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文匯(清文匯(上中下))

清文匯

清文匯(上中下)一般指本詞條

《清文匯》,原名《國朝文匯》。清散文總集。二百卷。

由沈粹芬、黃人王文濡等人輯刊,初刊於清代宣統元年(1909年)。由於“國朝”已成歷史,故後人改稱今名。

基本介紹

  • 書名:清文匯
  • 作者:書籍沈粹芬等圖書
  • 類別:圖書收藏類圖書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0年
  • ISBN:720002718,9787200027181 
  • 庫存量:1本
  • 圖書售價:343.00元
  • 圖書原價:470.00元
  • 上書時間:2008-08-31
作品內容,書籍作者,書籍評價,

作品內容

《清文匯》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開始編集,宣統元年(1909年)成書。此書分甲前集20卷,甲集60卷,乙集70卷,丙集30卷,丁集20卷。甲前集收遺民文作者107家;甲集收順治、康熙、雍正三朝文,乙集收乾隆、嘉慶兩朝文,兩集作者290家;丙集收道光、鹹豐兩朝文,丁集收同治、光緒兩朝文,兩集作者298家。共收錄作者1356家,文章共1萬餘篇。
自明末清初的顧炎武、黃宗羲陸世儀孫奇逢諸家始,至近代的章炳麟嚴復康有為梁啓超諸家。選文“不名一家,不拘一格”,以求齊備整朝不同流派的代表作為宗旨。
書前收錄四篇序,序一湯壽潛撰,序二黃人摩西撰,序三王文濡撰,序四沈粹芬撰。各集前附有作者目錄,各卷前附有作者字號、爵里、著作簡介。
這是一部較大型也較完整的清代散文總集,取材宏富。版本有上海國學扶輪社刊本。

書籍作者

編纂者中,黃人最為有名。黃人,字摩西,原名振元,字慕庵。生於同治五年(1866年),卒於一九一三年。江蘇常熟人。光緒二十六年於蘇州組織三乾劍氣文社。同年,任東吳大學文學教授。光緒三十一年與曾樸創辦小說林書社,並主編《小說林》雜誌。又與王文濡等人創辦國學扶輪社,編纂《清文匯》和《普通百科新大辭典》等。
著有《石陶梨煙閣詩》、《摩西詞》。撰《小說林發刊詞》、《小說小話》等著名的小說理論文章。
《清文匯》是黃人與國學扶輪社同仁一道,出於使讀者能通過一代文章“得以識世運消長,人才純駁之故”(黃人《清文匯·序二》)的目的,編纂了這部清代散文總集。

書籍評價

《清文匯》是一部大型而較完整的清代散文總集,也是一部富於歷史意義而較為可用的書。
《清文匯》問世前,有關清代的散文選集已有王昶所編《湖海文傳》七十五卷,姚椿所編《國朝文錄》八十二卷,朱琦所編《國朝古文匯鈔》初集一百七十六卷、二集一百卷,還有李祖陶《國朝文錄》八十二卷、續六十七卷和賀長齡《皇朝經世文編》一百二十卷等流行。但它們或選錄有所偏好,或缺漏較多,都遠不能反映清代散文的創作全貌。
《清文匯》則能大體避免以上不足,基本上能全面反映清散文創作總體面貌。
首先,該書大致採錄了清初至末的歷代散文。採集的範圍上自明末清初之顧炎武、黃宗羲、陸世儀、孫奇逢諸家,下至近代章炳麟、嚴復、康有為、梁啓超各家,無論作家作品的數量,還是涵蓋的歷史縱向度和時代橫向面,都大大超過以前各個集子。而且,《清文匯》編集者為顯示社會風尚和學術思想的演化變遷,採取“不名一家,不拘一格”(黃人《清文匯·序二》)的選錄原則,對於各個文派、各種文體,能兼收並容,不分軒輊,正如湯壽潛《清文匯·序一》所言:“不取宗派之說,欲以備一代之典要,而觀其會通。”既收錄方苞、劉大榭、姚鼐等桐城派“清真雅正”合於“義理”的古文,也收錄乾嘉學派中考據學派們旁徵博引、明晰簡潔的尺牘短文;既收錄全祖望等人敘事記實的史傳文字,也收錄道鹹之際魏源、龔自珍等人恣肆奇奧的政論文,還收錄胡天游、杭世駿、汪中等人典雅高華的駢體文,甚至連晚清新起的充塞歐化詞語的新體文,也照收不誤,確實做到了序中所說的。不立宗派、用箴前人最錄一二家、或專舉一派之陋”的準則。
更難得的是,《清文匯》不但大量收錄名家、名流、名篇,還廣徵群籍,收羅一些幾近遺佚的作家文章,編入書內,保存了可貴的資料。如甲前集卷四的潘檉章,是清初一有民族氣節、有才華的史學家,但傳世作品幾乎亡佚,而《清文匯》卻能從《松陵文獻》中轉錄到潘的《官師志序》等文。又如甲前集卷十三之林時益,“其文失傳,僅此一篇”(本書小傳語),也能從《易堂九子文》中錄轉。
但該書也不免帶有當時社會思想和學術觀念的鄙陋之處。在選錄作家時,仍受當時“正統”政治思想的影響,如呂留良,因是雍正時“名教罪人”,竟不錄。林則徐、鄧廷禎,則因禁菸被革職戍邊,也不錄。吳敬梓著有《文木山房集》,卻因未入“正流”而漏缺。此外,一些在當時不太符合封建義理的文章,如甲前集卷十三魏禧名下未收《李姬傳》。在擇定文體時,《清文匯》多選富有文學色彩的序、記、傳,少選缺乏文學意義的奏疏、壽文、墓銘等,但對於當時較為繁盛、生動活潑的筆記、札記、日記等文體竟視而不見,實屬缺憾。
評:作家千三文過萬,各種文派收集全。
得識世運消與長,人才純駁文章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