英、俄...
清統一準噶爾之戰,又稱準清戰爭,是清朝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為統一西北地區並將其納入版圖與準噶爾貴族進行的多次戰爭。從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式打響,一直到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才宣告結束,長達近70年。1688年,噶爾丹...
清朝在西藏所施行的這次改革,不僅進一步密切了西藏與中央政府的關係,全面加強了清朝對西藏地方的統治,而且改善了西藏的政治、經濟狀況,有利於鞏固西南邊防,具有重要的意義。李治亭:①在這次反擊廓爾喀的戰爭中,清朝投入兵力約有2萬多...
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朝恢復福建水師體制。康熙十八年(1679年),任命湖南嶽州水師總兵官萬正色為福建水師提督。至是年年底,福建水師有戰船240艘,官兵28580名。康熙十九年(1680年),鄭經和清朝的戰爭失利,放棄廈門、金門,退往...
此役,是清朝前期的歷史上,與安南發生過唯一的一次戰爭。此役歷時雖短,但它是清前期中越關係史上的一件大事。背景 安南,古稱交趾,與中國雲南、廣西壤地相接,隔海與廣東相望。自明英宗冊封黎麟為安南國王后,雖其政局幾經變化,...
戰爭分析 清朝方面 自皇太極即位以後,審時度勢,對明清之間將不可避免的要進行一次大決戰是作了充分的各方面準備的,如進行內政改革,加強君權,對外入侵朝鮮,與其結盟,征服蒙古,與其聯合,於是孤立了明朝。因此,清不僅上下團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