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敔

清敔

清敔是清代的一件樂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敔
  • 所屬年代:清代
  • 規格:通高68cm,座長70.5cm,座寬37cm
  • 材質:木製
敔(音羽),木製,雕為伏虎狀,髹黃漆,上彩繪黑色斑紋,胸腹部斑紋略雜以白色。伏虎雙耳豎立,白額吊睛,紅口利齒,其背插列方形木片27片,形如剛鬣,間隔染以靛藍、綠、紅、白等色。虎伏於木座之上,木座通體髹金漆,繪海水江崖紋,一側出二耳狀托架,以承擊敔之籈(音真)。籈為竹管制,長80.5cm,在長40cm處鋸開,所鋸深度為管徑的二分之一強,然後順縱向截去,所留另一半縱劈成24根細莖,另用 3根竹絲箍於竹管上以防劈裂。籈髹以朱漆。
清朝時敔為中和韶樂所配置的樂器。在中和韶樂所使用的種材質中,敔屬木質。敔的歷史久遠,文獻多有記載,如《詩經·周頌·有瞽》:“鞉磬柷圉”。“圉”為“敔”之假借字,指的是 4種樂器。《尚書·益稷》載:“合止柷敔”。鄭玄所注更為清楚:“敔,狀如伏虎,背有刻,鉏鋙,以物櫟之,所以止樂。”
演奏中和韶樂時,奏者立於敔側,以劈成細莖的籈逆刮敔背上插列的木片使之發出聲音,作為中和韶樂的結束音。中和韶樂中設敔一架,如果僅從音響審視,它並不突出,但它卻以奇特的形制和演奏方法而成為宮廷雅樂中的重要樂器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