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自順治元年(1644年)入關,於兩年間先後滅大順、弘光、大西、魯王監國、隆武諸政權,北方及東南、中南地區基本平定。
三年八月,清廷命孔有德為平南大將軍,率部進攻湖廣和廣東。十月,又命佟養甲、李成棟領兵由閩南攻廣東。十一月間,在廣東建立了兩個南明政權: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稱帝,年號永曆;唐王朱聿鐭稱監國於廣州,年號紹武。二者互爭正統,相煎火併。清佟養甲、李成棟軍乘南明內訌,於十一月下潮州(今廣東潮安)、惠州,十二月攻入廣州。紹武政權僅存在41天,便遭覆亡。於是,孔有德、李成棟兩路大軍合攻永曆政權。
在清統一戰爭中,清軍於湖廣、兩廣、雲、貴、川、陝、閩等廣大地域,戰勝南明紹武、永曆兩個政權的軍隊,基本完成全國統一的作戰。
基本介紹
戰爭背景,戰爭過程,湖廣戰場,平定兩廣,攻取雲貴,戰爭後續,
戰爭背景
正當南明政權一個接一個地覆亡,形勢萬分危急之際,大順農民軍餘部出現在抗清鬥爭最前線,挽救了危局。自李自成於1645年戰死於九宮山後,他的餘部分為二支,分別由郝搖旗、劉體純和李過、高一功率領,先後進入湖南,與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聯合抗清。1647年,郝搖旗部護衛逃來廣西的永曆帝居柳州,並出擊桂林。年底,大敗清軍於全州,進入湖南。次年,大順軍餘部又同何騰蛟、瞿式耜的部隊一起,在湖南連連取得勝利,幾乎收復了湖南全境。這時,廣東、四川等地的抗清鬥爭再起,清江西提督金聲桓、清廣東提督李成棟、清廣西巡撫耿獻忠、清大同總兵姜鑲、清延安營參將王永強、清甘州副將米喇印先後反正回歸明朝,清軍後方的抗清力量也發動了廣泛的攻勢。一時間,永曆政權名義控制的區域擴大到了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還包括北方山西、陝西、甘肅三省一部以及東南福建和浙江兩省的沿海島嶼,出現了南明時期第一次抗清鬥爭的高潮。
但永曆政權內部仍然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勢力互相攻訐,農民軍也倍受排擠打擊,不能團結對敵,這就給了清軍以喘息之機。1649—1650年,何騰蛟、瞿式耜先後在湘潭、桂林的戰役中被俘殺,清軍重新占領湖南、廣西;其他剛剛收復的失地也相繼丟掉了。不久,李過之子李來亨等農民軍將領率部脫離南明政府,轉移到巴東荊襄地區組成夔東十三家軍,獨立抗清。這支部隊一直堅持到1664年。
順治四年(1647年)正月,李成棟軍攻占肇慶,連下高、雷、廉三州,尾追朱由榔入廣西,攻取梧州。孔有德軍於三月攻占長沙,繼而連下衡州(今衡陽)、寶慶(今邵陽)、桂陽、武崗、沅州(今芷江)、辰州(今沅陵)等地,占領湖南,並進軍廣西。五月,孔有德軍進攻桂林,被瞿式耜、焦璉統南明守軍擊敗。十一月,孔有德軍又於全州被南明何騰蛟、瞿式耜擊敗,退回湖南。李成棟軍攻廣西亦受挫,退回廣東。時大順農民軍餘部李過、郝搖旗等與南明聯合抗清,軍勢大振。五年(1648年),江西提督金聲桓、廣東提督李成棟、大同總兵姜瓖,先後叛清歸明,更振南明聲勢。清失贛、粵、晉諸省,朝廷震動。清廷令定南王孔有德軍於湖廣積極動作,並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為定遠大將軍,同順承郡王勒克德渾統兵往湖廣,協孔有德部;命平西王吳三桂自錦州移鎮漢中,活動於陝川,以為策應;命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率所部兵各1萬,往征廣東;同時,命將分路征剿叛軍。
戰爭過程
湖廣戰場
在清軍進展順利,節節取勝之際,大西農民軍餘部,在孫可望、李定國等率領下,積極經營雲貴數年,力量壯大。九年初,孫可望迎永曆帝於雲南府,挾天子以令諸侯。南明軍勢復振。三月,孫可望命兩路出師,爭奪廣西、四川。以李定國、馮雙禮率兵8萬,出湖廣,由武崗、全州趨桂林;以劉文秀、衛復臣率兵6萬,出川南,由敘州、重慶進圍成都。六月,孔有德迎戰李定國部於大榕江,迫於其象陣,退守桂林。七月,桂林被李定國部攻破,孔有德死。清廷急調尼堪為定遠大將軍,往征廣西;命固山額真馬喇希率軍往征廣東,以援耿、尚部;命吳三桂部於四川阻止南明。十一月又命固山額真卓羅為靖南將軍,同固山額真藍拜等率軍增援廣東,以防李定國部東進。二十三日,定遠大將軍尼堪率師15萬,號稱30萬,進攻衡州,誤中李定國伏,被斬於陣(參見衡州之戰)。清軍連損二王,形勢蹙迫。
平定兩廣
廣西方面,六年十二月濟爾哈朗所部勒克德渾軍,先敗三路攻全州之南明軍,再敗道州之南明軍,於七年(1650年)正月班師回京。孔有德軍至七年四月間征戰於湖南,先後於衡州、永州、武崗、龍虎關戰勝南明軍。十一月入嚴關,攻克桂林。八年(1651年)十二月取賓州(今賓陽)、南寧。
攻取雲貴
順治十年(1653年)五月,清廷派洪承疇經略湖廣、雲、貴等省,制定了先安湖廣,後平雲貴,嚴防重鎮,互為犄角的方略。清軍趁南明嚴重內訌之機,於十二年(1655年)重新控制湖廣。十五年(1658年)四月清軍攻占貴陽,遂定貴州。九月,信郡王多尼奉命至貴州主持軍務,制定多路進攻雲南的方略;吳三桂率北路,自遵義經七星關;卓布泰率南路,自平浪(今都勻)經安隆所;多尼親率中路,自平越經關嶺鐵索橋,三路會攻昆明。十六年(1659年)正月,清三路大軍攻占昆明,永曆帝逃往緬甸。十七年(1660年)八月,清廷以內大臣愛星阿為定西將軍,率部往雲南會剿。順治十八年(1661年)九月(永曆十五年),清軍分兩路追擊南明永曆帝,吳三桂率清軍入緬,索求永曆帝,十二月緬甸國王將永曆交於清軍,愛星阿、吳三桂率右路5萬兵,出隴川、勐卯(今瑞麗);馬寧、王輔臣率左路2萬兵,出姚關,十二月,吳三桂部入緬甸境,後索獲朱由榔,班師昆明。永曆政權亡。次年四月永曆帝與其子等被吳三桂處死於昆明。七月,李定國在真臘得知永曆帝死訊,亦憂憤而死。
戰爭後續
在東南沿海,永曆政權的另一支柱鄭成功部,以福建金門、廈門為基地,先後3次北伐,屢與清軍作戰,互有勝負。於順治十八年進軍台灣,驅逐島上之荷蘭殖民者,建立抗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