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烏圍之戰是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七月至八月,在清再征金川之戰中,清軍攻克大金川官寨勒烏圍的著名攻堅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勒烏圍之戰
- 朝代:清
- 年份:乾隆四十年(1775年)七月至八月
- 內容:清軍攻克大金川官寨勒烏圍
勒烏圍之戰過程,勒烏圍之戰的結果,同時代相關戰事,
勒烏圍之戰過程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正月,定邊將軍阿桂指揮清軍向大金川發起進攻。三路清軍攻碉克堡,進展順利。八月,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請降,不允。七至十月,阿桂所部圍攻遜克爾宗寨,久攻不克。後因多雨雪,清軍暫停進攻。阿桂與副將軍明亮議定,為搗敵要害,先會攻大金川勒烏圍官寨,遜克爾宗寨則將不攻自破。四十年七月十五、十六日,阿桂令清軍由托古魯山腿而下,截斷金川兵之通道,斷絕勒烏圍外援之路。十七日,清軍攻克大金川貯藏彈藥之託古魯山腿隆斯得3寨。勒烏圍碉寨高堅,牆垣鞏固,其南為轉經樓,又過甲爾日磉而南為科布曲山腿,與官寨互為犄角,槍炮俱可相及,其間寨落、木城、石卡鱗次櫛比,聯絡接應;勒烏圍前阻大河,對河札烏古、阿爾古一帶之槍炮能隔水救援;其後負層層高磡,每層丈余至數丈不等。磡上均有卡柵碉座,備御甚嚴;且自轉經樓經甲爾日磉橋以達於科布曲,不僅陸路通達,而且用皮船過渡,來往較為方便。可見,勒烏圍防禦體系十分嚴密。阿桂採取中間突破之戰法,指揮清軍先攻打勒烏圍官寨與轉經樓間碉卡,並另由西北之冷角寺合轟官寨,斷金川兵下水之路。七月十八日,參贊大臣海蘭察等分兵三路,進攻轉經樓左側科布曲山腿碉寨。十九、二十日,該部接連攻占勒烏圍至轉經樓間各寨落,拔柵30餘座,築城7座炮台。領隊大臣福康安率部於冷角寺前,用大炮自北而南轟擊勒烏圍官寨。二十一日,清軍進攻勒烏圍官寨大碉後之通路。金川兵知此路一斷,將無逃生之路,故拚死抵抗,清軍未能得手。二十五日,富德所部挖通地道,炸毀山腿下河灘石碉1座、木城1座、石卡2座。三十日後,副將軍明亮部先後攻克琅谷、克爾瑪、斯當安等寨落。阿桂一部重點進攻勒烏圍背峙之高磡。因高磡陡峭,兵力難施,阿桂令所部砍伐樹木以作柴捆擋牌,並將口袋裝盛沙土,官兵匍匐地上,頭頂柴捆土袋,以手扳轉而行,一至磡沿,層層堆起,趕運木植,連起三層高柵以擊磡下之敵,並於地道中往運火炮轟擊,從磡下挖溝以抗防守之敵。總計高磡8層,均被清軍連日逐步攻占,僅餘高磡1層,小腸3層與沿河向南而東所存木柵,尚未合圍。與此同時,清軍炮轟甲爾日磉橋,又於楚兵內募得善於泅水者,令其潛由水底縛巨索扯拽毀橋,阻勒烏圍之金種兵逃生之路。八月十五日,阿桂派清軍預先埋伏于勒烏圍官寨四周,另派海蘭察、額爾特等從磡而下,攻其南木城;烏什哈達等從河灘而上,攻其北木城;轉經樓等處金川兵200餘人前來拚死救援,被清軍擊退。
勒烏圍之戰的結果
當額爾特等拔除木柵2座,至於高砌之上時,阿桂命額爾特、烏什哈達等夾擊攻占北木城。這時,預伏于勒烏圍四周之清軍,分別由東南、南、西北、東北四個方向向勒烏圍發起總攻,先後攻占碉寨木城60餘座。至十六日子時,攻克勒烏圍。適逢連夜大雨,勒烏溝山水漲發,金川兵損失慘重。
同時代相關戰事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至二十四年(1759年)清平睦爾撒納之戰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至六月清征達瓦齊之戰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十一月至二十二年(1757年)二月巴里坤之戰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二十四年(1759年)清平天山南路之戰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月至二十四年(1759年)正月黑水營之戰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九月至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清再征金川之戰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七月至八月勒烏圍之戰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至五十三年(1788年)清平天地會之戰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至五十七年(1792年)清反擊廓爾喀人之戰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至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清攻安南阮惠之戰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二月至五十七年(1792年)正月聶拉木之戰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五月橫河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